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陶,学陶,做陶

2021-08-13 14:57杨雨晨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教学陶行知

杨雨晨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核心是“生活力和生活教育”。在陶行知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其要求教育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本文对陶行知“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論指导下的幼儿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力  生活教育  幼儿教学  运用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核心是生活力和生活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这与当前《幼儿园教育指南》的要求一致。《幼儿园教育指南》要求教育内容符合幼儿实际,教会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知识。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在陶行知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幼儿教学呢?笔者认为,要真正按《幼儿园教育指南》要求来做,教师必须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努力优化教学材料,改进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要联系幼儿实际。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自由发展。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念,笔者针对幼儿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具体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知识从生活中来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念是:“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拿来教育孩子,增加孩子的知识和本领,用丰富的生活内容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非常清楚书本中的知识是经过前人实践总结出来的,可随着社会进步,课本中的知识也会出现与时代脱节的现象,有时会出现让幼儿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想让幼儿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必须把幼儿放入生活中。以幼儿的数学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创设有趣、具体的生活情境,启发和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自发学习。

在幼儿眼中,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去探究这个世界上未知的一切,所以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不能局限于教室内,而应该把幼儿放到大自然,引导他们发现、探究和汲取知识。

如,秋天来了,如果教师只是让幼儿坐在教室里空想大自然会发生的变化,幼儿可能收获的是书本上提供的现有知识,无法真正感受秋天到来后大自然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让幼儿走出教室,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亲眼看一看秋天硕果累累的场景,亲耳听一听鸟儿嘤嘤成韵的和鸣,看一看大雁南飞,感受风霜高洁的秋季。只有让幼儿亲身体会了,他们才能把秋天牢记在脑海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应告诉幼儿,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提供一些他们熟悉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原形,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幼儿将抽象的知识还原成可见、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二、引导实践,在生活中体验知识

实践出真知,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当幼儿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富有生活力的,都可以引导幼儿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动起来、做起来,使教学生活化,并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如教师可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生活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授幼儿园大班的音乐课“猴子学样”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猴子学样的视频,让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为猴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并且之前都学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对猴子的动作特征也比较熟悉,所以幼儿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和表情是很轻松的,这样的教学很具有吸引力的,很容易把幼儿引入教学情境。

此外,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让幼儿自己创编“猴子学样”的舞蹈,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创编,让幼儿一边玩,一边学,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但能巩固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感受到游戏也是学习。

面对喜欢新、奇、特的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实现教学生活化,并做到教学内容既联系生活实际,又能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开展实践,在生活中体验知识。

三、再现原形,在生活中感悟知识

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切方式,把抽象的书本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到幼儿面前,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现原形,让幼儿在生活中感悟知识。正如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这不仅仅指要在生活中学习,还要做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因此,到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把知识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要创设情境,将知识生活化,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感悟知识。

如在幼儿大班的环保活动课程“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上,如果教师只是让幼儿单纯地学习古诗《悯农》,或者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不要糟蹋粮食,要爱惜粮食等,幼儿可能学会了古诗,但在课后也会忘记节约粮食,因为他们没有亲身体验,感受不到种植粮食的艰辛和得来不易。这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欣赏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者》,分析画面中农民的辛苦:“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时正值夏天,在炎热的太阳下,农民伯伯弯着腰、低着头,不停地劳作,拾取遗落在田间的每一颗麦穗,不丢弃每一粒粮食,这是多么的辛苦。”然后,让幼儿表演拾穗的场景,让他们体验拾穗的艰辛,感受农民的不易。

根据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幼儿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将幼儿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相融合,让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生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教育不与生活脱节,让教育为社会服务。

总之,教育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在幼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南》为准则,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在平时组织教学中,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借鉴之处,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力和生活教育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结合幼儿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内容不再脱离实际,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教师还要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过程和传统的教育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杨冰.回到陶行知的“生活世界”[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

[3]孙大宏.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及现实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陈静.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创造教育的启示[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1(8).

[5]李煜.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幼儿园)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幼儿教学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