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作用

2021-08-12 09:51王浩胡春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脑血管病阿司匹林

王浩 胡春梅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脑血管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史,其发病后治疗难度比较大,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较高[1]。药物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仍未有研究表明有完全可治疗的特效药物,大多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脂辅助配合,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神经缺损情况的目的。传统治疗中较为常用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阿司匹林,其在血小板抗聚集治疗中的应用已经获得了临床研究的认可[2]。辛伐他汀属于调脂药物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该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调节和增强,提升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斑块脱落的情况[3]。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联合用药方案也有了初步的推广,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应用性较强。为明确了解其治疗情况,本院开展了相关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以及临床症状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要求均相符;无外科手术史;无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等循环系统障碍情况;均无肝脏、心脏或者肾脏等重要器质性疾病;均无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史;未合并任何系统恶性肿瘤或者动脉畸形情况;患者及家属对其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晓,并且在自愿状态下对本研究相关知情书进行了签署。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 例。对照组女12 例,男13 例;年龄最小53 岁,最大79 岁,平均年龄(65.23±4.60)岁;患病时长最短2 年,最长6 年,平均患病时长(3.87±0.72)年。研究组女10 例,男15 例;年龄最小54 岁,最大78 岁,平均年龄(64.98±4.35)岁;患病时长最短2 年,最长7 年,平均患病时长(3.97±1.0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均需要指导其对日常生活以及饮食情况进行调整,降低高油、高脂以及高糖分食物的使用,以清淡、高营养的食物为主,规律作息,合理运动。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口服,75 mg/次,1 次/d。研究组使用辛伐他汀(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19)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药要求同上,辛伐他汀口服,20 mg/次,1 次/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 年随访情况。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相比降低91%~100%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相比降低45%~90%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相比降低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相比降低<8%甚至有所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②1 年随访情况主要对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

2.2 两组1 年随访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1 年随访再发脑梗死1 例(4.00%),心肌梗死0 例,脑出血0 例;对照组治疗后1 年随访再发脑梗死6 例(24.00%),心肌梗死4 例(16.00%),脑出血4 例(16.00%)。研究组治疗后1 年随访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4.348、4.348,P=0.004、0.003、0.003<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因素种类比较多,临床症状根据其并行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生后,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至严重的程度[4]。因此,需要加强对其发展初期的预防以及处理,避免其病变情况以及缺血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加重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通过药物配伍方案的合理规划达到抗炎解热、镇痛、抗风湿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充分确保药物的稳定性以及作用性,其实施能够及时对患者缺血情况进行处理,避免患者出现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等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情况[5]。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来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1 年随访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提升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和改善速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提升其远期康复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众多药学药理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司匹林,能够简单快速的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调节,缓解患者脑血管缺血情况,但是其长远效果来看相对较差,很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且阿司匹林应用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胆固醇升高情况,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或者其自身胆固醇水平调节能力较差,很容易诱发其他类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6]。而辛伐他汀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与阿司匹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辛伐他汀药物属于无活性内酯类药物,药物口服后能够通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水解成为β-羟基酸,该类物质能够对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起到非常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能够提升患者体内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从而尽可能降低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达到降低其血脂的目的,从而避免其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反复发作[7]。辛伐他汀药物通过口服进行给药,在实际药物作用过程中能够对肝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辛伐他汀药物的靶向性组织即为肝脏,肝脏内部药物的浓度明显较高,且大部分药物成分将会被肝脏吸收,药效充分发挥作用之后,其残留物质会随胆汁进行排泄,几乎不会出现药物残留,影响患者其他系统功能以及循环情况。辛伐他汀药物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类血脂水平,提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阿司匹林药物的相互辅助应用,对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以及增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患者后期生活质量[8]。另外,辛伐他汀药物的实施对于血小板的聚集同样有一定的控制,能够缓解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的情况,稳定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提升患者心脑血管系统循环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其症状的改善以及神经功能的提升效果显著,近期以及远期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脑血管病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影响
脑梗死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