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驿站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今天看来驿站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在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帝王和大臣的眼里,驿站是保家卫国的军事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驿站不仅承担军事机构的重要使命,还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驿站;会宁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驿站的国家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能够从沈括的《梦溪笔谈》和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等中外著作里找到有力的佐证。
宋沈括《梦溪笔谈》里说:“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抗金英雄岳飞在一日之内收到了12道朱漆金字牌。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里这样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25迈耳(mile)或30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亦必设立。”这里说的是元朝在辽阔的疆土之内对于驿站的强化是遍布全国的,驿传、驿站网络密集如网。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详细查找我们还发现,古代的驿站并非“唯军兴用之”,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和“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以及“官办民享”等作用。
1 驿站及其应用
驿站的古代概念就是: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唐朝叫作“驿站”,元朝称为“站赤”,明朝增设“递运所”,在各个朝代的交替更迭和发展变化过程中,驿站毫无疑问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驿站的起源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其中的“邮”就是古代的“邮驿”,现在的“邮政”,也是我国通信事业的前身。古代的“邮驿”不同于今天的“邮政”,其属于官府专用,邮驿就是驿站。今天的“邮政”属于“官办”而“官民共用”。
从《春秋》《左传》等一些书籍里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叫“传”,就是驾着马车送达,称之为“车递”;第二种为“邮”,是由人力步行送达,称之为“步递”;第三种曰“驿”,就是骑着马送达,称之为“马递”。这三种送达方式以“步递”和“马递”最为经济、实惠、简单和常用,所以合起来称之为“邮驿”。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里把“邮”解释为“传送命令之站”,“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当然,各朝各代对驿站都有不同的称谓或者不同的管理方式,但都大同小异。作为军事用途的驿站,古往今来都是为了预防战争和传递战争信息的。驿站起源和发展于秦汉,完善和加强于巍晋,唐朝盛世对其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并建立了一系列立法体制,最后随着清朝的灭亡而终止。由此说来,驿站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产物,是封建社会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会宁文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资料显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驿站有四处—青江驿、保宁驿(现在的县城)、甘沟驿、郭城驿,它们从南向北位于一条180千米长的直线上,每个驿站相距45千米。
1.2 驿站与烽火台
在一定程度上说,驿站与烽火台应该是同时存在的,也是相互依存的。驿站是使用人力和畜力传送或接收军事情报的机构,被称之为“官邮”,而烽火台将是把驿站获得的军事信息向更远的方位传递。从驿站和烽火台的作用看,驿站往往处于低处和平处位置,而烽火台位于更高的山头上,是为了与其他山头上的烽火台遥相呼应。
从《周礼》的记载中我们知道,有了驿站就有了烽火台,驿站是从中央到地方(包括边境)传递信息的场所,而烽火台是敌人入侵时通知各路诸侯派兵相助抵抗的场所,点燃柴火(或者狼粪)发出信号(白天用狼烟称之为“燧”,夜晚用火光称之为“烽”)。烽火台中的“台”,就是在有驻军的高山之巅筑起的土台,约每隔5千米一个,以便于互相之间能够看到并逐次点燃烽火发出信息。
据《会宁文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资料显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烽火台遗址有45处之多,散布在全境范围内的各个山头的最高处,在这样一个只有6439平方千米的小县中可谓星罗棋布。主要有:青江驿烽火台遗址、桃花山烽火台遗址、甘沟驿烽火台遗址、郭城驿烽火台遗址等。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清江驿驿城正东的山顶上,建于明代,高12米,占地面积1809平方米,为圆锥形;桃花山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东南部桃花山北峰顶,北面可望见校场烽火台,东面可望见张誠堡烽火台;甘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甘沟驿镇甘沟驿村东南1.5千米处的山梁上;郭城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驿村内,靖天公路穿城而过,明正统五年即1440年修建,1545年重修,系明、清时期的驿城城址。
1.3 驿站与丝绸之路
