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言峰
【关键词】习作教学,范文,例文,活用
范例,指习作教学中的范文和例文。统编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在相应的习作单元里都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例文能让儿童看得见习作的“模样”,在写作中对着范例“照照镜子”,做到有标可参,有范可依,有法可循。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习作范例的运用仍存有误区:有的选文老套,内容和思路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脱离了儿童当下的生活,学生品之无味;有的是“例文克隆”,教师仅用一篇范例“打样”,学生照葫芦画瓢,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多为例文的翻版;有的是“以读代思”,把例文等同于阅读课文来进行解读剖析,忽略了对单元习作要素的指导和解析;有的是“依例评文”,拿范文和例文的标准来评判儿童的习作,使得儿童很难“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范例活用,旨在引领儿童在范例的“选、学、用”过程中,亲历优秀习作的“产出”过程,进一步做到在习作练习中有储备、有参照、有领悟、有方法、有思路、有标准。儿童在头脑中有了清晰的“习作地图”,有了既定的习作“模样”,后续的自主习作便能轻松地走到“目的地”,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一、范例的多样选择
1.学生自主推荐范例。传统习作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事前搜集并整理好习作范文,在教学中作为范例提供给学生。而活用范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将自己在日常阅读中感受到的、契合课文习作要求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大家,给学生们更多选择空间;还可以在班级成立“推荐作品评审委员会”,凡是推荐作品被选中的同学,将有机会获得积分奖励,当分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换取图书、文具等小礼品。
学生只有汲取了丰厚的阅读营养,有了丰富的语言文字储备,经历了丰沛的文学浸润,才能写出丰满灵动的习作作品。让学生推荐习作范例,既是对儿童阅读动机的一次深层触发,又是引导儿童在对各种作品进行分类、对比、筛选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教材要求的审视、判断,对自己将来要进行练习的习作作品“产出标准”进行初步预判,做到清楚习作导向,通晓习作要求,明晰习作目标,感知习作内容,了解习作方法,梳理习作思路。
2.班级征集习作范例。每学期开始的第一节作文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浏览和熟悉本册语文教材上的全部习作,在对习作内容和习作要素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作能力选择一篇最“拿手”的习作进行精雕细琢,参加班级范文“竞标”。凡是作品被选人班级“范文”的学生,将在班级习作个性化考评中获得双倍积分,并在未来该篇习作的集中练习中获得“免誊抄”权。
对课文习作范例搜集进行的前置“招标”,一方面让学生对全学期的习作要素有个整体把握,便于为以后的习作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习作教材编排的难易程度、学生适应的深浅程度的一个整体评估。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各不相同,他们习作的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取贴近自己生活的、最有兴趣抒发表达的、最擅长的习作训练进行“试水”,有利于降低难度,增强其习作自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不同的示范选择,也为本册多个类型的习作选取“范文”提供了多样性和可能性。
3.定向辅导范例片段。第一轮“竞标”结束后,一部分优秀的作品会脱颖而出,顺利“中标”,成为习作范例。与此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并不理想的作品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出面组织,由“中标”和“流标”的两类同学相互结对,对不理想的作品进行修改。经历“兵教兵辅导”后的学生习作,必然会有一些优秀的片段或者优秀的句子呈现出来,这些“金句金段”,经由伙伴点评推荐之后,将会成为供大家学习观摩的“范例”。
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有可能获得习作展示的机会,都能够在范例分享的过程中获得同伴的欣赏和老师的称赞。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范文”不是一部分人的专利,而是面向每一位成员的展示舞台,学生也能获得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与此同时,在经历习作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把习作当成融人生命的积极因子,进一步唤醒习作的自主内驱力。
二、范例的教学融入
来源于学生的推荐范例、自编自写的“下水文”范例以及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自行选取的习作范例,形成了围绕某一主题的习作范例“资源包”。教师在教学应用中,对“资源包”里的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以“范例模块”的形式灵活呈现,将范例巧妙地融入习作教学中,融入儿童的习作创作中,最大化地发挥范例的示范引导作用,触发儿童习作的思维活力。
