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下的学校生涯教育审视

2021-08-09 06:27倪炜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自我效能感就业

倪炜

摘要:生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学实践中呈现出学生生涯教育缺失的现象。调查得出,学生生涯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同质化对待导致生涯教育供需失衡,环境资源不充分影响生涯目标达成,“流程化式”培养抑制兴趣多样化,客观理性教育抑制自我效能提升。基于此,结合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学校应该进行个性化生涯教育辅导,充分挖掘环境中资源支持,探索培养多元化生涯兴趣,评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学生的职业观塑造、职场力培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生涯教育;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自我效能感;就业

进入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20届高校毕业生为874万人,达到十年最高点。在此背景下,学生就业工作就显得责任重大,“稳就业、保就业”成为政府与高校的共同目标。

学校的生涯教育是稳定就业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向专业化人才的身份转化,更需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效益。目前,学校生涯教育往往侧重于职业教育,对职业规划的能力缺少关注与培养。1 本文将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视角入手,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生涯教育的结构及其欠缺,并尝试提出可行的操作性建议。

一、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概述

职业理论于20世纪初兴起并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在生涯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2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环境、行为、人的个体因素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在他的一般社會认知理论影响下,逐渐兴起了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简称SCCT)。

1.SCCT理论的三个模式与变量

SCCT理论强调“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注重将心理、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加以整合,动态地揭示人们如何形成职业兴趣,如何做出职业选择,如何取得不同的绩效并保持职业的稳定性。在SCCT理论中,个人、环境、学习、经历等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被整合在一起,通过模型结构的方式进行研究,其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模式和三个重要变量。三个模式分别是职业兴趣、职业选择、行为绩效,具体体现为:职业兴趣模式展示周围事物是如何影响个体兴趣和职业行为的;职业选择模式展示随着结果预期、兴趣等要素的发展,个体做出职业选择的过程;行为绩效模式展示了人们的能力如何受到个体能力、自我效能、行为目标等要素的影响。1而在这些模式的分析过程中,面向个体的三个核心变量分别为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个人目标。

2.SCCT理论的优势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在许多方面与霍兰德职业类型理论有相似处,比如同样承认兴趣、能力、目标在职业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但SCCT强调人和环境的动态关联性,在经济全球化、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之下,职业的变动有时并非来自个体的愿望,但SCCT理论的评估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职业生涯中对于自我管理、职业技能提升、目标建立的方向感。

3.SCCT理论在学校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学校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旨在激发兴趣,提高效能感,开展积极有效的生涯指导与教育活动。因此,SCCT理论在学校工作方面也有良好的适用性。黄巧荣等人根据SCCT理论模式提出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学习内容体系,认为应该用知识能力、态度能力、经验能力、信息能力四方面的能力体系来测评学生所处阶段并提高职业导向。2 宋子斌等人结合SCCT理论,研究了本科学生职业兴趣与职业结果预期的关联,提出高校教育过程中提供积极的职业预期对提高学生兴趣、促进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3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当前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对学生职业使命感培养的关注,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动性较弱。4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预调查了解到部分学生在生涯规划课程中有较大的期待,但实际获得感不强,因此,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校生涯教育综合情况。结合深度访谈了解典型性的个案背景,从中抽取共性问题,对学校生涯规划中所缺失的部分进行提炼与总结。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学校生涯教育认知,结合数据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并借鉴SCCT理论提供的模式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2.研究方法

研究者的结构化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生涯教育现状、生涯适应力量表,其中量表中涉及六个指标:生涯调适、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自信与生涯控制。该量表结合SCCT理论模型中的主要内容、预调查所得典型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采用Liker标度法并赋值。以上海某校学生为样本框,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调查样本,选取了850位各年级学生作为被调查者,最终获取832份优质样本,有效率为97.88%,分布在各年级,男女均衡,数据代表性较好。

3.样本分析

结合前期预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学校的生涯教育并不充分,一方面学生的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但由于制度限制,学校往往无法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笔者将针对学校教育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

