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2021-08-17 05:33多杰杨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出血量

多杰杨尖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0 引言

在临床常见急腹症中,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属于常见、高发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当患者罹患急性发作期胆囊炎后,常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压痛、绞痛等症状。当患者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时,会发生病情加重现象。不仅极易致使患者发生胆囊穿孔,同时也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质量。就现阶段临床经验来看,手术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关键手段[2]。传统手术治疗中常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疾病痊愈时间较长。而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突破,手术治疗方式也愈发多样。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患的接受度均较高[3]。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青海省藏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5例与腹腔镜组15例。常规组病患中,病程:2 h至8 d,平均(3.15±0.56)d,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71岁,平均(47.39±3.68)岁。腹腔镜组病患中,疾病病程:5 h至7 d,平均(3.02±0.48)d,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0~73岁,平均(46.11±3.42)岁。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均满足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属于自愿加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凝血障碍、严重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对比两组病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全麻后呈仰卧位。于患者脐部边缘处做手术观察孔,采取三孔操作法。建立CO2气腹,将压力维持在12~14 mmHg左右。在观察孔内置入10 mmTrocar与腹腔镜,而后分别在剑突下缘、右锁骨中线交点下方2 cm各做一个操作孔,置入10 mm、5 mmTrocar。对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域进行探查,并对粘连组织实施钝性分离。将胆囊、胆囊三角区域充分暴露之后,将胆囊切除。若无法完全将胆囊三角区域暴露出来时,可实施逆行切除胆囊。使用可吸收夹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并离断胆囊组织。成功后,需检查患者腹腔是否存在出血。止血效果满意后,放出气腹,并逐层缝合切口。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患者在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麻醉后体位呈仰卧位。手术切口位于腹直肌处,大小约为10~15 cm。按照流程完成手术,在胆囊管游离成功后,为其完成结扎处理。将胆囊组织切除,止血效果满意后,可缝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的评价内容为:感染、积液、胆管损伤等。②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的数据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感染、积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结果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组别 例数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常规组 15 40.46±9.52 23.43±9.14 9.25±3.10腹腔镜组 15 16.82±6.39 17.20±10.18 4.37±2.61 t/χ2 - 13.463 11.298 5.617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发作期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病情变化快、起病急的特点,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危害患者的身心安全。临床报道显示[4],胆囊炎的发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与卫生习惯等均有密切联系。如:饮食不规律、过量进食等,且40岁以上的群体是疾病高危人群。胆囊在化学因素、细菌的双重作用下发生炎症,进而引发化脓、感染,致使患者出现腹痛[5]。腹痛指征出现后,疾病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患者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要想早期控制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病情进展,必然需实施早期诊治。在临床治疗上,传统开腹手术虽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术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大、手术也较为粗糙,影响术后康复质量[6]。不仅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术后也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疗效不甚显著[7]。因此,临床上也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以便提高治疗效果。腹腔镜技术与微创理念的发展,均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操作,可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术中造成的切口也较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8]。同时,在腹腔镜的配合下,可在切除胆囊的同时完成病灶地位,提升手术效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的数据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感染、积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数据明显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较佳,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手术指标与预后切口。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而且术后出现感染、积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低。并且,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数据结果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更佳。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均让该术式的经验得到有效累积,为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术中,也要求医师可严格规范执行操作。如:在面对术中出血状况时,需保持沉着、冷静,并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楚、清晰。止血操作中,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操作,防止损伤到患者的胆管。

综上所述,在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显著。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也可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缩减其住院时间。预防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