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灵军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三心品质”,是小学阶段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本文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法,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一方面为小学体育教学叙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鲜活的实践支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三心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1-0015-02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Quality of Three Minds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ase-based Narrative Research
(Primary School of Dongjiang Experimental School,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Wang Lingju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three-hearted qualities"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implement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t the primary stage.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let teachers tell their own educational stories. On the one hand, it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narrative research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fresh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qualities.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ree-hearted quality
一、三心品质界定
东绛实验学校“三心”为爱心、责任心、进取心。爱心是学生内在的一种善良美好的心灵,是友爱、互助、慈善的行为,表现为学生对其他人和物的相互接纳、欣赏、给予、关怀等;责任心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责任心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积极的自觉自愿尽义务的心态,包括学生对学业的责任、对家庭和亲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等;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和精神动力。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事例来阐述小学体育课上如何进行“三心品质”的培养,可以达到以一斑窥全豹的研究目的。辅以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使本研究的叙事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是以教师的教学实例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以达到研究目的。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来自教学中的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首先,聚焦培养“三心品质”,可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效;其次,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述,探究“三心品质”的培养途径;最后,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挖掘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理念。
三、叙事过程
(一)言传身教,播撒爱的种子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體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记得班级里有一个鲍学生,人瘦小,又有紫癜病,学习成绩也较差,其他同学都疏远她。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尝试在体育课上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仰卧起坐课上,该生恰好与班长分在一组,班长面露难色,不想与之为伍。我身体力行地说:“好吧,那你来发令,老师来帮助她摁住脚。”一听此言,全班学生面面相觑,鲍同学也有些惊慌失措。我一边摁住鲍同学的脚,一边催促班长赶快发令。这时,班长突然跑到我身边说:“汪老师,还是我来帮她摁脚吧。”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知道班长是被我的行为所触动,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课后,我找班长询问原因,班长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您都不嫌弃她,我又怎么能嫌弃她呢。”我立刻表扬班长:“对,你做得很好,身为班长,平时不仅不能嫌弃同学,还要多关心她,对不对?”班长默默地点着头。从那以后,其他学生再也不排斥她了。教学中点点滴滴不失时机地示范,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的言行既是显性的行为教育,又是“隐性”的品德感染。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什么是“爱”,如何施“爱”。
(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1.教师引领学生培养责任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起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记得有一次课上,来不及调课,就请语文老师临时代上,并且答应学生一定补上,第二天,我履行约定补上体育课。课后学生对我竖起大拇指说:“汪老师你真棒,说话算数。”小学阶段处于道德发展习俗水平,此阶段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望。教师以“责任心”示范学生,满足学生的期望,无形中起到了树“标杆”立“标准”的作用。
2.以情动人,发挥榜样辐射作用
在体育课上,不仅教师自身应以身作则,富有责任心,而且对待课堂上有责任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达到激励他人的目的。一次上完仰卧起坐课,由于管理器材的教师不在,其他同学偷懒就把归还的垫子放在器材室门口,而吴同学一人把垫子搬进器材室摆放好,吴同学这种极富有责任心的态度,令我感叹不已。我鼓励大家要向吴同学学习,学习她这种爱护公物、富有责任心的精神。从此以后,学生每次借还器材都能归还整齐,这就是以积极心态对待有责任心的学生产生的良好效果。教师运用“涟漪效应”,充分发挥榜样辐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进取精神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材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例如:在400米教学中,课上给学生测试一个原始成绩,并告知学生。第二次课,我说:“再测试一次成绩,进行比较,看进步了没有?哪怕是快一秒也算。”教师的这种积极话语激发了学生的前进动力,结果全班同学或多或少都有进步。第三次课上,我告诉他们:“我们今天比谁是班级长跑冠军,你们愿不愿意比啊?”“愿意!”他们齐声回答,结果我把这次测试的成绩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和自己第二堂课的成绩比较看进步了没有,他们的回答正如我期待的那样都有进步。这样的比赛,不仅让学生喜欢上了长跑,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拿破仑·波拿巴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意就是告诫人们时刻要保持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之心。在體育教学中“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体育教师要善用自己的智慧和巧妙的话语激励他们,培养学生的进取心。
(四)分析与讨论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心灵交流,传递无声教育。小学阶段,处于道德发展习俗水平阶段,由他律到自律,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通过测试成绩对比和巧妙的语言激励学生,鼓舞士气,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本研究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三心品质”,一方面落实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抓住学生“三心品质”的培养时机,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的行为,努力挖掘出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努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使“三心品质”的培养在体育课上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陈沁.试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2]鞠华伟.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J].读与写(上,下旬),2019(36).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