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花
摘要:线上调查和线下现象显示,中学生对瘟疫知識的认识存在盲区。基于此,本文结合历史、政治、美术和语文教学互相融合的策略,探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并在课堂上突出历史、政治、美术等学科的特点,以期达到彼此促进、相互融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瘟疫 学科 融合教育
一、疫情期间调查所得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防疫,也为了高效地开展网课,在线上授课时,笔者联合学校其他教师进行了一次《瘟疫知识知多少》的网络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甘肃省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学生,反馈有效问卷378份。
首先,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及其对人的危害。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对人的危害及知道正确防疫知识的学生仅有63人,占调查人数的16.67%。可见,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正确防疫的重要性。
其次,对于常见传染病有哪些,传播途径是怎么样的,以及怎么预防,学生知道的并不多。他们能够列出若干传染病名,如艾滋病、肺结核、乙肝、埃博拉病毒等,但对于它们的传播途径、有何危害知之甚少。
再次,除了2002年的“非典”之外,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爆发的若干瘟疫了解甚少,只有11名学生知道古代大型战争后往往伴随着瘟疫发生,但具体是哪个时期,他们无法列出。可见,他们对瘟疫的认识很模糊,对人类历史上多次爆发的瘟疫缺少畏惧心,也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不懂瘟疫对人类的危害。
最后,学生对国内疫情防治措施不够理解,是否能够达到效果无信心,甚至有些学生对国外采取的防治措施报以欣赏的态度。当时,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速度极快,而国外并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在本次调查中,对国内严格的隔离措施不理解者达到1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0.16%。
二、疫情期间观察所得
在后疫情时期,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畏惧心理逐步减轻。此时,学生思想上不重视,麻痹大意;行为上,对学校的防疫措施阳奉阴违,如有些学生出入公众场合不戴口罩,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随时集会。防疫应该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但是,笔者发现学生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待改善。因为防疫是一个长期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必须常抓不懈,从源头上避免感染。
三、拟解决的具体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我们可以充分研究古代瘟疫历史,搜集相关文献、信息,了解古今中外的瘟疫,了解各种类型瘟疫的危害,以及传播源、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
第二,调查法。教师可以将线上调查和书面调查结合起来,分析学生对防疫的态度,对国家采取防治措施的态度,以及对国内外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的看法。
第三,观察法。在后疫情时期,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言行,进而判断他们对瘟疫防治的重视程度。
第四,个案研究法。教师要追踪某一类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了解,全方位把控他们的态度、行为。
第五,比较法。教师可以把历史上爆发的瘟疫和当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比较,从危害程度、死亡人数、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六,演讲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演讲稿,开展小范围演讲活动,评选优秀演讲者,评选优秀演讲稿,加深学生对瘟疫的了解。
第七,成果展览法。教师应表彰优秀的演讲者和小画家,公开展览学生的优秀演讲稿、绘画作品,公开播放学生的演讲视频。
四、拟采取的具体策略
第一,历史教师可以搜集古今历史上瘟疫的资料,分析古今防疫措施、防疫效果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这些不同说明什么。美术教师还可以历史教师的研究结果为依据,让学生寻找突破口,画出古今历史上不同的防疫措施。
第二,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防疫主题,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画出防疫过程。
第三,根据历史教师、政治教师向学生传授的防疫信息,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防疫专题演讲稿,指导学生朗诵、演讲。美术教师还可以与语文教师联合举办写作、口头表演和演讲,并分别在各自班级举行写作和演讲活动。
第四,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可以联合评选出优秀作品,然后把评选出来的优秀演讲稿进行公开展览,对优秀演讲者进行公开表彰,并公开播放他们的演讲音视频,扩大传播途径,让广大学生真正了解防疫知识,严格执行国家的防疫措施。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