如表2所示,上海某校学生普遍修读过创业基础课程,但更有针对性的职场训练课程的修读比例则远低于前者,且各年级曾参与生涯教育相关讲座、培训、实践活动及比赛的学生均占比不高,特别是参与生涯规划实践的学生仅占12%。无论是专业相关的生涯规划,还是广泛的社会性知识认知,学生能够利用的校园资源都相对有限,因此学校的生涯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三、学校生涯教育的缺失

调研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未享受到充分的生涯教育学习机会,学生生涯教育的缺失是目前的困境与常态,如表3所示。

学生生涯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同质化对待导致生涯教育供需失衡,环境资源不充分影响生涯目标达成,“流程化式”培养抑制兴趣多样化,客观理性教育抑制自我效能感提升。

1.同质化对待导致生涯教育供需失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需求不同,但学校课程设计选择有限,教育同质化倾向明显。1比如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学生注重理论知识获得,高年级学生则强调实用性,如表4所示。在生涯教育课程教学中,不同的群体对生涯教育需求有所不同之处,比如贫困家庭学生等边缘贫困群体可能需要更多的介绍性、导入性课程,并增加体验式教学的比重,而其他学生群体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技能提高课程,如表5所示。因此,生涯教育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变量,并能针对性地考虑学生面临生涯发展可能的阻碍。

2.环境资源不充分影响生涯目标达成

个体的生涯教育和发展不仅在于整合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也需要充分挖掘环境中的生涯支持,以促进生涯目标的达成。然而学校生涯教育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容易被忽视,学生实践体验的缺失则会影响专业技能发展的动力。如表6所示,挖掘、整合并充分利用资源应成为教学中的技能目标要求之一,从而训练学生识别、克服阻碍的能力,以获得足够支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生涯教育课程应在认知教育基础上,集合社会实践的内容,融入学校内部资源、企业资源、家庭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环境支持,见表7。

另外,生涯教育课程还要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走访、分享等形式促进学生行动。

3.“流程化式”培养抑制兴趣多样化

特定职业的自我效能与结果预期会塑造个人的职业兴趣,个人所获得的目标成果将进一步增强兴趣,興趣的形成具备更多的开放性与发展性。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更要促进学生在兴趣探索和培养时保持必要的开放性,加强适应性。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以积累不同领域成功经验,从而让学生兴趣养成,促进学生行动。

4.客观理性教育抑制自我效能感提升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弥补了选择理论在指导课程中忽略主观自我效能与个人客观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缺陷。对自我能力评价高的人,对工作的投入就会更多,也会更自信更坚定,其职业行为将越稳固。以往的生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不够,没有重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评估和提升。因此在自我认知教学模块中,可以点评学生的成功经历,通过成就归因的方式鼓励学生分享故事,增强自信。

表8显示,主动性与生涯教育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结合SCCT理论,自我效能的意义很重要。表9显示不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课程设计很容易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的失效与错位。

四、生涯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生涯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可知,教材的单一性、教育目标的理性化、教学方式的统一化都会导致生涯教育的扁平与同质。

1.单一教材内容让教育缺乏区分度

规范化的教学指导下,职业教育的教材往往是相对单一固定的。由于缺少足够的组织力量,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往往难以更新和丰富应用性强的教学资料。因此单一化的教材容易影响教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同时也使得本应面向异质性群体的职业教育呈现出梯度平缓、分层模糊、大而无类的特点。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X表示自己的学习意愿很强,很希望能早一点了解职场的情况,但是学校提供的主要是教师的PPT资料,一般都比较理论化,没有区分度,都是一样的。

可见,生涯教育缺失的一个原因就是“单一教材”的负面影响。

2.应试教育模式让教育缺乏实践性

生涯教育采取了应试模式,比如,课程开设需要遵守教务规则,包括平时打分、期末考核等。而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接受规训、形成惯性,将本应充分体现实用性、技能性的职业规划课程当成基础课一样修读,以考试过关为目标,而不重视所学知识的转化,行为与认识的同一性。特别是由于课堂场景的限制,学生无法直接进入真实的就业环境进行训练,模拟的生涯规划缺少紧迫性,也缺少真实性,使得学生的获得感不强,教育的长期效果不能显现。学生Z和N在访谈过程中多次提出,绩点、应试等教学制度是生涯教育的硬伤。

