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准
摘要:网络学习空间支持教师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地泛在研修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空间访问其他教师个人空间,轻松接入名师工作室,也可以基于学科、兴趣不同构建交流社群,有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探索,实现教育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灵活打造一人一品的特色空间,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 教师 研修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建设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在“互联网+”情境下的教研组织形式。教育部门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各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空间研修提供了好的平台。
一、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研修优势明显
(一)突破时空。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研修能突破时空限制,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电脑,教师就可以进行网络备课、教学研讨、反思总结、听课议课、课题研究等。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教师课余、生活闲暇的零碎时间,还是处理完教务、家务的夜晚清静时间,都可以用来自主研修。
(二)资源丰富。国家、省、市三级教育云平台都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设有在线课堂、名师课堂、教师研修、教育前沿、教师社区、云图书馆、试题中心、专递课堂等栏目,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资源比较齐全,利于教师备课和教学研究。新媒体教学、新模式教研在网络学习空间有许多优秀案例。
(三)积累资料。网络学习空间栏目齐全,适宜将教学教研资料建档留存。如我的工作室、我的备课本、我的课题组等资料建设,可以长期保存随时调用。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让教师养成记录与反思的习惯,实现学习研讨,积累素材,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四)展示舞台。网络学习空间是展示自我、收获成绩的大舞台。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设有活动评选栏目,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师生各类比赛、评选、展示都在平台设专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参与各级教育教研活动,比学赶帮超,在活动中历练提升,促进专业成长,收获自己的教学成果。
二、常用研修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备课与教学、教研与应用的网络化研究。线下+线上,培训+网课,“互联网+”的研究模式正在形成。
(一)混合式研修模式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新机制,采取以整校推进为目的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
我校以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立项研究为契机,教导处和课题组牵头,组建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研修团队,积极推行混合式研修模式。研修中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导向,组织专项研修,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等开展网络学习研讨、网上评课等信息化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建设教师工作室、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育科研等的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
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育教学中,上课的老师都是各级教学骨干教师,课堂设计精心巧妙。课题组要求每位成员借助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或网络电视认真观课,提前听课或和学生一道听课,详细记录并联系自己教学情况适当反思,既能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又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课题组老师在网络学习空间走进名师大咖,观课例,听讲座,学论文,坚持网络学习;对教育教学中的疑问积极探讨,形成清晰认识。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能够自觉践行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几年前,老师的教学课件多是PPT类型,现在老师们不断学习,已能熟练应用鸿合、希沃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软件,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二)任务驱动模式
这是网络研修最直观有效的模式,如上公开课,网上晒课,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等。
课题组除了常态课还经常开展公开课、比赛课、展示课、研讨课等,每年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晒课活动。课题组用这些课堂展示的硬性任务倒逼老师进行网络自主研修,积极搜索相关资源,优化教学设计,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打磨精品特色课堂。如课題组几位老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教研组、学校、镇、县层层选拔评比,参赛教师无不在网络学习空间搜索资源,观摩优课,借鉴成功经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大多数都荣获县级一等奖。
微课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起来效果明显。为了提高教师微课制作水平,课题组开展微课制作研修活动,课题组成员在省市平台学习微课获奖作品,优化微课制作方法,提升微课作品质量,在教学教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题组每月集中开展网络研修至少两次,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组织课题组网络研修一次,因为定任务定人,所以教师都在省市教育云平台用心搜索学习材料,把质量高的讲座、课件、论文、课例等作品推荐给课题组学习研修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整理形成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
(三)成果激励模式
课题组把网络研修和教育教学、研修过程和成果应用联系起来,提升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题组要求老师学用结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靶向学习,学用于教,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下载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备课工作效率。
全校教师完善个人工作室,学校和课题组对照《安徽省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评选标准》进行空间评选,对优秀空间颁发奖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评选结果记入教师教学档案。在参加网络学习空间类评选时层层遴选。在课题组需要充实成员时择优吸收个人工作室建设较好的老师加入。这样,老师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有劲头、有成就感。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平台举办的活动,课题组要求参研教师带头参加信息技术应用类比赛,在活动中勇敢展示自我,锻炼各种能力,收获教学教研成绩,丰富课题研究成果。
三、改进与建议
(一)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大氛围仍不够。少数教师在用在建设,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工作室很空。名师、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在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上带头作用没能凸显出来。全省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不够均衡。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积极的引导,举办更多的学空间、用空间、评空间活动,发挥平台更大的教学教研作用。
(二)网络学习空间资源浏览量小,交互性较差。有些教师为了参与评选,刷浏览量,刷资源数,导致资源建设重复雷同,主题讨论没有实质内容,交流探讨流于形式,没能起到有效教研的作用。教师发出的主题讨论参与人少,教师间互动不多,网络研修效果不明显。
参考文献: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http://laws.ict.edu.cn/laws/difang/n20191119_63704.shtml,201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