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外显巧实施,积累运用促表达

2021-08-11 04:33宋国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练笔统编教材

宋国萍

[摘要] 作为习作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练笔资源非常丰富。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分类梳理外显式练笔资源与内隐式练笔资源。有效开展练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具体教学策略:整体关照,依托课文巧模仿;亲近生活,学习观察会聚焦;以生为本,交流自改有童趣。

[关键词] 练笔;资源分类;整体观照;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即构建了全方位的习作教学体系。除了像过去的教材一样,每个单元安排一次习作练习,每册教材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作单元”,从语言表达角度对习作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在这两类大作文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小练笔。正如叶圣陶所说:“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练习就不得不找些题目来写,好比算术课为要练习计算,必须做些应用题目一样。”小练笔用时少,目标集中,便于及时写、及时评价、及时修改,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充分梳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开展练笔活动,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三年级上册为例,整理练笔内容,探索操作策略。

一、教材练笔资源分类梳理

三年级上册练笔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外显式练笔资源与内隐式练笔资源两大类。

(一)外顯式练笔资源

如下表所示,在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中,安排了7次指向明确的外显式练笔资源,分别以写话、写段形式呈现,或者明确标注为“小练笔”。

进行外显式练笔教学时,应正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根据题目设定的目标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内隐式练笔资源

在教材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以“说说”“讲讲”“画画”等形式内隐式呈现,可以转化为练笔资源(如下表)。

内隐式练笔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有机选择教学内容,优化实施,灵活开展练笔。

二、练笔教学策略例谈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求“一课一得”;同样,每一次练笔的实践也必须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遵循“一练一得”。每一次练笔,达成一个小目标;一个个小目标,螺旋上升成习作总目标。外显式练笔资源和内隐性练笔资源自然有别;而同类型的练笔资源,也应精准定位,优化实施。比如同属外显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小路》和《大自然的声音》却是不一样的:前者旨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仿写时注重对拟人手法的领悟与运用;后者则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写想象中的事物。但两次练笔,都呼应着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一)整体观照,依托课文巧模仿

“整合有力”是统编教材作文教学的亮点: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课文阅读要素紧扣主题,单元习作内容也与主题非常契合。因此,小练笔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照。

1.链接课文内容,激发兴趣

很多小练笔都是直接安排在课文后面的练习系统中;部分“语文园地”里的小练笔与单元整组课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首先应仔细审视其编排意图,发现练笔与课文之间的“链接点”,将它们之间的隐形路径“可视化”操作,从而实现阅读与习作能力的共同提升。比如,《秋天的雨》课文内容有趣又充满想象力,小练笔就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出秋天的缤纷绚烂。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小练笔提供的四幅插图,分别是群鱼、珊瑚、海龟和海鸟,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比对,学生对小练笔的畏难情绪可以消除大半:原来小练笔就是课文内容的深化和再现呀!教师还可以直接链接课文中诸如描写珊瑚的句子,鼓励学生尝试用熟知的事物(如“花朵”“鹿角”)比喻,描写图片中的珊瑚。

2.关注语言特点,内化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语言特色,迁移运用,进行多维度仿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小练笔,就可以根据第3~5段的语言形式仿写,从两个维度推进。

(1)语言韵味。首先学生看图尝试表达;然后链接课文中描写大龙虾的句子:“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引导发现:这里既有对大龙虾外形(全身披甲)的描写,也有对动作(划过来,划过去)的刻画,还加入了作者独特的感受(挺威武)。再度审视自己的练笔,学生就会模仿课文,从多个角度具体表达。

(2)构段特点。段的教学是第二学段的重点。三年级上册课文构段方式多种多样:《秋天的雨》的第2自然段总分式,《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3自然段并列式,《金色的草地》的第3自然段因果式……每种构段方式又有许多相应的变式,总分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变式,因果式也有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式;许多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构段方式的复合。如此丰富的构段形式,也应该在小练笔中尝试模仿。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处的第六单元,其“语言要素”就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练笔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描写具体的基础上,注意叙述有条理——结合“语文园地”中梳理和总结的“关键句在段前、中、后的三种写法”,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举一反三。

(二)亲近生活,学习观察会聚焦

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为了培养这种能力,第五单元——全套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即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凸显了“感性认识——理性把握——实践运用”的学习路径。

