遵义2079名高校护理专业学生COVID-19的认知、行为态度和心理分析

2021-08-18 08:44肖冬焱蒋智钢袁世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
关键词:护生态度问卷

肖冬焱,蒋智钢,袁世英

0 引言

2019年12 月下旬,湖北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全国[1]。2020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该病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与SARS相比,新冠肺炎的威胁更大,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疫情进行防控,一场全国性的“抗疫战争”打响,仅截至2月24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全国累计确诊感染人数逾7万,其中医务人员达3千多人[3]。一面是新冠肺炎肆虐的严峻形势,一面是白衣斗士陆续奋勇奔赴抗疫最前线,其中护理人员就占到了7成,这对在校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对我校2079名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进行了有关新冠肺炎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态度以及心理状态,为今后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2079名校内在读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问卷发布24h内,调查问卷访问量2259次,共收取有效问卷2079份,问卷有效率92.03%。

1.2 方法

1.2.1 制作调查问卷

参考已发表[4-6]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卷调查内容,自制调查问卷表。问卷调查工具 包括4个部分:①护生的基本信息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生源地。②COVID-19基本知识调查表。此表以中国疾控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及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为基础相关内容编制,共包含“传染源是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通过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家庭聚会,会互相传染、该病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等14个题目。护生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满分14分,得分越高说明对COVID-19基本知识掌握越好。③护生行为态度调查表。本表以400名护生关于“每天关注新冠肺炎进展、生活未被新冠肺炎打乱、疫情发生后,呆在家里,以防感染、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适当运动、居家环境消毒、减少去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等问题的预调查结果为依据,最终形成31个题目的量表。④护生心理状况调查表。本表由GAD-7焦虑症筛查量表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组成,共计16个题目。行为态度调查表和心理状况调查表均采用李克特量表4点计分法,依照答案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低到高设定分值为1-4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在相应方面的情况或表现越好。调查问卷制作完成后,采用“问卷星”系统制成电子调查问卷。

1.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基于2079名护生的调查资料和其中400名护生的预实验资料计算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该问卷题目的信度指标Cronbach’s Aplha值为0.839,效度KMO值为0.821(P<0.001),结果表明本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可用于本文的调查研究[7]。

1.2.3 实施方法

以班为单位,通过QQ群发布调查问卷,要求护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8,9]。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开头部分设置有统一的填写指导语,护生按照提示即可完成问卷调查。本研究按照医学伦理学要求,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遵守相关法规和主管部门要求,回避敏感话题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汇总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描述并以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LSD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以3个调查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2079名护生中,男生260名(12.51%),年龄范围17-29岁,平均年龄(20.09±1.45)岁,汉族186人(8.95%),少数民族74人(3.56%),居住地是城市的57人 (2.74%),农 村 的 203 人 (9.76%);女 生 1819 名 (87.49%),年龄范围15-34岁,平均年龄(20.22±1.36)岁,汉族1306人(62.82%),少数民族513人(24.68%),居住地是城市的363人(17.46%),农村的1456人(70.03%)。男女生生源地均以贵州、重庆、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为主,总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护生地域分布情况

2.2 护生对COVID-19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

分析2079名护生对COVID-19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COVID-19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作答,整体对COVID-19的认知情况良好,其中对于COVID-19的传染性、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掌握较好,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但对排除疑似病例的诊断方法和使病毒灭活的措施掌握较差,仅约半数学生能够正确作答(见表1)。对基本知识各题目评分进行汇总,若得分低于P50则判为不及格,高于P75为良好。结果显示44.59%的护生基础知识认知评分不及格,27.37%的护生基础知识认知评分在良好及以上。基本知识认知总分为14分,护生平均得分为(12.47±1.37)。

表1 护生对COVID-19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

2.3 护生对COVID-19的行为态度

调查发现,护生对新冠肺炎的预防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约90%的护生都能够做到“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呆在家里”等防护行为;约98%的护生每天都会关注新冠肺炎进展,虽然约50%的护生认为新冠肺炎很恐怖且生活被打乱,如“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囤积日常用品”以及“与陌生人交流”等,但90%以上的护生认为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有效措施,疫情将很快会被控制,护生整体对疫情防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行为态度各题目评分进行汇总,若得分低于P50则判为不及格,高于P75为良好。结果显示49.83%的护生行为态度评分不及格,26.65%的护生行为态度评分在良好及以上。行为态度总分为124分,护生平均得分为 (110.00±6.72)。

