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明
摘 要: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包括:从制度保障上,激发学生党员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从榜样引领上,发扬劳模党员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从岗位实践上,在学生党员劳动教育中创先争优;从组织监督上,在党性教育中引入劳动评价标准。当前,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还需加大研究力度与实验试点,需要相关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完成这一学校基层党建新课题。
关键词:学生党员;劳动教育;党性教育;融合
抓好党性教育,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的关键核心。1 《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2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必要举措。3 对于学生党员而言,既要接受劳动教育,又要抓好党性教育;劳动教育是加强党性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党性教育是统领劳动教育的思想内容和灵魂。二者的融合,既可以拓宽党性教育的渠道,丰富党性教育的内涵,又可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凝聚劳动教育的价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骨干和模范榜样,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理应成为衡量他们的基本标准。
一、劳动教育与党性教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1.劳动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新举措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 劳动教育具有思想性,有助于树立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的作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观教育,是有关劳动意识、态度以及劳动道德的教育。5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即劳动情境中的脑力劳动。1 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的观点,阐释劳动意识与态度的重要性。2 可见,劳动教育往往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与要求,是系统性开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党组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确保教育性质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有效载体,更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特征的充分展现,劳动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通过劳动实践、劳动的过程体验,能丰富学生党员的生活实践,在动手中动脑,磨炼学生党员的意志与精神品质,促进其观念转变和素质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和本领,从而利于从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上加强学生党员对党性修养的理解和提升。总之,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是学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与劳动教育一样,目的都在于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劳动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二者的融合能够促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学生的培育。同时党性教育也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思想指引与价值引领。
2.劳动教育是开展学生党性教育的新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分别对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说明劳动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的教育载体。学生党员是学生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模范,理应学习各种劳动技能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基层党组织在培養和教育学生党员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党员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劳动价值观、意识与态度以及劳动道德与情怀,这与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可见,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与其党性修养的提升;同时,劳动教育又通过多种形式的生产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等劳动实践,使学生党员在劳动过程中认知,在劳动情境中体会,让良好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说劳动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3 习近平指出:“劳动,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径,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肌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共产党人发扬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四风的重要保障。”4学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强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回归其劳动人民本色,有利于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的理解,帮助学生党员在实践认知中科学理解党的性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的阶级属性。
3.劳动教育是学校党性教育融合的新课题
对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能够丰富并创新教书育人的方式。因此,需要将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与学校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在支部生活中,增加劳动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和鼓励学生党员包括积极分子,在劳动实践中接受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如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使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从偏重理论学习转向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劳动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同时,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二者相关的新研究视角的拓展、新的实践与研究方向的生成,以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完善与优化,保障学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因此,学校教学部门为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保障条件,以创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将学校党建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活动内容、师资队伍等进行整合与优化,促进学生党员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制度化、常态化运行机制建设,丰富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形式与途径;保障融合研究与实践的空间、经费以及物质条件,加快新型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二、劳动教育与党性教育融合的路径
1.制度保障:激发学生党员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
首先,学校应重视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在党建课程中增设体现党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1 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劳动教育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学校党组织更应该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上确保劳动教育的实施,把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党员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
其次,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或者企业也应该为学生党员参加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保障,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基层单位(街道社区、福利院、行业协会等)可以专门开辟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劳动服务岗,并为其提供劳动教育的经费保障。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申请此类劳动岗位。
再次,学生党员自身应积极主动地树立为民情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立足实践的奉献意识与观念。在劳动实践中彰显出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先锋模范本色,增强自己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备劳动意识与态度,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品德,强化诚实劳动、人本关怀、家国情怀。2
2.榜样引领:发扬劳模党员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其一,要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3,表达了他对劳动的崇尚、对劳动者的尊重。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4, 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彰显了“尊重劳动者”的人本关怀,促进了学生党员树立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5 劳动模范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的承载者,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6学生党员要把劳动模范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把发扬劳动精神作为提升党性修养的必修课,在学生中带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引领者。
其二,要在学校广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可设计丰富的融合课程或活动,例如劳模进校园、主题教育学习等活动,创作和传播体现新时代的劳动美学思想的作品,举办劳动技能比赛,等等;营造重视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和良好氛围,通过榜样的事迹、贡献、情操及其传递出来的力量,教育学生党员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
3.岗位实践:在学生党员劳动教育中创先争优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学生党员要成成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开展劳动教育。
一方面,要在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今天绝大多数学生成长在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缺乏吃苦锻炼经历,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多苦多难,根本没有情感共鸣。因此,在劳动教育中开設一些具体岗位,明确劳动责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必要,甚至应该成为提高他们党性修养的必修课。因此,对学生党员提升党性修养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规定,不能停留在一般要求上,更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要明确劳动课时和完成的劳动技能,树立崇高的劳动品格和劳动价值观。
另一方面,要在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形式多样,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劳动技能,营造你追我赶的热爱劳动的氛围。可以将校园劳动活动分成系列,比如义务劳动、志愿劳动、爱心劳动、勤工俭学、必修课劳动等,在各类劳动活动中开展“创先争优”,评选出各级“劳动标兵”“劳动能手”等荣誉称号,作为学生党员劳动考核的标准之一。
4.组织监督:在党性教育中引入劳动评价标准
以往的教育体系也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是,由于考核标准和监督方式的不同,往往造成重智育而轻劳育的局面。因此,在将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立和完善考核标准和监督体系。完善管理措施,制定明确规章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生党员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劳动教育机制的常态化与制度化。这与党建工作中注重考核评价、监督约束的思路一致。2
从建立考核标准来说,需要参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定学生党员参与劳动教育的相关细则,明确学生党员“劳动必修课”的考核标准。在具体实施中,各个学校党组织可以根据地情校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发挥制度的作用,评价学生党员劳动的感受、体验和成效。当然,由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党员在劳动过程中的政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业绩成果等进行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3 评价内容应考核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的影响力、队伍建设的凝聚力、组织建设的感召力以及作风建设的活力程度。此外,还应实施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党员投入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
从完善监督体系来说,由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活动性特征,往往给监督评价带来困难,不能只注重结果,比如,制定表格打分,走过场,而忽视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受与收获,这样,劳动教育就又回到了“增加学习考核项目”——“学生想方设法应考”——“打分考核”的老套路。这样的评价监督方式违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初衷。所以学生党员的党性劳动教育,一定要落实到对劳动教育实际效果的评估上,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确实提升了党性修养。
三、结论与建议
习近平关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5 的论述,体现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劳动教育也是学校基层党组织中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实施载体,要想使劳动教育与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有机融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学生党员教育的特殊性,在学校劳动教育中,体现党性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属性,党性教育不是一般的劳动技能教育,学生的价值信仰的政治属性必须放在第一位。
第二,学校基层党组织应在完成上级劳动教育规定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整合当地资源,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党员的劳动教育课程或者活动,让学生党员能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性教育。
第三,学生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比如家务劳动、社区义务劳动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让其回归“劳动者本色”。
第四,学生党员或者入党积极分子本人应该制订自己的劳动计划。追寻身边的劳模,探访劳模党员的事迹,大力发扬劳模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劳动教育如何有效融入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是一个大课题,还需加大研究力度,开展实践试点探索,并需要相关党委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完成这一学校基层党建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