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2021-08-11 11:54余琼王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余琼 王秋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思政要求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以“生物制药工艺学”为例,分析高等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对生物制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途径和具体教学逻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改革;教学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25-02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育人效果最大化[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专业教学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同向而行的,共同承担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职能。发挥每一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标,这是继思政课程之后,对课程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全覆盖的新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障碍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来说,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对于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和专业课教师来说,推进课程思政面临着三大障碍。

第一,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目前高校大多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主要以独立授课的形式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主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少关注对学生价值取向、个人素质、学习积极性和情感的启迪与指引。理工科教师常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科学的专业教育无关。但实际上,理工科专业课程教育中,对人的理性意识、规则意识、科学精神、国家情怀、社会责任、独立人格精神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此种认知误区的根源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做了狭义理解,仅将其限定在思想政治必修课的范围上。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来说,所有课程都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克服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弊病的重要举措。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课堂上多采用“灌输式”,导致教师深感疲惫,学生对“填鸭式”教学方式深感乏味,不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到的都是表面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一了解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最终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在当前知识爆炸时代,教师和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其学习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都会下降。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化。目前一些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多数以管理者为评价主体,以被管理者为评价对象,形成了强势管理方式下的被动的教学观,有失公正[3],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由于缺乏激励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二、新工科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以“生物

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

生物制药工艺学(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从事各种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化制药工艺、生物制品制造与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工艺,主要讨论各类生物药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制造原理、工艺过程、生产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等[4]。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推进,理工科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进一步强化,并且为开辟课程思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第一,新科技发展使得思政教育资源更加充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生物制药业陆续跨入了世界行列,尽管与其他技术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随着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日益壮大、生物药品的不断涌现会越来越小。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里程碑式的楷模。

第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受益学生群体众多,拓展了思政教育空间。“生物制药工艺学”是国内各大院校特别是医药院校的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或化学制药)、生

物工程、微生物制药、药物化学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也是为适应当今社会产学研协同等热门领域和职场就业热门行业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从事生物药品研究、生产与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新的信息,注意学科研究前沿的进展与动向,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制药的原理指导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熟知生物制药的常规方法和手段,并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结合其他科目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工作能力强、适用面广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理工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举措探究:

以“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

新工科建设对学科交叉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交叉科学的研究更多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内部,当前交叉科学研究的新趋势越来越呈现出从原有的自然学科内部交叉转向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这为理工科类课程建设需要更好、更紧密地结合人文学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此,从具体课程建设来说,理工科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設是大有可为的,并且可以乐观预计是大有作为的。从“生物制药工艺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窥见理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融合。从专业课的角度理解,课程思政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的学习中。充分挖掘知识传递、技能锻炼中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不间断地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获取、消化、验证、实践、吸收,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

作为新时代的专业课教师,要时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需要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启发学生对生物药物的来源,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活性测定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创新灵感,开发出新的药物,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作出贡献。

第三,专业知识考核与思政教育考核相融合。探索新型的考核模式,在专业课程考核中增加思政考核模块。传统的专业课考核只考查了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培养立志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专业课的考试中,增加适当比例的思政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思辨能力、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等道德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更加客观,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课程思政重在落实,要“取得实际成效并能及时持续改进,要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这要求我们要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更新等方面做好细节落实”[5]。将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相结合不仅是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之所需。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不只是专职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要赶上新时代育人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对专业课程起到引领作用。只有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审视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4-39.

[4]余琼.生物制药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

[5]王秋.课程思政的思与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6):10.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