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意义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1-08-12 09:51周绍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浅表分型螺旋

周绍军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是指患者冠状动脉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情况,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1]。当心脏正常收缩、舒张时,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受到压迫,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临床常采用冠状动脉超声造影技术、心电图技术分析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情况,分析患者血管狭窄、心功能指标等情况,但对浅表型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诊出率较低,针对深在型患者病情诊断价值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2,3]。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 能够通过多平面图像重建,诊断患者病情状况,具有较高诊断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于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 诊断的价值,便于尽早判断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7.4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冠状动脉超声造影技术检查,均确诊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②患者均自愿参与多层螺旋CT 诊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情况;②患者合并有肾脏、肝脏等器官功能严重性疾病;③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其他疾病。

1.2 方法 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 检查,本次研究选择、东软128 排螺旋 CT,设置扫描参数为在管电压为120 kV,电流为 600~800 mA,层厚为 0.6 mm,螺距0.2,球管旋转速度 0.4~0.6 s/周。扫描诊断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禁食禁水4 h,心率水平需≤75 次/min,若患者诊断前心率水平过快,需给予心理疏导,待达到规定心率水平行多层螺旋CT 检查。首先进行常规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屏息10 s,扫描区域为患者气管隆突下至心脏膈面。

扫描结束后,经肘部静脉注入造影剂,本次研究选择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7),75 ml/次,流速为 3.5~4.5 ml/s,在静脉注射40 ml 生理盐水,流速为 3.5~4.5 ml/s。进行增强CT扫描,所有图像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重建层厚为0.6~0.8 mm、层间距为0.45 mm,选择影像学专业医师进行CT 图像阅片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疾病分型情况,比较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心功能指标。①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分型[4]主要分为浅表型和深在型,浅表型表现为患者冠状动脉整个环周被包绕1/2 及以上;深在型表现为患者冠状动脉整个环周被心肌完全包绕。②收集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肌桥平均深度、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③收集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70%)、重度狭窄(21%~70%)和轻度狭窄(≤20%)。④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V、LVEF、SV、CO。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分型情况 150 例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经多层螺旋CT 诊断分析显示浅表型106 例、深在型44 例。

2.2 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比较 浅表型患者心肌桥平均深度为(1.37±0.24)mm,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为(16.84±3.72)mm;深在型患者心肌桥平均深度为(2.13±0.29)mm,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为(21.37±3.42)mm。浅表型患者心肌桥平均深度、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均明显低于深在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4、6.948,P=0.000、0.000<0.05)。

2.3 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浅表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为(41.57±8.36)%;深度狭窄13 例、中度狭窄41 例、轻度狭窄52 例。深在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为(53.61±7.04)%;深度狭窄21 例、中度狭窄20 例、轻度狭窄3 例。浅表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度及整体狭窄程度均明显低于深在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U=8.393、5.683,P=0.000、0.000<0.05)。

2.4 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浅表型患者LVEDV、LVEF、SV、CO 均明显高于深在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浅表型和深在型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深在型比较,aP<0.05

3 讨论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主要分为浅表型和深在型,①浅表型患者心肌桥深度较低,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影响小,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导致患者临床诊出率低;②深在型患者心肌桥深度较高,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更严重,对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影响较大,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缺血ST-T 改变,严重者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6]。因此,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

冠状动脉超声造影是临床上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常见方法,能够有效显示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但不易观察到心肌桥组织形态,针对浅表型患者来说,不易观察到心脏收缩时的压迫情况,导致临床漏诊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间[7]。而多层螺旋CT,能够通过造影技术提高检查的时间分辨率,将扫描的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患者心肌组织的血管节段情况,实现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分析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通过观察患者者冠状动脉包绕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分型,通过测量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深度,判断患者病情发展情况[8]。同时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直接显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便于分析患者心功能情况,给予对应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9]。深在型患者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较高,伴随着更高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其心功能指标损害情况明显,分析深在型患者心功能损害原因显示,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可能会压迫并扭曲血管,导致收缩期心肌桥下冠状动脉狭窄,血流灌注减少,心脏输出量减少,心功能指标下降,严重者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情况,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壁冠状动脉平均深度、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心功能损害情况与患者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疾病分型呈正相关。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 诊断患者病情,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疾病分型,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发病多伴随着心血管狭窄、心功能损伤情况,采用多层螺旋CT 诊断能够有效判定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根据患者分型情况,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浅表分型螺旋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旋风“螺旋丸”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