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染云,王聪敏,李海涛,李 玮,徐小飞,朱玲玲
传统的护理备战练兵采取战伤救护理论知识和单项的战伤救护技能培训,形式较单一,离战场较远,医护人员无法体验到战场的紧张氛围,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战争战现场救护需要[1]。综合场景模拟训练是模拟战场实际情境,设计近似未来战场情境的环境条件,训练技能和心理适应能力,旨在真实情境中见成效。面对特殊的战场,环境、伤情复杂,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高的战伤救护人才,以提高战场伤员的救治率[2]。为此,我中心开展综合场景模拟训练在护理骨干备战练兵中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9年6-9月护理练兵备战中的60名护理骨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30名)。纳入标准:培训对象身心健康、年龄23~33岁,大专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年限,人员类别为军人护士、文职护士和聘用护士;职称主管护师(含)以下;排除标准:身体有较严重内科疾病或心理精神问题者;或四肢曾受过较大外伤或近期做过手术,尚在恢复期者。所有研究对象自愿参加培训,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总医卫(2019)530号﹞。研究中要求培训对象不可互相交流,以免影响训练和考核效果。2组护理骨干性别、年龄、人员类别、文化程度、职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入组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包括战伤救护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体能训练。理论知识题库采取自学方式。操作技能包括包扎、止血、固定、搬运、静脉穿刺、心肺复苏6个单项操作练习,采用现场观看视频、理论讲解、现场示教、集中训练与分组强化相结合、引导反馈,教员全程评估,指出不足,归纳总结[3]。体能训练由受训人员自行完成3000米长跑。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训练时间段、训练环境及培训内容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基础上,增加高仿真综合战场场景模拟构建训练项目。战场模拟场景主要是制作迷彩环境掩体,选择炮火声背景音乐。设置4个战时场景、多种伤情随机组合制作4种伤情卡。每名受训人员随机抽取4种伤情卡后,立即处理4名伤员伤情,每名伤员分别分布在不同地点,采用战术动作进行救护。第1、2名伤员主要为战伤现场急救,第3名伤员为战场后方静脉输液治疗,第4名伤员为心肺复苏术。
1.3 效果评价
1.3.1 效果评价方法成立考评小组,成员由我中心6名高职护士长及2名教员组成。对2组研究对象分别在培训第1天、第4周、第8周及结束前(即第16周),四个时间点分别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价,考评内容包括战伤理论、战伤技能、体能、心理压力量表和心态测试量表五个方面。
1.3.2 效果评价内容①战伤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百分制),30 min内完成,现场进行阅卷打分、排名;②战伤操作技能考核,参照解放军总医院统一下发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打分;③体能考核,体能训练完全参照军队人员体能训练科目考核评分标准;④心理压力评价,通过心理压力量表[4]对受训人员进行测试,极大压力(>82分)、中等压力(71~81分)、时常有压力但部分能自我调整(61~70分)、偶尔有压力能自我调整(51~60分)、对压力能够正确看待并积极应对(<50分),将问卷调查结果根据PSTR压力程度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⑤心态评价,通过PSTR心态测试量表[5]对受训人员进行测试,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2组受训人员的心态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次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理论考核比较观察组4次战伤救护理论平均成绩(83.48、85.40、83.23、86.47)分,均高于对照组(67.58、71.75、75.78、8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技能操作考核比较观察组4次战伤技能操作考核平均成绩(84.19、86.49、87.91、92.84)分,均高于对照组(78.35、80.64、81.37、8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体能考核比较2组考核优秀人数均逐渐增加,观察组优秀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第2次考核开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入组人员4次体能考核比较[n(%)]
2.4 心理压力比较心理压力量表测试中,2组患者均无极大压力;观察组在中等压力(1名)、时常有压力但部分能自我调整(8名)、偶尔有压力能自我调整(12名)、对压力能够正确看待并积极应对(9名)与对照组(6名、15名、7名、2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小于对照组。
2.5 心态测试比较观察组在积极性、学习兴趣、勇于付出、全力以赴、团队合作等心态测试指标成绩(71.37、36.13、70.78、71.91、75.72)分,高于对照组(64.58、32.7、65.71、67.62、7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场景模拟进行各种训练、教学在国内外已经应用多年[6-10],特别对一些平时难以实现的场景进行模拟,具有非常好的针对性。通过场景模拟训练,使队员不仅能够在特殊复杂环境下掌握战救技能,更能够锤炼其过硬的心理素质,提高战斗力,更好地为部队服务。本研究观察组在以往常规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战场综合场景模式,观察模拟战场环境下研究对象的训练效果,使护理骨干的训练更贴近实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研究从战伤救护理论知识、战伤救护操作技能、体能、心理压力和心态五个方面对2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4次战伤救护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相比,受训人员的答题平均速度缩短,平均得分提高,说明经过多次的强化训练,观察组护理骨干对战伤救护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和牢固,准确率越来越高,且答题速度越来越快。观察组与对照组4次战伤救护操作技能考核相比,观察组的平均成绩由83.48分提高到87.33分,平均提升了3.85分,说明与传统的技能训练方式相比,经过多次的强化训练,观察组对战伤救护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成绩有明显提高,体现出更高效、更实用、更能适用于现代化卫勤部队的现战场作战特点,极大提高了战场伤病员的救治率或减少人员伤亡。从观察组4次的体能测试对比,每一次测试成绩较上次都有所提高;优秀人数由第1次的10人增加到第4次的23人;优秀率由第1次的33.33%上升到第4次的77.78%;第1次与第4次的体能平均用时缩短3分5秒,说明观察组经过多次的体能训练,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为部队能够在高强度、全天候、恶劣环境作战中处理伤情事件,奠定了身体基础。观察组的心理压力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包括主动性、、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自信心等行为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变,说明通过综合性的训练后,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强,能够较好的适应高强度的现代军事训练模式。
总之,本研究采用综合场景模拟训练模式,以更贴近战时真实的情景进行护理人员备战练兵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11],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