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雪江 蔡银柜
胃十二指肠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具有起病较急、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和反复发作等特点,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引发腹膜炎、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提高病死率[1,2]。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常用术式为开腹修补术,虽可取得确切疗效,但创伤性较大,患者应激反应较为严重,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中,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和出血少等优势,可有效弥补开腹术不足[3]。本次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 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对比其应用腹腔镜下与开腹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报告见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5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 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51.15±8.76)岁;穿孔直径4~9 mm,平均穿孔直径(5.58±2.45)mm。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24~67 岁,平均年龄(51.24±9.09)岁;穿孔直径5~8 mm,平均穿孔直径(5.87±1.89)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胃十二指肠穿孔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均完整,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⑥手术禁忌证者;⑦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开腹修补术,具体操作: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行全身麻醉后,选取右上腹部作一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对患者腹腔进行探查,判断腹腔是否存在积液等情况;若发现腹腔积液情况,需及时清除积液,以暴露穿孔部位;对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局部消毒处理后,全层缝合患者浆肌层,并对部分大网膜进行修补;彻底清除腹腔内渗液和脓水,并将引流管置入,后逐层关腹。
1.3.2 观察组 行腹腔镜下修补术,具体操作:指导患者采取头高脚低位,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力为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行全身麻醉后,于患者脐部放置一个长度为10 mm 的套管,于腹腔镜引导下对患者腹腔进行全面探查;明确诊断患者病情后,将长度为5 mm 的套管置入患者右上腹部,同时将长度为5 mm 的套管放置于脐部和剑突中间,采用吸引器彻底吸除腹腔内渗液和脓水;以胃十二指肠纵轴为缝合方向,逐层关腹。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肠梗阻、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胃出血、盆腔感染。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包括MTL、VIP。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95±2.54)h,住院时间为(7.25±3.28)d,术中出血量为(140.02±9.46)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4±1.12)h,住院时间为(4.21±2.24)d,术中出血量为(67.41±3.58)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3、5.077、47.618,P=0.000、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1.69±0.44)d、胃肠减压时间为(1.98±0.58)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3.48±3.84)min;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为(0.88±0.24)d、胃肠减压时间为(1.15±0.25)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1.75±2.04)min。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20、8.717、17.894,P=0.000、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9 例并发症,其中肠梗阻1 例,切口感染3 例,胃出血1 例,腹腔感染2 例,盆腔感染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出现2 例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 例,胃出血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24<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TL、VI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TL、VIP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TL、VI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统计资料显示,在消化系统溃疡住院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占比高达20%,而约有32%的消化系统溃疡手术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经过长期研究,临床已了解诸多引发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病因,但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资料显示,胃酸及胃蛋白酶直接侵蚀胃肠黏膜,是导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主要原因,此外,胃肠黏膜的防御能力较低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4]。由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直径较大,易导致人体胃肠内酸性物质外渗,一旦进入到腹腔就会引发腹腔感染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症状,最终发展为多器官衰竭。因此,采取安全、适宜的治疗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极为重要[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TL、VIP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TL、VI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腹腔镜下修补术用于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情况,以确保治疗安全性。究其原因,于腹腔镜下行修补术治疗,由于切口较小,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腹腔镜下手术视野较为开阔,可清晰显示患者腹腔情况,以便临床医师观察、准确定位患者穿孔部位[6]。与开腹术式相比较而言,腹腔镜下修补术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创伤性小,患者应激反应小,可缩短术后恢复期,进而减轻患者痛苦;②手术出血量少,该术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并无明显影响,可确保治疗安全性;③术后并发症少,可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舒适度[7]。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穿孔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