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摘要: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常州市钟楼区泰村幼儿园地处农村,周围有广阔的农田、树林、蔬菜基地、被服厂、职教中心,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乡土美术资源充实美术课程内容,开展各项美术活动,并设置各种区域游戏,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 幼儿园 游戏化 一日活动
一、利用乡土美术资源,创设特色幼儿园环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美术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环境资源开展美术活动,幼儿受到的约束越少,美术表现就显得更加轻松、自由、大胆,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常州市钟楼区泰村幼儿园的幼儿对农作物很熟悉,对当地风土人情也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设计主题,选择素材,充分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农作物资源,并紧密结合幼儿园课程内容创设环境,实现课程内容和环境的有机衔接,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教师可以选用操作性强、有特点、具有一定欣赏性的乡土资源进行设计,通过师生合作,加工成各种空间挂饰物和墙面装饰物,并布置幼儿园的大厅、走廊、通道等各处环境,彰显幼儿园乡土文化特色。如当一些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带一些农作物到学校,再用稻草装扮成稻草娃娃,把它摆放在教室门口,让它们每天都微笑着迎接幼儿的到来。教师还可以通过贴画的形式,把各种各样的蔬菜装扮成蔬菜娃娃,放在展览区,供幼儿与家长欣赏。这样,幼儿既能动手操作,又能美化环境,给幼儿园增添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创新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多彩区域游戏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不断地拓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乡土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如根据农村特色,教师可把乡土材料分成农作物类资源、土木石类资源,为开展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游戏中利用乡土资源,能夠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在绘画、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材料的投放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丰富的乡土资源材料,鼓励他们运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游戏活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绵绵不息”的区域游戏中,幼儿利用棉花卷出了小绵羊,贴出了梅花、白云,装饰了苹果树、汽车,并用棉花制作了圣诞老人的胡子等。面对“绵绵不息”的主题墙,幼儿经常围在一起观看,并相互介绍“这只小绵羊的羊毛是我卷的”“这个苹果是我贴上去的”“这朵花是我和欣欣一起完成的”。乡土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还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
三、寻找适宜乡土资源,开展独特教学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出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注重在生活中创设机会并进行有效渗透学习,力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片走廊都凸显出教育功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工具,如瓶盖、鞋盒、衬衫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盒子、泥巴、石头、宣传纸、羽毛、糖纸、稻草、棉花等。借助这些普通的材料,幼儿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引起幼儿的共鸣。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石头记》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散步时捡回来的各种石头,请幼儿自由装饰、拼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各种小石头拼搭出了熊猫、森林、小山等形状,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农村乡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幼儿一日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给幼儿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带来了活力和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万毅毅.农村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利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
[2]孟祥颖.幼儿园一日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泰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