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21-08-12 09:51孙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紫杉醇靶向肺癌

孙岩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肺癌按病理基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大多数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属肺癌晚期,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1]。目前,临床上针对肺癌患者多采用药物化疗治疗,虽然药物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疗效,但药物化疗毒副作用较多,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本文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0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16 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67.21±9.45)岁。观察组男33 例,女17 例;年龄41~78 岁,平均年龄(67.44±9.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给予顺铂75 mg/m2和依托泊苷120 mg/m2静脉滴注,第1 天、第2 天和第3 天用药,治疗3 周作为1 个周期,共治疗4 个周期。观察组采取紫杉醇靶向化疗治疗,采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剂量为200 mg/m2,第1、7、23、20 天用药,静脉滴注30 min。治疗3 周作为1 个周期,共治疗4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F-36 进行生存质量评定。治疗结束后行胸部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近期疗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般标准进行判定,完全缓解:病灶完全缓解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无新病灶;稳定: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肿瘤增大≥为25%或出现新病灶[2]。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毒性、消化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时间比较 观察组生存的时间为(24.45±1.2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8.01±2.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8 例,部分缓解20 例,稳定9 例,进展13 例,总有效率为74.00%;对照组治疗完全缓解5 例,部分缓解10 例,稳定10 例,进展25 例,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2 例、神经毒性1 例、肝毒性3 例,消化道反应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5 例、神经毒性4 例、肝毒性6 例,消化道反应4 例,不良反应发生为38.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4,P<0.05)。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见于60~80 岁人群,约占肺癌总数的20%,其具有生长快、转移早、侵袭性强等特点[3]。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特别是重度吸烟者小细胞肺癌发生率更高。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其分期标准对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抗癌联盟推荐的TNM 分期标准主要依靠手术来确认其准确性,而大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并以放疗和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因此前者常用于临床实践。目前,全身化疗是临床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如何对小细胞肺癌做出准确的早期诊断,CT 的诊断参考值有多大,已成为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新热点。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对化疗敏感、易发生淋巴和血液转移、预后差等特点,但其病理改变和影像学表现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少数病例甚至可以治愈。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般采用化疗方案,目前常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其他细胞毒药物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长春瑞滨、替莫唑胺、吉西他滨等对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姑息作用[4]。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为新的方法,另外还有抗体偶联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靶向治疗等。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植物皮肤中提取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主要作用于微管和微管系统,可促进微管蛋白向微管转化,抑制微管解聚,阻断细胞生长,促进癌细胞萎缩,甚至凋亡,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癌症[5]。然而,紫杉醇药物的开发非常困难,因为紫杉醇几乎不溶于水。然而,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现代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药物也得到了发展,目前临床不仅解决了紫杉醇几乎不溶于水制备制剂的困难,还解决了紫杉醇药物的毒性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特点。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然后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壳聚糖具有良好的包封性,为紫杉醇提供了载体(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接近100%),其较高的降解能力使其进入人体后迅速降解,因为纳米粒具有缓释和控释靶向特性,主要存在于肝脏及脾、肺、淋巴和少量的脊髓中,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也增强了药物的吸收能力,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6]。此外,这些纳米颗粒体积很小,可以有效防止其被人类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7]。<500 nm 的纳米粒子可以聚集在胃肠道淋巴结构的上皮小泡中,通过淋巴聚集的M 细胞将药物释放到体循环中。紫杉醇靶向药物进入人体后,会自动识别肿瘤特异性的富含半胱氨酸型酸性蛋白(SPARC)白蛋白受体(SPARC 受体是各种侵袭性癌症中上调的细胞机制蛋白),从而在肿瘤细胞周围蓄积,达到更高的细胞内浓度(比非靶向紫杉醇药物高约33%)和更高的肿瘤组织分布[8]。由于这些特点,紫杉醇靶向药物的毒性较低。与非靶向紫杉醇制剂或放化疗相比,紫杉醇具有用药方便的独特性,其无需特殊的输液装置即可在30 min 内完成输液,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输液前无需抗过敏预处理[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紫杉醇靶向化疗对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紫杉醇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疗效观察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