2.4 护生面对COVID-19的心理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绝大部分护生对焦虑/抑郁表现出了较好的承受能力,72%以上的护生完全没有出现任何“焦虑/抑郁”症状,在调查的各项目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睡眠障碍”,约28%的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紧张、焦躁等情况。对心理状况各题目评分进行汇总,若得分低于P50则判为不及格,高于P75为良好。结果显示48.68%的护生行为态度评分不及格,51.32%的护生行为态度评分在良好及以上。心理状况总分为64分,护生平均得分为 (60.33±6.42)。

2.5 人口学特征对得分的影响

根据人口学特征,按照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生源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年龄、民族不同则护生认知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民族、居住地不同则护生行为态度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以3个调查表得分为因变量对人口学特征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民族可以影响认知情况得分(P<0.05);民族、居住地能够对行为态度得分产生较大影响(P<0.05);年龄可对心理状况得分产生一定影响(P<0.05)。见表3。

表3 护生得分影响因素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介绍,现在武汉90%-100%的患者都需要补充氧气,20%-25%的患者都需要密集护理,5%-10%的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通气,这对卫生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些工作大部分都要由护士来承担。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0年2月9日24时,全国共有19800名左右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护士约14000人。中华护理学会吴欣娟理事长说,驰援武汉的14000人的护士队伍当中,主要以80后、90后年轻护士为主,他们是现在临床的骨干力量。抗疫一线的战场上,护士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而护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更是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因此这个群体更需特别关注。

宣传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居民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10-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宣传教育下,护生对COVID-19的生物学性状、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措施等知识较为熟悉,这一方面显示了宣教干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这种轰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同学们关注度极高,护生能很好地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提示护生从课堂外途径主动汲取知识的能力较强,同时也表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匡征凌等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中护生的认知效果较好,说明专业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对COVID-19的了解程度可以发挥很大影响。

在对COVID-19的行为态度方面,整体而言,护生对新冠肺炎的预防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几乎全部护生都能够做到出门佩戴口罩、呆在家里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勤洗手消毒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于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较好,能够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等采取正确的措施,这不仅得益于社会的广泛宣传教育,也与在校的认真学习和刻苦训练息息相关。此外,调查还发现约98%的护生每天都会关注新冠肺炎进展,虽然约一半的护生认为新冠肺炎很恐怖且生活被打乱,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害怕与陌生人交流、会囤积日常用品等,但90%以上的护生仍认为国家和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有效措施,疫情将很快会被控制,护生整体对疫情防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罗琳等[13]研究结果相比,护生的行为态度评分及格率略低,但是良好及以上的护生比例却高出近21个百分点,提示与公众相比,尽管护生看待事物的思维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成熟,但是,在严格实施国家宣传的防控措施等方面护生的执行力度较好,能够更为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护士在疫情中拯救病人有着重要的作用[14,15],因此,很多医院都意识到应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对应急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同样的,对于高校教师掌握护生心理的变化情况是正确引导护生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心理韧性的前提[16-18],大部分护生面对COVID-19的心理状况表现较好,超7成护生完全没有出现“焦虑/抑郁”方面的症状,近9成护生的言行与平常一般无二,但有28%的护生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感觉疲倦以及食欲不振等表现。这说明面对突发的重大医学事件时,目前大部分护生具有稳定、坚强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但对于少部分护生出现的睡眠障碍问题,学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由心理教师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护生解决相关心理健康问题[19,20],因为对于患者来说,跟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护士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他们造成影响,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21]。例如此次疫情中的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患者几千人,如此多的患者聚集在这样一个密集的封闭环境中,同时其身心还承受疾病的煎熬,他们的情绪不可避免地会有低落、焦躁甚至恐慌。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护士能够以其自身去感染患者、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平和心态,更好地配合医务工作者恢复健康。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等因素可对护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和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因材施教,例如关爱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夯实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对于女性护生,更加关注其心理健康,应给与更多关爱和指导,因材施教对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提高他们在预防和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本课题涉及的研究对象人数较多,因此未能对研究对象群体展开多次调查以实现对其认知、行为、心理等状况的动态研究,故无法对宣传教育的效果进行动态评价。

4 结论

17年前的SARS事件震惊世界,直到2015年比尔盖茨在TED演讲时还曾表示“面对病毒,全世界都没有做好准备”。今天,COVID-19的爆发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护生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正确引导科学训练以及心理学积极主动干预等方式全面提高护生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此外,还需借助国家、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资源优势互补的形势,特别是在疫情初期迅速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也能帮助她们在知识水平和心理承受等方面都快速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
护生态度问卷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态度决定一切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