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2021-08-17 05:33叶锡尧戴德栋李嘉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吡格抵抗胰岛素

叶锡尧,戴德栋,李嘉儿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医院 内二科,广东 东莞 523170)

0 引言

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因素之一就是胰岛素抵抗功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缺陷,同时β细胞出现凋亡,导致胰岛功能发生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有很多伴随严重的糖毒性和脂毒性[1-2]。因此,越早期对胰岛素进行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糖毒性,对于糖尿病的改善越有利。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血糖长期处于紊乱状态,则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其他脏器功能都会形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常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是糖尿病患者口服的常用降糖药物,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两种降糖药在临床上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3-4]。为了分析两种药物带了的效果,本文旨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东莞市道滘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列,其中观察组男10例,女例,年龄55~87岁,平均(61.8±2.8)岁,病程3~12年,平均(5.68±3.5)年;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56~88岁,平均(61.6±3.3)岁,病程4~15年,平均(6.7±4.3)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入组成员均在知情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协议,并自愿加入。②入组成员均由我院专业医生诊治并确诊,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入组成员均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治疗。④此次研究计划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入组成员中均没有恶性肿瘤。

排除标准:①排除入组成员中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②排除入组成员中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的。③排除入组成员中存在严重意识障碍的。④排除入组成员中有妊娠期妇女的。⑤排除入组成员中在入组前接受过其他降糖治疗的。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案:此组患者选择吡格列酮治疗,其中吡格列酮选择由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20060592,规格15 mg,每次两片,在早餐后服用,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5]。

1.2.2 对照组治疗方案:此组患者选择二甲双胍片(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61020603,规格0.25 g)口服治疗,每天两片,每天两次,在早晚餐后服用,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②血糖通过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1 mmol/L、空腹血糖值3.9~6.0 mmol/L进行评估。③评估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通过头痛、腹胀腹泻、下肢水肿等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相关的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通过χ2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并且应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几率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几率对比[n(%)]

2.2 血糖指标情况分析。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对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两组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 h血糖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糖指标分析(,mmol/L)

表2 血糖指标分析(,mmol/L)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8.88±1.53 5.38±1.05 12.51±1.16 8.12±1.81观察组 20 8.65±1.33 5.18±0.91 12.8±1.23 8.01±1.43 T - 0.5074 0.6437 0.7671 0.2133 P - 0.6148 0.5236 0.4478 0.8323

2.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情况分析。治疗前,两组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标分析()

表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标分析()

组别 例数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β细胞(%)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1.37±0.48 1.18±0.33 53.61±6.05 80.62±7.81观察组 20 1.38±0.54 0.97±0.25 52.98±7.03 94.21±9.23 T - 0.0619 2.2684 0.3038 5.0266 P - 0.9510 0.0291 0.7630 0.0001

3 讨论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医学学者发现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糖尿病前期的病情,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疗,很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6-7]。因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治疗特别重要。目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措施多为药物控制,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以往对于二甲双胍起到的降糖作用机制主要是有效阻断肝糖异生、增加糖无氧酵解,从而降低肝糖的输出,同时能够提高周围组织的敏感胰岛素。吡格列酮作为一种增敏剂,隶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依靠活化过氧化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y,使肝脏内胰岛素细胞高度敏感,降低肝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胰岛素抵抗,如何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是促进机体对胰岛素细胞敏感性的主要环节[8-9]。

本次研究经分析和对比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疗效证实,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对比治疗前指标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两种药物均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两组在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β细胞功能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由此可说明,吡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要对比二甲双胍更强,具有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优势。文中两组在不良反应几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种药物在治疗期间都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其安全相似,都可在临床得以推广,但是,吡格列酮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细胞指数上效果更好[10]。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相似,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在临床指标控制上具有明显的作用,二者均可推广,但是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猜你喜欢
吡格抵抗胰岛素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