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附属医院(昆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江苏昆山 215300)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临床常采用内固定手术对其进行治疗,通过对骨折部位复位及坚强内固定,促进其康复[1]。但因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程度高,术后伴随软组织损伤,再加上受渗出物、肿胀以及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较为缓慢[2]。为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术后多需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但整体效果与其依从性密切相关,且难以起到滋养筋骨、肌肉的作用。中医认为,骨折发生后机体会出现气血瘀滞、脉络阻塞现象,基于“折伤专主血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应多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法治疗[3]。桃红四物汤为中医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在血虚、血瘀证的治疗中多有应用[4]。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8 年2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16 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桃红四物汤对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116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踝关节骨折,并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2)年龄18~75 岁;(3)闭合性骨折;(4)患者对该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多发性、粉碎性骨折者;(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精神状态异常者;(4)处于哺乳期、妊娠期者;(6)合并骨质疏松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58 例,男34 例,女24 例;年龄19~68(42.36±7.28)岁;骨折类型包括:旋前外展12 例,旋后外旋28 例,旋前外展18 例。观察组58 例,男35 例,女23 例;年龄19~67(42.48±7.31)岁;骨折类型包括:旋前外展13 例,旋后外旋29 例,旋前外展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术后1~4 d,辅助患者进行跖趾、趾间关节屈伸锻炼,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踝关节屈伸锻炼,最大活动度以轻微疼痛、患者可耐受为宜,禁止患者做关节内外翻以及旋转动作,每次15~20 min,每日3 次。术后5~15 d,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抬高以及踝关节屈曲伸展训练,逐渐开展关节内外翻活动,每次20~25 min,每日2 次。术后16~30 d,若关节无肿胀、疼痛,患者可开始尝试站立、行走锻炼等,每次15~30 min,每日2 次。术后30 d 以后,患者可逐渐进行负重以及抗阻力运动,每次20~30 min,每日2 次。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桃红四物汤,组方:当归15 g、川芎15 g、地黄12 g、桃仁12 g、红花10 g、丹参10 g、桑枝10 g、茯苓8 g、延胡索8 g,赤芍6 g、没药6 g、乳香6 g、甘草4 g。每日1 剂,水煎后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均治疗6 周。
(1)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于疗程结束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反常步态、地面步行、疼痛、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活动、后足活动、稳定性、足部对线等方面,分值0~100 分。优:AOFAS评分在96 分以上,关节活动正常;良:AOFAS 评分在90~96 分之间,活动受限角度小于15°,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可:AOFAS 评分在80~89 分范围内,关节存在轻微疼痛,活动受限角度在30°以内;差:AOFAS 评分在80 分以下,关节存在明显疼痛以及活动受限。
(2)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与肢体肿胀度。于治疗前、治疗6 周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患者取仰卧位,踝关节以中立位为标准线,在其跖屈、背伸至最大角度后,使用量角器测量其角度。于治疗前、治疗6 周评估患者的肢体肿胀值,测量患侧、健侧内踝上15 cm位置周径,并相减,差值则可表示肢体肿胀程度。
(3)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于治疗前、治疗6 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预处理分离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骨钙素、护骨素水平。骨折愈合时间即为从患者手术结束至复查X 线显示骨折已经愈合所用的时间。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n(%)]
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以及肢体肿胀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肢体肿胀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与肢体肿胀度比较()
表2 两组关节活动度与肢体肿胀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钙素、护骨素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钙素、护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3 两组骨代谢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踝关节属于人体承受负荷最大的关节,解剖结构非常复杂且软组织薄弱,踝关节发生骨折后,常伴随韧带及软组织的损伤,可引发关节肿胀、压痛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目前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可靠,能够促进关节结构的解剖复位,并修复韧带,重建关节功能。但手术患者常存在软组织血供受阻、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等问题,且因患者术后活动量减少,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6]。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多需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在坚强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关节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恢复,减少肌肉萎缩风险,并能够刺激骨折端骨质生长。但患者在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时,因术后肿胀、疼痛等问题,其依从性不高,且康复训练难以起到滋养骨折部位的作用[7]。中医学认为骨折即骨断筋伤,气血运行失道,血溢脉外,停聚于内,故可发而为肿,不通则痛。《金匮要略》中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而《圣济总录·伤折门》中指出气血瘀滞疼痛,伤不得完,所折不得续,由此可认为,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之法为主。桃红四物汤属于《医宗金鉴》中的经典方剂,方中当归、延胡索能够祛瘀止痛,活血补血;川芎则能够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地黄则能够养阴生津,凉血清热;桃仁则可活血化瘀,配合红花,可在增强活血化瘀的同时发挥止痛通络的功效;赤芍则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配合桑枝可祛风、养血、通络;丹参则能够活血祛瘀,茯苓可利尿消肿[8-9]。没药、乳香等则能够在活血化瘀、止痛散瘀的基础上消肿生肌,再以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共使,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消肿生肌之功[10]。同时,该方也可通过减轻肢体疼痛、肿胀,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该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0.69%(P<0.05),说明联用该方能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肢体肿胀值小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桃红四物汤能够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并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治疗后,观察组骨钙素、护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用桃红四物汤能够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有利于加快骨折愈合。考虑其原因为,桃红四物汤中桃仁、红花等联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桃仁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红花中的红花素能加快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调节磷钙代谢,进而提高骨折修复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可滋养筋骨脉络,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1]。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可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改善骨代谢状态,有利于加快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