3.客观理性教学让教育缺乏主观性

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明显的理性化、理想化特质,往往有较强的学院派特点,注重理论输入,而鲜有外部机构的对接、外部资源的引入。1 而单纯讲授客观知识,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并且缺乏现实体验,无法将社会的真实需求与学校教育目标相对接,从而产生教育领域的文化差距,不利于构建学生在职场上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目标。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X还表示课堂教学有时候过于客观理性,而很少站在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以人为本地思考问题,提供最有效最人性化的指导。

五、学校生涯教育的对策

针对学校生涯教育的缺失与其成因,学校要有目标地整合教学资源,加强与就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政策,真正为学生的职业未来考虑,提供长远有效的生涯教育。学校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效能提升、兴趣发掘上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基于SCCT理论的基本模式,研究者认为以下对策可以切实提高学校生涯教育的综合效果。

1.形成个性化生涯教育辅导

针对“同质化对待导致生涯教育供需失衡”的情况,学校可组织专门的教学工作组定期调研以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并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主要目标设置相对应的补充课程,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职业兴趣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认知完善的讲座与实践活动。针对家庭贫困学生等边缘群体,可以成立互助工作坊,直接对接合适的企业人才与相关背景的校友资源,帮助其尽早确定职业规划,提高求职信心,避免求职焦虑;针对学生职业体验较少的情况,可以开设职场体验课,组织学生直接对接企业管理者,明确求职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力;针对大学阶段学生的迫切需求,学校可以组织信息资源库,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场商赛或求职信息,以帮助其尽快走上合适的就业岗位。

2.挖掘环境中的资源支持

针对“环境资源不充分影响生涯目标达成”的情况,学校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作用,建立与完善生涯规划的共享平台。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励更多学生实践体验认知;在高等教育阶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求职心路历程,也与求职辅导的相应机构寻求公益性合作,加强与就业单位合作,促进双向选择。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要系统性梳理与职业选择有关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尽早明确职业目标。比如,《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办法》将职业体验纳入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到职业院校等场所参观、学习、体验等,引导学生认识职业角色,了解职业特点,体验岗位实践,感悟体验过程,培养职业兴趣,以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和发展。

3.探索培养多元化生涯兴趣

提供多元化的生涯发展辅导,根据学段特点,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为学生建立持续的成长档案,正确使用心理测评等专业手段,为学生生涯发展和生涯规划提供参考。针对“流程化式培养抑制兴趣多样化”的情况,学校应发挥自身能动性,结合社团活动、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以目标效能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以自我实现为动力,真正提高从“制度化教学”向“多元化教育”的转向。

此外,结合SCCT理论,学校应该在教学流程之外建构职业规划培养的目标框架,包括“长期性培育、实践性感知、修正性关注”,从制度与结构上规避单一流程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4.评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针对“客观理性教育抑制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感受与情况,鼓励学生建立目标并寻求学校及社会帮助,让学生自己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和自我把握性更强,让学生从“我能做好吗”转变到“我一定可以”的情绪状态。比如,将生涯教育融入家校共育,指导家长了解生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自我评估机制,帮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在客观理性的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展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使个体的求职行为更加符合未来就业单位的需求。回顾自我成功经历、分享成就故事,从自我评估中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带动学校的职业教育向实用化、科学化发展,实现更有效、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长远效益的生涯指导与教育。

通过分析与探索,学校目前生涯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同质化对待导致生涯教育供需失衡,环境资源不充分影响生涯目标达成,流程化式培养抑制兴趣多样化,客观理性教育抑制自我效能感提升。而相对应的,学校应该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形成个性化生涯教育辅导,充分挖掘环境中资源支持,探索培养多元化生涯兴趣,评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为学生的职业观塑造、职场力培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帮助。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自我效能感就业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