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惠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三区,广东广州 510240)
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将细节管理应用于工作中,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细节的重视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伤人、毁物、自伤、跌倒等情况,因此需要加强预防,使患者得到有效保护[1]。 另外,精神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护理工作中会出现诸多不安全因素,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细节管理,强化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 该文选择 2018 年 10 月—2019 年 10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细节管理在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在该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者[2];无严重性心肺肾疾病者;无身体残疾者;知情且配合该次研究者。排除标准:处于孕期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肾等疾病者;对研究表示拒绝的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 例患者,男18 例,女 12 例;年龄 16~78 岁,平均年龄(40.15±3.85)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8.14±2.17)年;疾病类型:单纯型16 例,偏执型14 例。对照组30 例患者,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17~77 岁,平均年龄(41.24±3.57)岁;病程 1~11 年,平均病程(9.02±2.75)年;疾病类型:单纯型17 例,偏执型1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学会批准同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给予患者针对性生活护理,护士需要按照医嘱引导患者正确服药,并且在固定时间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记录各项指标数据。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士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才能及时做出反应,保护患者的安全。应对患者进行区分护理:对于具有清晰认知、有一定自理能力且精神状况较好的患者,可在入院后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对于没有清晰认知、自理能力较差且精神状况不佳的患者,应安排专人看管,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2)对护理工作的细节进行质量控制。 细节护理强调对护理内容、护理手法、护理物品、护理责任等方面的管理, 科室中可设置质量控制小组,监督护理的各个环节,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同时也需考核护士的工作情况, 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感,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细节。(3)制定完善的细节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对物品的安全管理,以免护士在工作中被伤害。 另外需要制定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预案,使护士在遇到安全事故时可以及时反应和处理,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4)细化护理计划。 患者住院后,护士应对其情况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探究,并据此评估患者的病情危险程度,对于存在危险行为的患者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在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时段加强管理,做好工作交接,为其提供全程护理,避免患者因无人看管而出现伤人、自伤情况。住院期间,需要依据患者情况为其制定符合要求的护理计划,包括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其学习医院的制度等。 在患者出院时,应依据医嘱指导患者用药, 并指导家属为其提供居家护理,定期追踪患者的康复情况。
两组均护理1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生活质量评分[3]: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进行评定,包括生理机能(10~30 分)、生理职能(4~8 分)、躯体疼痛(2~12 分)、精力(4~24分)、社会功能(2~10 分)、精神健康(5~30 分)、情感职能(3~6 分)、总体健康(5~25 分),总分 35~145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率:通过收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和缺陷事件进行判定。 护理差错包括错抄、漏抄医嘱,错服、多服、漏服药,检查错误等;护理缺陷包括未认真执行医嘱及查对制度、违反操作规程、病历填写错误等[4]。(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类。 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生活质量评分等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社会功能7.84±0.57 6.15±0.42 13.074 0.000生理机能21.65±1.55 18.65±1.42 7.817 0.000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精力9.55±0.48 8.12±0.34 13.316 0.000 6.18±0.41 5.09±0.34 11.209 0.000 18.33±0.81 16.28±0.75 10.172 0.000总体健康20.57±1.32 18.06±1.21 7.678 0.000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4.62±0.55 4.01±0.34 5.167 0.000 23.48±1.31 20.04±1.20 10.606 0.000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 (96.67%) 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精神病患者在行为和思维上和健康人有着显著区别,多存在认知障碍等问题,这是因为其大脑功能处于紊乱中[5]。 同时,精神病患者常出现反常的行为,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影响到护理效果。 存在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不仅可能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因此在护理中需要为其制定针对性、限制性的防范措施。 常规护理很难满足精神科患者的实际需要,而细节管理的引入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在细节管理中,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患者进行区分护理,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6];在科室中设置质量控制小组,从护理内容、手法、物品、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使护理工作的细节得到关注;制定针对性的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可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在出现突发状况时更好地保护患者;细化护理计划可使病情严重的患者得到全面看护,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也可促进其康复。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论从生活质量、护理差错及缺陷发生率还是护理满意度来看, 针对性的细节管理模式都颇具益处。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针对性的细节管理,可使患者得到有效的照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