1.多维模块集中呈现。“无米下锅”或“缺少血肉”是儿童初学习作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多维模块,就是从多个维度对范例进行梳理、精选、重组,给儿童不同的参照样板。根据不同的选材、表达、构思等角度,将丰富的范例以集中展示的形式在习作课堂上“投放”给学生。这样,在唤醒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触发儿童思维的碰撞,在发现各类范例别样精彩的同时,获得写作的启示,积累素材,从而解决“写什么”和“写成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新编》习作教学以重编《龟兔赛跑》的故事为抓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根據课本的提示,学生对故事的多样结局“乌龟和兔子都赢了,乌龟和兔子都没有赢,兔子赢了,乌龟又赢了”是能够预测的,但如何依据结局发挥想象,去推测故事的情节却不太明确。学生的喜好各异,会选择不同的结局来创编相应的情节,四种结局自然会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教学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龟兔双赢、龟兔双输、兔赢、龟赢”四类范例资源打印出来,分发给对应的写作小组。教师再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思考、发现:范例中创编故事的秘诀是什么?小组内交流后,再进行四个组之间的交流,在碰撞中逐步厘清创编故事除情节上的曲折之外,语言上也要生动、有新鲜感。通过两轮讨论,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创编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供第二轮阅读范例:根据《狐假虎威》《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等创编的多篇新故事。第二轮范例模块,能更进一步地拓展学生自主创编的选材思路。
2.导图模块精简呈现。统编教材的习作编排,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导图来拓宽习作素材、明晰写作思路,以看得见的思维形式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借鉴这种做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习作范例简化为“导图模块”,引导学生通过导图去“透视”范例,在品悟语言、感知详略的基础上辨析中心并明晰篇章布局,学会将生活经历梳理提炼为习作素材,再进一步将习作素材优化为习作内容,解决“怎么写”和“怎么写准确”的问题。
如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教材提示使学生很容易找到要写的“有特点”的人。但运用哪些词来形容要写的人的特点?通过哪些事来写出特点?选取哪些语言、表情、神态、动作、心理来展现特点?学生心中往往没有清晰的思路。范例教学中,教师将本单元第21课《我不能失信》主要写作思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见下图)。
简明的图示,使得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思路在学生眼中一目了然,对突显宋庆龄“守信”特点的言语对话层次能够清晰地辨识。文本的可视化呈现使得儿童对自己要写的作品有了可参照的模板,在头脑中所描绘的思路“地图”也会越来越清晰。
3.重、难点模块精准呈现。有些单元习作,仅靠指导学生阅读足量范例,还不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发生。比如,“推荐一个好地方”怎样避免写成写景文章?“漫画老师”如何写出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写日记、写信的特殊格式如何掌握?等等。这须要教师针对习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提供一些能够解决重、难点问题的范例模块,对症下药,以解决“不好写”和“难写好”的问题。
例如,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教材上要求“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实际写作中,学生直接摘抄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将“资料语言”转化成合适的“习作语言”便成了学习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将搜集的资料片段和改编后的习作片段汇集成资源模塊,供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会发现,选用资料,除了摘抄的方式外,还有“增、删、改”等方式,选取适宜的方式来转化资料可使自己的介绍更加得体妥帖,语言风格更加恰当,学习难点便会迎刃而解。
4.专递模块特别呈现。作文教学的范例提供,除了面向全体同学展示的统一模块与面向各小组展示的分组模块外,还可以进行“私人定制”,针对一些特殊学生呈现一对一的“专递模块”。如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些篇幅稍长、技巧略多的优秀作品;对写作吃力的学生,提供简短易学的范例,他们只要能够模仿达标即可。因材施教,确保人人达标。
三、范例的实践塑形
活用范例,给初学者提供了可供模仿、参照的内容,给儿童的习作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教师进行习作指导提供了灵活的支架。强化范例的实践优势,通过活学活用范例,为自由表达塑形,让儿童习作在范例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变得有模有样、绘声绘色。
1.塑形于儿童生活与习作要素之间。单元习作要素,是进行大多数习作训练要遵循的基本核心。但这个简洁明确的核心与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之间隔着一定的距离。从儿童生活中梳理习作素材,把习作素材转化为习作文本,在习作文本里突显单元要素,要借助习作范例的引领。范例源于儿童,范例中的生活情境和儿童的生活情境最为贴近,范例的表达方式就是儿童喜欢的方式。当范例中的言、意、情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呼应的时候,紧扣要素的习作创意便在儿童的头脑中呼之欲出了。
2.塑形于伙伴共享与个性表达之间。无论是范例资源的推荐还是范例在教学中的融合使用,伙伴之间的交流共享是促进深度学习和思考,并将学习信息最大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从儿童个体对范例的初读思考,小组内对范例的专题研讨探究到班级中各组代表的深层交流汇报,儿童头脑中对自己即将完成的作品模样是一个去粗存精、逐渐清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对所发现的写作规律形成共识,也会对可能展现的个性化表达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