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川
【关键词】移动短视频;发展困境;治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手机移动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娱乐的主要渠道。依靠传统的文字、图片、声音进行的交流沟通、消遣娱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于是,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优化升级,5G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集视听等多种感官体验于一体的移动短视频应运而生。
移动短视频,是指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创作、传播、观看、分享、互动的视频形式。移动短视频时长通常在5秒到5分钟不等,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个性化十足,因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消费需求和体验而得到青睐,并激发起移动短视频创作与分享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7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85.6%。[1]
一、移动短视频的传播特点
(一)全民参与,全民记录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伴随着赋权过程,过去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人才、资金才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制作、发布流程,如今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全部完成。用户由被动接收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参与创作的角色,传受界限不再清晰,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短视频的创作中,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上一些短视频软件,为了吸引更多用户进行创作,简化了视频制作流程,拍摄创作中自带特效、模板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短视频创作的门槛,直观简单的操作步骤,实现了用户即拍即传即分享的需求。在此意义上,它更像一种数字化技术下的表达工具和生活方式,深入大众生活,重构传播格局。[2]
(二)传播模式碎片化,传播内容多元化
由于时长限制,移动短视频内容短小精悍,摒弃了以往长视频冗长、耗时的缺点,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大众碎片化、快餐化的信息消费需求,人们可以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视频拍摄创作、上传分享、浏览评论等。这不仅提升了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强度。
人人都可以参与移动短视频创作的传播模式,让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爱好的用户有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舞台,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创作出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短视频,如新闻资讯、旅游风景、日常生活、才艺展示、烹饪技巧、科普知识、情景喜剧、美妆推荐等,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关注、喜欢的视频类型。
(三)社交属性较强,增加用户间的互动
移动短视频全民参与、全民记录的特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视频的主角,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赋予作品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标签,表达丰富的个人经历与情感。这样的作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富有人情味,容易与用户产生共鸣,进而引发用户对作品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等行为,移动短视频的社交属性随之增强。
大数据时代,当用户发布短视频后,平台进行分析与标签分类,并将视频推送给那些可能关注此话题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等功能,与作者或其他用户进行线上讨论,这也有助于对用户进行更加精准的内容推送。移动短视频不仅可以在本平台传播,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平台间的裂变式传播,触及全网观看的人群,提高传播效果。这种强大的传播能力,使移动短视频成为塑造用户个人社交形象的重要媒介形式,带动粉丝积累和社群的形成,也为流量变现提供了多元化平台。[3]
二、移动短视频的发展困境
移动短视频以传播及时、全民参与、内容多元、社交性强等特点,获得了用户的关注与喜爱。2017年移动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同时,移动短视频迅猛发展的背后,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移动短视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突破发展瓶颈、探索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容同质化、低俗化
随着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移动短视频行业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一旦某类移动短视频平台或热门视频流行开来,众多同类型移动短视频平台或短视频纷纷袭来。同时,短视频平台为带动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简化了视频制作的流程,在技术支持下不断降低的视频制作门槛使内容生产者普遍化。也正是因为创作者是在短视频平台提供的内容框架和技术模板下生产内容,使得平台内容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与可复制性。[4]看似多元的视频内容、分类定位的背后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创新性。
另外,传受界限的模糊,导致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信息发布者,通过发布猎奇、低俗、负能量,甚至虚假的内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大量转发、模仿、讨论,这给移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治理带来困难。虽然短视频平台类型多样、内容上传量巨大,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给用户带来多少差异化、多样化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
随着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短视频平台管理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日益凸显。移动短视频平台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管理等相关监管措施还尚不完善,内容低俗化和版权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
移动短视频平台主要根据流量大小来进行内容推送,这样的机制常使一些靠吸引人眼球的视频被大量推送给用户,人们真正想关注的视频常被这些视频内容所淹没。同时,互联网海量传输的特性也使人工把关困难重重,当监管人员发现不良内容时,往往为时已晚。
移动短视频平台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公共传播功能。因此,只有规范视频内容,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才能使短视频行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三)資本裹挟中的危机
在移动短视频的竞争格局中,并非完全是内容与功能的竞争,移动短视频平台背后的资本的角逐,也是推动短视频竞争的重要力量。短视频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资本的逻辑,用户成为被销售的“商品”,正如“受众商品论”所揭示的,内容生产存在被垄断的危机,受众越来越成为一种商品在短视频市场流转。[5]移动短视频平台将内容“卖”给用户,而用户的观看、互动等行为产生的流量、消费行为等都被平台方收入囊中,进而将其卖给广告商或作为商品出售。
另外,资本人为地制造稀缺资源,将草根生产者逐出竞争市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用户只能作为聚集的“商品”不断被打包出售给出资方。因此,如何突破这种商品化的逻辑,使全社会能够共享传播和技术资源,对构建新媒体时代的群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6]
三、移动短视频的秩序治理
解决移动短视频的发展困境,只有依托政府、短视频平台和用户等多方力量,共同优化短视频行业生态,更好地为公共传播、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服务。
(一)提升用户媒介素养,传播优质内容
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泛化,移动短视频用户既是视频内容的接受者,也是视频内容的传播者,媒介素养不仅是媒介从业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普通移动短视频用户的必备素质。面对纷繁复杂、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用户需要拥有独立的判断与辨别能力,理性思考并善于提出质疑,避免出现不理智的评论、转发行为。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批判性思维,避免不良视频内容带来的影响。
(二)完善审核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各大短视频平台是维护移动短视频生态良性发展的主体。短视频平台之间应加强合作,促成行业自律,促进移动短视频平台的良性运作。此外,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对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监督,促进治理多中心化。
移动短视频平台,一方面要优化后台大数据算法,不能只靠流量不看质量地推送视频。要助力精品内容生产,对于那些有创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优质视频,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传播生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把关人机制,对视频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将不良信息扼杀在萌芽阶段,帮助用户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三)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督主体
移动短视频的治理,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立法、依法管理,解决当前移动短视频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移动短视频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媒介平台自觉强化把关。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增加监督手段,扩大监督主体,并畅通维权渠道,实现监督渠道多元化,形成监管合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移动短视频作为新视听媒介,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7]不可否认,移动短视频的出现,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掀起了移动短视频的创作浪潮。但传受界限的打破,制作门槛的降低,使得监管难度与成本增加,加之商业逻辑的入侵与资本的裹挟,移动短视频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只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互联网生态的治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守望理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注释:
[1]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
-04,https://www.sohu.com/a/391724540_100191017.
[2]张天莉,罗佳.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
2019[J].传媒,2019(03上):9-14.
[3]王小龙.社交时代移动短视频的传播特点探析[J].科技传播,2017(07下):79-80.
[4]尼罗拜尔·艾尔提,郑亮.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特点、趋势与困境[J].中国编辑,2021(03):81-85.
[5]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2.
[6]鄭文明.互联网治理模式的中国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8-17.
[7]潘祥辉.“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国际新闻界,2020(06):40-54.
(作者单位:山西智慧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