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指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10 09:48:12王娅娟王新芳李同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常规

王娅娟,王新芳,李同英

(日照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山东日照 2768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关节疾病,属全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为0.5%~1.0%,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4%,当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有300~400 万[1-3]。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抗风湿药、激素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其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属 “痹症”范畴,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经中医治疗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易反复。在以中医思维进行辨证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中医康复指导,有助于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该文选取该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9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组该院收治的9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资料完整。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有传染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意识障碍等的患者。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 例)与中医组(49 例)。 常规组中男 15 例,女 34 例;年龄 28~72 岁,平均年龄(47.68±5.07)岁;病程 6 个月~7 年,平均病程(3.23±1.04)年。 中医组中男 14 例,女 35 例;年龄 30~72 岁,平均年龄(47.65±5.12)岁;病程 6 个月~6 年,平均病程(3.25±1.01)年。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康复指导,具体如下:(1)饮食指导:嘱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与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饭量适中;严禁饮用碳酸类饮品;严格控制体重,避免体重超标;多食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加快炎症的渗出。 (2)用药指导: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加药、减药或停药;严禁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作用相同的药物;按时、按量服药,依患者实际病症选择恰当的服药方式, 热痹者多凉服,凉痹者多热服。(3)康复锻炼:依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急性期患者多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先行局部关节被动运动,然后逐步过渡至主动运动,最后行抗阻力运动,每日1 次,每次不超过45 min,若患者锻炼后发生关节肿痛、僵硬等情况,应及时调整锻炼方式与运动量。 共干预4 个月。

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指导,具体如下:(1)中药熏蒸:取荆芥、防风、艾叶、去皮大蒜各30 g,加水煮沸后晾至60~70℃熏蒸患处,注意在温暖的环境下实施操作,最好在饭后实施,熏蒸过程中若发生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并进行对症治疗,熏蒸后以干毛巾将患处擦干,每日 1 次,每次 1~2 h。 (2)中药外敷:将鸡血藤30 g,雷公藤、桂枝各20 g,附片、麻黄、巴戟天、淫羊藿各15 g 与细辛5 g 包裹至中药袋中蒸热,等药包温度上升到40℃左右时取下,置于患者患处进行热敷,每日1 次,每次30 min,注意做好其他部位的保暖工作。 (3)功能锻炼:每日行指关节、腕关节、 肩关节、 膝关节与踝关节等处的功能锻炼,早、中、晚各 1 组,每组 5~20 次。 指关节:交替进行握拳与平伸手指,手指平伸时可保持手掌与手指平贴桌面;腕关节:双手合十,用力向两侧屈曲;肩关节:左右手交替自前后分别摸右肩和左肩,即甩手动作;膝关节:取仰卧位行膝关节屈曲锻炼,小腿用力反复行屈曲与伸直活动,左右腿交替进行;踝关节:踝关节反复作屈曲、背伸、内翻、外翻、左右回旋等运动。 (4)康复指导:在患者病情明显缓解后,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行简单的康复锻炼与适当的体育运动, 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若条件允许,可在运动前先按摩各关键部位。后期根据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逐步加大运动量并提高运动强度。引导患者自行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包括洗脸、刷牙、穿衣、如厕、简单烹饪等,帮助患者锻炼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共干预4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判: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完整无障碍,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受限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可完成一般活动,大部分生活可自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关节活动情况未改善,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评判内容包括关节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每项得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 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功能评分情况[(),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功能评分情况[(),分]

组别 关节功能 躯体功能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常规组(n=49)中医组(n=49)t 值P 值65.32±3.34 88.47±4.35 29.548 0.000 62.24±2.71 85.73±4.69 30.356 0.000 69.45±3.64 86.36±4.52 20.396 0.000 70.53±3.92 87.64±4.75 19.447 0.000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小关节,滑膜、软骨及骨组织均可被侵蚀,致关节畸形,甚至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同时,该病也会造成内脏器官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虽不会危险患者生命安全,但却易留下后遗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肢体功能障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后会丧失一定的劳动能力,严重者还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统计资料显示[4-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的最初几年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概率达10%,是引起劳动能力丧失与残疾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为此, 在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同时注重康复指导,促进其各项功能的恢复。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痹症”范畴。《素问·痹论》中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志,合而为痹也。”依中医理论,人体营卫失调、卫阳不固,加上受外邪侵袭,注流关节,致经络阻滞而使关节产生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6-7]。现代中医学理论认为,先天不足,后天风寒湿邪入侵易形成“骨痹”。 中医康复指导通过中药外敷,以热敷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同时热敷有利活血化瘀、疏通经络[8-9];功能锻炼是中医康复指导的核心之一,有利于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及早恢复[10];康复指导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康复指导的另一核心, 相比于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应用中医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各功能恢复[11]。

该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9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别给予其常规康复指导与中医康复指导,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1.63%, 可见中医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中医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 这与岳艺伟[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医康复指导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指导的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常规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常规之外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26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6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