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凌
摘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语言的表达不仅是教学技术,还是教学艺术。因此,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语言 艺术性 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设计导入语言着手,因为语言表达能突出学生本位,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因此,在课堂表达中,教师应该条理清楚,抑扬顿挫,将语言表达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传递上,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处理上,更表现在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传递上,以及在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上。
一、精彩设置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同戏剧需要一个先声夺人的序幕,一堂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开场,即一个精彩的导语。小学语文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可以是故事性的内容讲述,可以是诗意的表达,也可以是设疑提问,关键在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顺利走进课堂,感受课堂的美。
二、表达突出学生本位,语言表达文质兼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语言表达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且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能够积极和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内容,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言之有物,言则有美。同时,语文教师的用语要礼貌文雅,在通过语言之美展示教学内容时,也要尽可能地彰显其文学色彩,使之文质彬彬、兼而美之。
三、语言表达富有韵味,诵读表述抑扬顿挫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经不是传统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多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对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都能将自己的理解讲出来,感受交流的快乐,保持积极思考与学习的状态,不烦躁、不厌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调一直高昂,居高不低,学生会感觉那是噪音,缺少美感,他们的学习的神经一直绷紧,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教师在整堂课上都是低沉的调子,很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难以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在表达规范、语言简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形象生动、表述流畅,表达的内容要尽量富于情趣,又能寓庄于谐,语调尽可能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一些情境渲染能够做到绘声绘色,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其美。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心无旁骛,专心听讲,启迪心智,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风趣而不庸俗,活泼而不杂乱,教师教得兴趣盎然,灵感顿至,学生听得悦耳舒心,津津有味,师生之间有序地进行互动交流,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四、语言表达风趣幽默,师生交流亲和有序
有的教育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生动、有趣是教师高素养、高水平的表现,也是一堂好课生命力的所在。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起来,满足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能引导学生生动有趣地和教师交流。如此,师生才会有序互动,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具备表演的潜质,更要具备导演的素质,使课堂有亲和力,有感染力,更有趣味性和悬疑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促使他们在听、说、写、思考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表达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要想创造一堂好课,教師应该先从精彩的教学导语设置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自己的语言表达要文质兼美,突出学生本位,语言表达更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实现师生交流亲和有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学生听、说、写、思考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申靖.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及作用[J].教育观察,2020(19).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镇新营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