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伦,王丽,胡雅光,林富,卢德永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心脏血管的再通技术仍是治疗AMI 的最有效和最直观方法,血管生成治疗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手段[1],如心脏搭桥手术或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心肌缺血治疗最重要的是侧支循环的建立[2],然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严重影响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心肌损伤的恶化。
阿魏酸钠(SF)可以通过ERK1/2 信号途径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进而促进血管新生,增加缺血、缺氧心肌的侧枝循环,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AMI 患者的病死率。目前通过应用VEGF 蛋白、VEGF 基因上调VEGF 治疗心肌缺血存在局限性,因此根据VEGF 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寻找从多靶点、多环节干预VEGF 生成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雄性SD 大鼠40 只,200~230g。将大鼠适应性饲养1 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I/R 组)、阿魏酸钠组(SF 组)、SF+ERK1/2 抑制剂组(In 组),每组10 只。Sham组、MI/R 组均每日1 次腹腔注射2 mL 生理盐水,SF 组每日1 次腹腔注射SF(4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 的液体,In 组每日1 次腹腔注射SF(40 mg/kg)+U0126(10 μmol/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 液体。2 周后造模:术前禁食12 h、称重,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气管插管,四肢皮下组织插入针形电极,接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记录标准Ⅱ导联的心电图。胸部去毛、消毒,沿胸骨左侧旁行切口,剪断第3~4 根肋骨,轻压右胸腔,充分暴露心脏;在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间分离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除Sham 组只开胸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在左前降支发出1~2 mm 处结扎,结扎30 min 后、再灌注120min,即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心电图改变作为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的标志:结扎左前降支后见心电图Ⅱ导联ST 段抬高,增宽;再灌注时抬高的ST 段回落>50%[3]。造模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8 万U抗感染,连续应用3 d,分别于12 h 后尾静脉取血,1 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
1.2.1 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 大鼠尾静脉取血于(加抗凝剂)试管中,离心(3 000 r/min)提取血浆,于-4℃冰箱中暂时保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浆cTnⅠ,估测心肌损伤程度;血浆NT-proBNP 估测心功能。
1.2.2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中VEGF 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 取10%甲醛固定梗死周边缺血区心肌组织,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及作心肌切片(5 μm),在400 倍视野下分别检测VEGF蛋白质、MVD 的表达,MVD 用CD31 阳性表达结果表示:细胞胞浆颜色呈棕黄色染色为阳性,随后测定平均光密度值并作半定量分析。
1.2.3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心肌p-ERK1/2 信号蛋白 通过心肌蛋白的提取、转模及杂交、反复洗膜后,将膜与适当比例稀释后的一抗(t-ERK1/2、p-ERK1/2 兔抗均1∶500)4℃孵育过夜,再次反复洗模后,把模放入装有二抗的离心管中,室温轻摇1.5 h、洗膜,用Western blotting 显迹;同时用抗体ERK1/2(1∶500)作为内参照,分别用不加ERK1/2 抗体作为阴性对照。
1.2.4 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 只心脏,冲洗残余血液后,沿冠状沟剪去心房及各大血管,留取心室组织、称重;然后平行于冠状沟将心室肌切成4~5 片、厚约1 mm,置于0.05%浓度的NBT 溶液中,37℃恒温水浴振摇染色15 min,直至正常心肌染为深紫色。梗死区心肌区域未着色为淡红色取出,冲洗组织后、微距拍照,3 倍放大洗像。采用BI2000 图象分析系统计算左心室面积、梗死区面积,梗死范围表示为梗死区心肌面积占全心室面积的百分比。
1.2.5 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实验结束后取出心脏,立即将50 mL 固定液注入离体心脏主动脉内,5 min 后将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中间层切成条状,放在上述固定液中2 h;然后在0.09 mol KH2P04(7.5%蔗糖,pH 值7.4)中漂洗15 min,并在此溶液中保存。依次常规酒精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常规石蜡包埋,间断均匀切片,切片均为5mm 厚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组织学结构改变。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SNK 检验,病理形态学资料用对比描述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Sham 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浆cTn Ⅰ、NT-proBNP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MI/R 组损伤最严重。与MI/R 组比较,SF 组cTnⅠ、NT-proBNP 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给予SF 预处理后,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降低。与SF 组比较,加入ERK1/2 抑制剂U0126 后,cTnⅠ、NT-proBNP 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RK1/2 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SF 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见表1。
表1 4 组血浆cTnⅠ、NT-proBNP 水平比较(n=10,)
表1 4 组血浆cTnⅠ、NT-proBNP 水平比较(n=10,)
与Sham 组比较,MI/R 组心肌组织中VEGF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缺血、缺氧状态下VEGF 蛋白反应性增加。与MI/R组比较,SF 组心肌组织VEGF 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F 可以增加VEGF蛋白的生成;加入U0126 抑制剂后,In 组心肌组织VEGF 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F 促进VEGF 的生成与ERK1/2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见图1、2。
图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所示,4 组VEGF 蛋白阳性表达结果(×400)
图2 4 组VEGF 蛋白阳性表达结果(n=10,)
与Sham 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组织CD31 阳性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因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组织微血管密度降低。与MI/R 组比较,SF 组心肌组织CD31 阳性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F 可以增加微血管密度的生成;加入U0126 抑制剂后,In 组心肌组织CD31 阳性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F 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作用与ERK1/2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见图3、4。
