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咏希,牟莹慧,彭莉,梁宏正,李海荣,祝晓忠
(1.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肇庆 526020;2.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针灸科,广东肇庆 526020;3.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学术研究中心,广东肇庆 526020)
肩手综合征(SHS)是中风后1~3 个月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中风后并发的以肩部疼痛、上肢水肿、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调查表明,中风后SHS 的发病率高达12.5%~70.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中风后SHS 的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肩手泵机制受损及腕关节制动等有关,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关节挛缩、手部畸形、关节活动度永久性丧失,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来改善中风后SHS 患者的病情,但整体疗效不理想。大秦艽汤是中医治风剂的经典方,具有祛风活血、养血并用之效[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于该院就诊的中风后SHS 患者86 例为对象,探讨大秦艽汤联合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中风后SHS 患者8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中风后SHS 符合《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的相关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关于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诊断标准[7];病情稳定且神志清醒;病程<6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伴造血系统疾病者;伴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伴精神系统疾病者;伴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无法配合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研究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54~77(64.34±5.10)岁;病程1~5(2.72±1.05)个月;临床分期:I 期24例,II 期18 例,III 期1 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 例;年龄56~78(64.85±6.33)岁;病程1~5(2.75±1.13)个月;临床分期:I 期25 例,II 期17 例,III 期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 年》,给予患者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8]。
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舒适体位:患者取患侧卧位,将头部固定于枕头,于肩下方置入软枕,将患侧肩部向前平伸,使患侧上肢与躯干保持80°~90°夹角,肘关节最大限度伸直并张开手指,将手心向上伸置于胸前,膝关节自然弯曲,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训练时间30 min/次,1 次/d。(2)理疗:取患者内关、外关、手三里、阿是穴,以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 mm×40 mm)直刺进针,行均匀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后留针,连接华谊牌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G6805-2A 型,沪械注准20182200319),选择连续波,设定频率为4 Hz,时间5 s,电压30 V,电流1~2 mA,调整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为度,连续刺激30 min/次,1 次/d。(3)功能锻炼:训练师将患者的患侧前臂旋前,肘关节90°固定于骨架,引导患者掌心向下,屈腕活动腕关节,将同侧前臂在肘部90°固定框架上旋转并弯曲,然后固定患者右腕关节近端,指导患者在轻微牵引下作桡腕关节前后滑动,增加腕关节屈伸活动,固定右侧肘部上端后握住其右手掌侧部做旋前、旋后运动,指导患者利用健身球进行力量训练,训练时间30 min/次,1次/d。综合康复治疗连续进行3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秦艽汤治疗。方剂组成:鸡血藤20 g、葛根20 g、川萆薢20 g、秦艽15 g、伸筋草15 g、生地12 g、黄芪12 g、熟地12 g、赤芍12 g、茯苓12 g、川芎10 g、当归10 g、姜黄10 g、威灵仙10 g、桂枝10 g、丹参10 g、鹿角霜10 g、羌活10 g、独活10 g、防风10 g、细辛3 g,1 剂/d,加清水煎至400 mL,分早晚服用,200 mL/次,连续服用3 周。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 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疼痛越剧烈[1]。(2)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稳定性、肘伸直、手指运动、协同能力与速度10 项内容,总分66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越好[2]。(3)采用Brunnstrom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偏瘫程度进行评估,共6 个分期,相应分期计为相应分值,如Brunnstrom IV 期计为4 分,依次类推,分期越高则其偏瘫程度越低[3]。(4)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5)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3 000 r/min 台式离心机中旋转20 min 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FMA-UE 评分、Brunnstrom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周后,研究组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UE 评分、Brunnstrom 评分、Barthel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FMA-UE 评分、Brunnstrom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VAS 评分、FMA-UE 评分、Brunnstrom 评分、Barthel 指数比较[(),分]
注:与各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CGRP、NSE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周后,研究组的血清CG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S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GRP、NSE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清CGRP、NSE 水平比较()
注:与各组治疗前比较,*P<0.05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后SHS 是神经源性损伤、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肩-手泵”机制受损和周围性损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中风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信息增加,使得末梢血流增加,导致血管痉挛而出现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造成手、腕及肩胛部水肿与疼痛,其疼痛刺激可引起脊柱中间神经异常兴奋,进一步加剧血液及淋巴液流动障碍,导致血管活动异常,形成恶性循环[5]。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是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通过运动疗法、针刺、电刺激等多种干预方式促进大脑功能恢复[6]。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SHS 属于“痹证”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不足为本,风痰瘀阻为标,其病机在于正气虚,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机体,诸邪阻滞经络,局部气血凝滞而血脉不通,偏身气血不得交通为肢体不用,枢机不利则筋肉失养,血不利则为水,导致肌肤肿胀不适,肢体活动受限[7]。
大秦艽汤源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剂。根据上述病机对大秦艽汤的组方分析,去原方中石膏、黄芩等清热药物,合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而成。方中用秦艽为君,祛风通络,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桂枝汤解肌,葛根宣通经络之气,威灵仙通十二经,鹿角霜通督升阳,丹参、鸡血藤、伸筋草活血化瘀通络,川萆薢祛湿消肿,全方祛风、活血、养血并用,邪正兼顾,双向调节,从而能有效改善中风后SHS[8]。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UE 评分、Brunnstrom 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秦艽汤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偏瘫病情,提高其上肢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G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NSE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秦艽汤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上调血液中CGRP 表达,增加血流灌注量,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血液中NSE 表达,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大秦艽汤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减轻中风后SHS 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减轻其疼痛程度及偏瘫程度,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