什么是丝绸之路?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介绍:“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1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丝绸之路”只能称之为“西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的出口贸易中,主要以丝绸和丝绸制品为主,当然也引进了外国的粮食和蔬菜种子以及日用品,在繁荣经济的同时加强了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查阅资料可以看出,古代驿站的古驿道与丝绸之路是相互重合的,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的很多路径是利用了驿站的古驿道的。例如,古驿道在原昆明县迆北干道及支线史料记载中为中华“南方丝绸之路”,南粤古驿道是连接中原和岭南的官道和民道的“陆地丝绸之路”,潇贺古道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主体等。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在古代世界,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流传广远,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据《史记》记载,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横穿清凉山脚下(现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商旅往来,驼队络绎不绝,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通道。清道光十一年(1831)楚南毕蓂阶纂修的《会宁县志》这样写道:“青家驿即古寒陵关,为甘凉孔道,巩郡首驿。”其中“甘凉孔道”就是从长安进入甘肃到达青江驿驿站(当时的青江驿属于巩昌府管辖,而巩昌府隶属于陕西行中书省),再从青江驿驿站经过保宁驿(现在的会宁县城)、甘沟驿、郭城驿,由西北进入景泰到达新疆。因此,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的古驿道全程都是“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另一条延续两千多年的通道。
2 会宁的驿站、驿站历史和驿站文化
根据《史记》《汉书》和《元和志》记载,会宁县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不论是汉武帝时期的“祖厉县”,还是后来不断变换的“会州”“西会州”或者“新会州”,都指现在的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历朝历代为了适应时代区域管理的方便而更名、移地、划分。建立在会宁县境内的四个驿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要和必然。《清史稿》记载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境内有四大驿站,曰:“驿四:保安、乾沟、郭城、青家。”这四个驿站按照地理位置顺序分别建在会宁县从南至北180千米的一条直线上,四处驿站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军事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所有这些都是会宁文化、会宁文物和会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青江驿驿站
青江驿建成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1831年楚南毕蓂阶纂修的《会宁县志》记载:“青家驿东自界守铺入峡,两面高山屹立,蜿蜒三十里,有关隘形势。其城半跨东崖山,周围三里九十余步。东西二门。东接静宁,西至县治,皆九十里。”今天我们见到的青江驿遗址残存西北角和东北角的局部,从地理位置能够看出它的险要,是探讨会宁县军事、文化和交通历史的重要遗迹。
2.2 保安驿驿站
根据1831年楚南毕蓂阶纂修的《会宁县志》记载,保安驿就在现在的会宁县县城,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至36°26′、东经104°29′至105°31′。明洪武二年(1369)隶属于陕西布政司巩昌路(清朝初期隶属于巩昌府),民国十六年(1927)撤销巩昌府直属甘肃省。
2.3 甘沟驿驿站
根据1831年楚南毕蓂阶纂修的《会宁县志》记载,甘沟驿驿站在小河北岸,明正统五年(1440)建筑,距今已有580多年,城内地表有宋代遗物和明清时代青花瓷片,对于探讨我县境内上古瓷器文化的应用和经济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2.4 郭城驿驿站
根据1831年楚南毕蓂阶纂修的《会宁县志》记载,郭城驿驿站遗址位于郭城驿镇郭城驿村北社祖厉河东岸台地上,郭城驿驿站对于探讨会宁县远古的军事文化、驿站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和编撰会宁县史志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据《会宁文物(會宁历史文化丛书)》记载,明正统五年(1440)在清凉山下修筑城堡设立驿站,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郭城驿由此而得名。现在我们见到的郭城驿驿站遗址仅存北城墙和西城区两处马面。据《史记》记载,西汉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西巡至祖厉,曾登上清凉山一览三川形势,在风岭山上留下了汉武台的遗迹。据《金史》记载,金末名将郭蛤蟆不归顺元朝,独守此城13年,率将士奋力死战,无一人肯降,最后赴火自焚。后人感其忠勇,为了纪念这些忠勇英雄,把郭城驿称为“郭蛤蟆城”。
3 会宁驿站文化——诗歌
会宁的驿站文化十分丰富,是会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于会宁驿站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前面已经简单地介绍过了,这里专门介绍与会宁驿站有关的诗歌。
前文已经介绍了驿站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会宁县境内的驿站与丝绸之路是互为利用的。在这条驿站与丝绸之路的古道上,多有文人墨客的低吟浅唱,如明代赵完璧描写青家驿的《青家驿晓发》、明代刘廌描写保宁驿的《会宁道中别姜惟清主事》、明代赵完璧描写甘沟驿的《乾沟驿道中》、清代武威进士张澍描写郭城驿的诗《天心篇》等,诗词作品十分丰富,不再一一罗列。
新中国成立前,青江驿小学校长程耀荣有诗曰:“甘凉孔道戎途通,古驿寒关百代闻。西贯祁连出口外,东迎华岳遏崆峒。朱毛先遣挥师去,胡马军兵卷旆行。柳下乡民说左帅,游人常忆故园春。”这首诗歌囊括了古今历史名人,句中“左帅”指的是左宗棠,“朱毛”指的是朱德和毛泽东,“胡马”指的是胡宗南及其军队。
这首诗歌让我们想到了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自古以来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也让我们想到了会宁历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繁荣,更让我们想到了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以后,沿着驿站与丝绸之路北上抗日、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史事实,重新唤起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热烈情感,呼唤人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