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涓 陈海平 喻剑华 王少华 郑国香 齐雪君
生活质量(QOL)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指标,以主观感觉指标为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等相关[1]。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HIV/AIDS患者不仅忍受着躯体痛苦,还遭受着比其他疾患者群更为严重的社会压力和社会歧视[2],其生活质量不容乐观[3-4]。2000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 WHO提出在减少HIV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同时,把提高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作为关怀和支持HIV/AIDS患者的第三个目标[5]。本文分析杭州市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水平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该类人群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的HIV/AIDS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诊的HIV 阳性;无认知功能障碍;符合2011年版《艾滋病诊疗指南》[6]。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精神分裂症、痴呆、精神发育迟滞、躁狂发作等。本项目经杭州市西溪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并及时质控。调查工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调查表、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表。(1)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婚姻状况、确诊时间、治疗时间、治疗方案等相关情况。(2)生命质量评估(SF-12)量表,是由是美国波士顿健康教育研究所研制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衍生出简化版本[7],共有12个条目,包括8个维度,分属躯体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两个方面,数值越高,表明其主观感觉越好、越健康。量表采用百分制评分,获得粗分后,采用标准评分法进行转换,总分为100分,平均得分是50分,得分越接近0分,表明健康状态越差,越接近100分,健康状态越好。≥50分表示对健康的正面感知,<50分则表示对健康的负面感知[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用秩和检验。生命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 共纳入1053例,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率为96.35%。其中HIV 687(72.24%);AIDS 264例(27.76%)。男914例(96.11%);女37例(3.89%);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32.02±7.83)岁。汉族922例(96.95%);其他少数民族29例(3.05%)。小学文化程度11例(1.16%);中学文化程度305例(32.0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635例(66.77%)。未婚672例(70.66%);已婚188例(19.77%);离异或丧偶91例(9.57%)。在职781例(82.12%);离退休14例(1.47%);失业156例(16.40%)。抗病毒治疗939例(98.74%);其他治疗12例(1.26%)。中位患病时间2.28(2.62)年;中位治疗时间的1.81(1.78)年。
2.2 HIV /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951例样本中,生命质量评估,躯体健康总评(PCS)平均得分(42.91±6.95),心理健康总评(MCS)平均得分(35.29±10.02)。与常模比较,HIV /AIDS患者PCS和MCS得分低于常模(见表1)。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在职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最高(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企事业单位、在职患者PCS分值较高(P<0.05);汉族、已婚、在职患者MCS分值较高(P<0.05)。见表2。
表1 HIV/AIDS患者与常模的SF-12评分比较(±s)
表1 HIV/AIDS患者与常模的SF-12评分比较(±s)
项目 HIV/AIDS患者(n=951)常模(n=1365) t值 P值PCS(SF-12) 42.91±6.95 51.2±6.6 28.82 <0.001 MCS(SF-12) 35.29±10.02 49.9±7.7 37.85 <0.001
表2 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分,(±s)]
表2 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单因素分析[分,(±s)]
变量 SF-12 PCS MCS性别 男 78.12±13.56 42.88±6.97 35.25±10.00女79.97±14.80 43.63±6.64 36.34±10.74 t值 0.822 0.250 1.722 P值 0.365 0.617 0.190民族 汉族 78.33±13.61 42.97±6.91 35.36±10.07其他 73.86±12.73 40.94±8.04 32.92±8.29 t值 0.431 0.755 4.214 P值 0.512 0.385 0.040年龄 <35岁 78.00±13.74 42.99±6.90 35.01±10.11>35岁 78.76±13.21 42.68±7.11 36.08±9.74 t值 0.700 3.587 1.105 P值 0.403 0.059 0.294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73.97±15.75 41.54±8.60 32.43±10.75中学 76.23±13.97 41.81±7.22 34.42±9.98大学及以上 79.27±13.24 43.48±6.71 35.79±10.00 F值 6.082 6.372 2.668 P值 0.002 0.002 0.070婚姻状况 未婚 77.87±13.62 43.01±6.79 34.86±10.12已婚 80.08±13.83 43.02±7.45 37.06±10.10离异/丧偶 76.68±12.70 41.90±7.05 34.78±8.80 F值 2.572 1.048 3.673 P值 0.077 0.351 0.026职业 企事业单位 78.81±13.39 43.30±6.70 35.51±9.97体力劳动者 76.56±14.31 41.67±7.63 34.89±10.14其他职业 77.97±13.44 42.95±6.90 35.02±10.10 F值 1.992 3.975 0.355 P值 0.137 0.019 0.701工作状况 在职 79.07±13.16 43.30±6.58 35.76±9.78离退休 72.96±13.92 37.66±8.86 35.30±9.54无业 73.84±15.09 41.20±7.82 32.64±11.02 F值 10.156 9.749 5.914 P值 <0.001 <0.001 0.003治疗方式 抗病毒治疗 78.28±13.61 42.94±6.92 35.34±10.04其他治疗 71.74±11.38 40.22±8.96 31.52±8.28 t值 2.747 2.241 2.342 P值 0.098 0.135 0.126
2.3 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在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是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对社会和心理状态的关注日益增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生命质量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健康状况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慢性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HIV/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亦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资料结果显示,与常模比较[9],HIV/AIDS患者在生理、心理健康得分均偏低,生命质量偏差。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治疗与关怀,改善HIV/AIDS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10]。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均对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高者生命质量较高,表明较高的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其获得更多AIDS治疗和保健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对其生命质量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低并不是影响生命质量的直接因素,但其对获得经济来源起重要作用,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收入的高低[11]。本资料中,文化程度高、在职的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2-13]。文化程度高的HIV/AIDS患者,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经济来源,在居住条件、饮食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障,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协调能力较强,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多的医疗资源,较好的治疗和关怀。
在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高于无工作的患者,表明工作对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感、维持社会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稳定的工作不仅能使HIV/AIDS患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可能还提供更多社会人际关系及社会支持来源,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14]。
本资料结果提示,不同职业的HIV/AIDS患者P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企事业单位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强度不同所致[15]。工作不仅可以使HIV/AIDS患者维持良好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可以建立生活信心,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家庭的温暖也十分重要,本资料结果显示,有配偶的HIV/AIDS患者MCS评分明显好于无配偶者,这可能与无配偶者缺乏家庭支持,生命质量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有关[16]。由于本调查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是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对生命质量的理解和要求有所不同,在回答主观性较强的条目时差异较大[17]。因此生命质量研究中,最好的参照人群是自身,其次是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同的人群。
综上所述,杭州市范围内HIV/AIDS患者作为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艾滋病不仅影响其躯体健康,也已影响到心理健康。HIV/AIDS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建议在日常诊疗中,关注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减少HIV/AIDS患者的负性情绪,也提示有关部门应注重通过更有效的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综合干预活动的开展,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