图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所示,4 组CD31 阳性表达结果(×400)
图4 4 组CD31 阳性表达结果(n=10,)
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 组比较,其余各实验组心肌组织p-ERK1/2 信号通道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VEGF 蛋白增加呈明显的相关趋势。与MI/R 组比较,SF 组的心肌组织p-ERK1/2 信号通道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U0126 抑制剂后p-ERK1/2 信号通道蛋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通过U0126 抑制剂的作用,In 组p-ERK1/2 信号通道蛋白表达被抑制。通过上述实验表明,心肌组织VEGF 蛋白、p-ERK1/2 信号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见图5、6。
图5 4 组p-ERK1/2 信号蛋白的表达(n=10,)
图6 4 组心肌组织p-ERK1/2 信号通道蛋白、t-ERK1/2蛋白表达
与Sham 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 组比较,SF 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U0126 抑制剂后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 通过ERK1/2 信号通路减少MIRI,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预防心肌组织坏死,SF 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与ERK1/2 信号通道蛋白密切相关。见表2。
表2 4 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较(n=10,,%)
表2 4 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较(n=10,,%)
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变化:Sham 组中心肌纤维、细胞核均匀排列,间质中无炎细胞浸润;MI/R组和In 组中可见大量心肌纤维断裂和间质中炎细胞浸润,并见大量的核固缩、核碎裂;SF 组中心肌纤维断裂减少,间质中少量炎细胞浸润,清晰浓染的细胞核。见图7。
图7 4 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400)
AMI 的治疗从最初的药物治疗发展到溶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术、激光再通、心肌打孔等恢复血流再通,但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无复流、心肌凋亡、坏死等情况反而加重了心肌损伤[4]。在缺血再灌注中,心肌梗死面积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组织的血流供应是解决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途径之一[5]。
血管生成被认为是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后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同时其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中被认为是一个靶向目标,其中就包括通过改善微循环治疗心肌缺血[6-7]。VEGF 是血管生成因素之一,参与了血管生成的所有阶段,包括血管的生成发芽、不成熟的新生血管新芽的稳定、成熟的生理血管生成[6]。VEGF 通过诱导血管生成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保护左心室功能和预防左心室重构,降低死亡率[8]。多项研究表明,PI3K/Akt 信号通路和MAPK/ERK 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介导转录因子HIF-1a 诱导VEGF 表达[9-10],其中ERK1/2 途径涉及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存活、细胞凋亡和增殖。
SF 是桂皮酸的衍生物之一,活血化淤是其主要功能,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素的分泌,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调节血管舒缩、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SF 可以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促进血液流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应当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用药选择。然而国内外对其在MIRI 中对VEGF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采用SF 预处理SD 大鼠模型,检测大鼠心肌组织MIRI 指标,观察SF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VEGF 蛋白、微血管密度及ERK1/2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MIRI 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防治MIRI 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发现,SF 组与In 组比较,cTnⅠ、NT-proBNP 水平降低,比较有差异;与MI/R 组比较降低更加显著,比较亦有差异,说明应用SF 预处理后MIRI 程度减轻,保护和改善了左室心肌功能,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与Sham 组比较,MI/R组VEGF 蛋白表达增加,表明心肌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下VEGF 适应性增加,而CD31 阳性表达的下降又表明VEGF 的水平并不能有效促进微血管生成,达到减少MIRI 目的。与MI/R 组比较,SF 组VEGF 蛋白和CD31 阳性表达均有显著增高,说明SF 预处理可明显上调VEGF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起到了促进微血管的生成、降低MIRI 的程度,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与SF 组比较,加入ERK1/2 特异性抑制剂U0126 后,p-ERK1/2 信号蛋白表达下降,同时伴随着VEGF 蛋白与CD31 阳性表达的降低,这进一步说明ERK1/2 信号通路参与了VEGF 促进微血管生成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SF 在MI/RI 时,通过上调VEGF 介导I/R 过程中的心脏保护作用;②SF对I/R 心肌的保护机制与增加微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有关;③SF 在I/RI 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ERK1/2 信号通路有关。
AMI 后的心肌组织血液供应急剧下降,坏死心肌组织参与心室重构并加重心力衰竭,通过增加微循环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预防性的避免心肌组织损伤的进一步加重,是目前治疗心肌缺血最有效和最直观的途径。缺血心肌通过VEGF增加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进而改善心脏射血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重要的突破口。应用VEGF蛋白、VEGF 基因增加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缺血侧枝循环功能是可行的,但是须有临床大样本及更长时期的研究观察。在当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发现更多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增加新生血管形成的药物,以便为临床药物的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综上所述,VEGF 通过增加微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组织血供、降低MIRI。SF 可以通过ERK1/2信号通路上调VEGF 蛋白,进而增加微血管生成,起到保护大鼠MIRI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