统编教材的编排也试图提醒教师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习作训练始终。除了习作单元,三年级的多次习作都以“观察”为训练重点:“猜猜他是谁”“这儿真美”“我的植物朋友”“看图画,写作文”……教材中,大量的小练笔设置凸显了生活化,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1.主动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1)借助课文,习得观察方法。方法的习得需要训练:在教学中,通过展示课本插图、网络图片、实物模型、具体物件来帮助学生学习观察。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练笔,便可以观察色彩明丽、构图别致的课文插图——大部分的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弯弯曲曲的水泥道、深深浅浅的梧桐叶,还会细致入微地观察“我”跳跃的脚步、棕红色的小雨靴,亮晶晶的水洼……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还有助于他们明确观察的重要性。而观察兴趣愈加浓厚,观察能力愈加提升,习作时便有话可说,下笔有神。

(2)巧设任务,确保观察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练笔:“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学生在家长配合下,借助微信朋友圈,以“我的家乡此时美”为主题收集风景美图,积累素材,解决当堂练笔“无米下炊”的困惑。而像《金色的草地》这样的课后练笔,观察的时空会比较广袤,就应该借助“一周观察记录单”“我的探索发现之旅”等表单,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有序观察、持续观察。

2.引导聚焦细节,删繁就简

小练笔“小”字当先,所以应聚焦生活细节,在大量的观察所得中“大浪淘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删繁就简是极难的,好在依然有教材中的课文可以借鉴。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笔,可以先自由说说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大树下等各个地方的所见所闻;然后对观察所得进行遴选,“像课文第三段一样,请你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如此,让小练笔聚焦一个点,放大细节写清楚。

(三)以生为本,交流自改有童趣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保护习作兴趣,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新颖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所吸引。小练笔教学若能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新多元形式

(1)目标分层有梯度。内隐性练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分层确定学习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吃得饱”:从说到写,以说促写,减轻表达难度;说的过程中,经过个人思考、同伴互助、教师点拨等,从“说清楚”“说具体”进而达到“写清楚”“写具体”。

(2)形式丰富有童趣。基于不同类型的练笔资源特点,教学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小练笔,可先创设情境:“红头旅行回来,对自己惊险的故事那可真是又紧张又骄傲。它想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让我们来帮助它吧,先帮它把旅行路线画下来,再慢慢讲清楚这个故事,好吗?”小组合作绘制旅行路线,配上解说文字,写写绘绘,画写结合,消除了写作文的紧张焦虑。

有时,为了帮助学生“写清楚”,还可以引导绘制思维导图,先主动梳理,再尝试表达。如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内隐性练笔,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发展了思维,也提升了表达能力。

顺学而导。“同学们,在阅读时,我们看到总起句就能准确把握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读到分述部分又可以对其中各个细节了如指掌。如果你在平时说话时,也能模仿这样的构段方式,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听的人一定会觉得跟你说话真舒服。”教师出示课件: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车站的人可真多……我喜欢夏天的傍晚……

发散思维。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话题自由讨论可以以思维导图形式汇报:①车站的人可真多。(学生既关注了人的性别、年龄等不同,还用上了一些表示人多的词语,或者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

②我喜欢夏天的傍晚。(学生能抓住植物、动物、环境等描写特色风景与活动,并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

交流小结。学生尝试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在互评中明确:原来像这样围绕一个意思说(写),别人一听(看)就明白了。

2.鼓励互评自改

佳作不厌百回改。教材在每次习作练习之后,大多安排了相应的习作交流或者自改活动。

大作文如此,小练笔也不应例外。可是很多日常的小练笔教学,评的展示比较充分,改的过程却很少呈现。其实,在评的时候,要展示优秀作品,通过板书、朗读、实物投影等形式进行赏评;也要找出有共通性问题的作品,再次链接课文典型段落,进行对比、修改;还可以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把练笔读给同伴听,听取同伴意见修改……通过一次次现场修改示范,引导学生二度、三度修改,再进行最后展评。只有经历了这样“写—评—改—展”的过程,学生的小練笔才能真正实现从“练写”到“会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3:谈作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刘晶.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特点及整体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2018(7):76-80.

[4]傅结龙.凭借课后练习 开发练笔资源 提高表达水平[J].小学语文教师,2018(10):24-26.

[5]汪潮.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9(10):4-8.

猜你喜欢
练笔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初中作文“练笔·日记·作文”三维写作教学初探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