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各种脑干核团会受到胆红素毒性的影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临床表现,即胆红素脑病。由于对黄疸缺乏充分了解,一些医护人员容易延误患儿的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是指中枢神经核因游离胆红素而变黄,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损害,即脑细胞内沉积非结合胆红素的一种神经综合征[1,2]。近年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死亡率高,多数患儿会出现明显的智力低下、运动功能障碍等。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智力功能和运动功能[3,4],结合本院收治的40 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本院住院的40 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患儿胎龄>35 周,无其他新生儿疾病,诊断标准与《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相符合。将患儿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20 例。早期康复护理组中男14 例,女6 例;日龄3~15 d,平均日龄(8.24±2.43)d;体质量2.4~4.4 kg,平均体质量(3.14±0.83)kg。常规组中男13 例,女7 例;日龄2~13 d,平均日龄(8.53±2.12)d;体质量2.5~4.1 kg,平均体质量(3.12±0.71)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儿给予常规护理。①治疗护理。在新生儿治疗过程中,应事先检测是否对药物过敏,待无过敏反应后再进行注射治疗。在光疗过程中,使用前应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加强消毒。在给新生儿治疗时,头部要偏向一侧,以防牛奶溢出来。此外,新生儿的眼睛、肛门和会阴都要用黑布遮盖。治疗完成后,要加强皮肤清洁,及时检测胆红素水平[2]。②感染护理。新生儿抵抗力差,会增加感染风险。实施护理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可有效预防皮肤感染等发生。③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30 min,护士需要引导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刺激胃肠蠕动,减少体内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
1.2.2 早期康复护理组 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①触摸护理。对于新生儿的皮肤,护士采用标准的抚触方式,温和科学地刺激,有序地抚摸。从头、面、胸到腹部、四肢、背部,每天早、下午触摸2~3 次,10~15 min/次。如果新生儿烦躁、哭闹不已,需要停止触摸,并指导患儿家属触摸方法,出院后仍可继续。②以神经发育促进为主的训练。根据患儿神经发育异常情况进行治疗。包括颈部直立反射促进、仰卧位平衡反应促进、俯卧位平衡反应促进、肘部支撑、体轴旋转、抑制整体运动模式等,在具体治疗中要注重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和双上肢中线位置的对称姿势训练,另外要注重双上肢中线位置头部控制能力和对称姿势的训练。③听觉训练:新生儿的听觉由音乐刺激,播放时应轻柔、有规律。3 次/d,15 min/次。一开始就要关注新生儿对音乐的反应,尽量选择敏感的音乐进行锻炼。通常用铃声进行适当的刺激,频率是不确定的。④视觉刺激。使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在患儿眼前20 cm 处摆动气球,以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当新生儿凝视气球时,慢慢地水平移动气球,使新生儿的视线随气球一起移动。运动训练时,新生儿平躺在床上,让新生儿握住父母的拇指,两只手同时弯曲肘部伸展肘部。新生儿被转换成俯卧姿势,父母一只手抓住双脚抬起脚踝,扶着新生儿抬起头。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发放学习资料,指导家长培训新生儿,定期复习。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干预6、24 h 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以及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血清胆红素下降值进行判定,胆红素下降>150 µmol/L为显效;胆红素下降50~150 µmol/L为有效;胆红素下降<50 µmol/L 或无下降甚至升高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干预6、24 h 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值比较干预6、24 h 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6、24 h 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值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儿干预6、24 h 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值比较(±s,μmol/L)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儿干预6、24 h 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干预6、24 h 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100.00%,均高于常规组的70.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6、24 h 后的临床效果比较(n,%)
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更易发生,出生后4~7 d 出现以上症状,12 d 后极少发生。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取决于:①中枢神经系统内胆红素的浓度;②高浓度胆红素的持续时间;③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生体重、感染、酸中毒、低血糖、体温过低、高温、低蛋白血症等。完整的血脑屏障起到围栏的作用,可以限制某些物质(如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当血脑屏障受到缺氧、感染、低血糖、酸中毒等因素影响时,其通透性发生改变,屏障被破坏,即所谓的“血脑屏障开放”。出生后头几天,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胆红素易穿透,可认为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易出现核黄染[5,6]。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指血液中的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大脑造成损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胆红素含量过高。胆红素会以多种形式损害患儿的正常大脑。血脑间接胆红素梯度越高,通过脑屏障进入大脑的胆红素就越多。患儿遭受的脑损伤越严重,他们就越有可能发展为智力低下和运动障碍[7,8]。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如光疗、静脉输注白蛋白、换血、高压氧治疗、静脉滴注神经苷等。治疗过程中要抽血检查胆红素含量,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其中,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高峰,减轻胆红素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神经节苷脂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节苷脂,本身含有唾液酸。对大脑的正常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胆红素引起的神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修复作用,属于较好的脑保护剂。这些方法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9-12]。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引起相关的智能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进行康复护理。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除给予相关神经发育促进干预外,同时对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干预。分别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相关干预,帮助患儿逐步改善胆红素脑病引起的相关症状。通过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并提高临床效果。
本研究收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40 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干预6、24 h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108.02±20.63)、(152.02±21.52)μmol/L,均高于常规组的(50.02±22.33)、(121.02±20.8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24 h 后,早期康复护理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100.00%,均高于常规组的70.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能获得更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