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篇图式在读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英语读写教学存在忽视语篇图式的种种问题。文章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图式理论对读写教学的适切性,并借鉴文秋芳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进一步总结了图式理论视野下的读写教学策略:以写“驱动”读,求图式之用;借图式之“媒”,以读促成写;“明”写之标准,以评价助改。
【关键词】图式理论;内容图式;结构图式;语言图式;读写教学
【作者简介】朱永举,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图式理论视野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研究”(E-b/2020/28)
一、缘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语篇知识在理解和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教学应该围绕语篇展开,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引导学生利用语篇知识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与人交流。[1]27-29这里的“语篇知识”按照图式理论理解即语篇图式,“理解和表达”的书面形式即读写。因而可以这样说,语篇图式在读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读写教学应该围绕语篇展开,引导学生形成、完善、运用语篇图式。
当前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普遍存在忽视语篇图式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有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从主题的角度去分析语篇的内容,导致学生缺少对语篇主题的深入思考和对内容图式的建构,在写作时不能顺利表达思想,语义支离破碎;有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常常以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的讲解为主,未对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图式给予特别关注,导致学生写作时即使教师列出要点也无从下笔;还有一些阅读课堂,只聚焦语篇的表层信息,缺乏对语篇语言特点的把握及对修辞的赏析,导致学生在完成阅读后也无法形成写作所需要的语言图式。
二、语篇图式理论及其作用
鉴于读写教学的现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图式理论是初中英语教师的必修课。图式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语篇图式按照语篇的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三类:内容图式、结构图式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指与阅读、写作主题、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内容熟悉度或关于文章内容的过去经验和背景知识,包括依赖语篇情景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图式;结构图式指文章体裁和文章组织结构差异方面的知识,包括衔接连贯图式、语篇类型图式和语篇体裁图式;语言图式指对构成阅讀和写作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相关体裁、题材中的习惯表达及短文中的隐含意义等。[2]这三类图式共同协调、交互作用,最终实现对语篇的理解和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语篇图式有四种作用:一是建构,基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与阅读文本所呈现的信息交互作用而建构新信息或新图式;二是推理,推测隐含或未知的信息,预测未被观察到的事件;三是搜索,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搜索与问题有关的思维组块,借以分析、比较、综合,达成知识的沟通和应用,最后解决问题;四是整合,将新纳入的信息与图式中相应的变量联系起来,融入图式的框架中,从而使其组织化、具体化。[3]在写作过程中,语篇图式发挥着建构写作框架、推理写作内容、搜索写作语言、整合写作逻辑的作用。[4]根据不同类型语篇的图式特征,教师通过识别、理解、建构和运用图式,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语篇图式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完善结构图式,丰富内容图式,积累语言图式。
三、图式理论视野下的读写教学策略
关于读写教学,笔者主要借鉴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5]。该假设明确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提倡输入性的“读”与产出性的“写”紧密结合。在输出驱动下,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学习者将会给予输入更多注意,促进输入吸收,同时会更有效率地将输入中获得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提高输出自动化。[6]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读写教学流程区别于传统的“先输入,后输出”,取而代之的是:输出—输入—输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笔者将图式理论融入读写教学实践,进行“图式读写”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读写融合的阶段性效果。
(一)以写“驱动”读,求图式之用
1.教师创设情境,提出写作任务
教师应设计有意义、难度适中的写作任务。有意义的任务有两层含义。一是任务具有个人意义,与个体经验相关,能够激发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二是任务具有潜在的交流意义,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确实可能面对的。[7]难度适中指写作任务略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对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难度适中的任务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
2.学生尝试输出,明确阅读目标
该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意识到写作任务对已有语篇图式的挑战,让其注意到没有掌握或只掌握部分的知识,从而产生阅读学习的内驱力。二是通过输出尝试,教师可以明确学生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动态分析学情,及时调整原先可能存在偏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
当学生尝试输出之后,教师先反馈观察到的结果并鼓励学生提出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明白:成功完成一项写作任务,至少需要内容、语言形式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语篇结构[8]。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构”写作任务。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输入环节有目的地学习语篇的内容、语言和结构,以获取相应的图式。
(二)借图式之“媒”,以读促成写
“促成”是读写教学的核心环节。促成环节的教学有效性将直接决定写作任务的达成度。写作任务的达成需要教师将其分解成若干项子任务。因此,促成环节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图式的促成、语言图式的促成和结构图式的促成。
1.内容图式的促成
内容图式的促成,其教学重点在于语篇信息的理解与归纳,实现对语篇主题的探究。语篇信息的理解与归纳指梳理语篇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等,语篇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就是结构化知识。[9]12而这种语篇内容的结构化知识,即语篇内容图式,一定是围绕主题意义组织起来的。写作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阅读激活并完善大脑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图式。从主题角度看,常见的语篇内容图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1~图6)。
有一些语篇可以同时运用两种内容图式。如笔者在教授以famous people为主题的语篇——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的Reading部分“Never give up”时,不仅可以用圆圈图梳理语篇的内容图式(如图2),还可以用复流程图(如图5)深度解读small man成功的原因,彰显语篇的主题。
还有一些语篇,如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的Reading部分“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属于短语篇并列结构。笔者在教学时,使用了双气泡图(如图6),不仅让学生描述不同从业者各有的性格特点,还引导他们总结职场人共有的必备品格,从而丰富了语篇主题。
2.结构图式的促成
结构图式的促成,是帮助学生从阅读语篇中提取写作任务所需的语篇结构。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如图7)。第一部分read for the structure,引导学生归纳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discuss for the structure,让学生参考阅读语篇的行文结构,构思语篇框架及每段的主题句。学生利用结构图式形成条理清晰的写作框架,提高写作内容的逻辑性。
一般而言,英语语篇的基本结构是“开头(introduction)—主体(main body)—结尾(conclusion)”三部分,也称为“总—分—总”结构(如图8)。在introduction部分,语言要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在main body部分,要写得全面具体,可分段进行描述;在conclusion部分,阐述要简明扼要,首尾呼应。
其中,main body的基本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纵向流动式、横向流动式和纵横流动式。纵向流动式的第一层级句通常是主题句,随着层级的下降,层级句的意思越来越具体;横向流动式在提出主题后,下面各层级从不同的侧面对第一层级的主题句加以说明;纵横流动式在提出话题之后,先从横向平行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对某一层级或某几个层级添加说明,深入表达更丰富的信息。
3.语言图式的促成
语言图式的促成,重点放在为写作任务服务的语篇词汇與句型上,活动聚焦于与写作任务相关的语言知识的感知、归纳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目标语言形式迁移到新的产出任务中。对语言知识的感知和归纳就是要关注文本中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句法特征和修辞特征等,分析它们是如何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9]14其中,词汇特征关注作者在特定语境下对不同词汇的选择;语法特征关注句子的语用功能;句法特征重在分析句子的种类和成分;修辞特征则关注作者在使用语言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比、双关等。在目标语言形式的迁移应用阶段,主要帮助学生将积累的写作知识转化为执行写作行为的图式。
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语言图式多种多样。如表转折的词语、总结性的词语后面通常是语篇的主旨,而表举例、列举的词语前面则为主旨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归纳那些有用的表达式(如图9),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语言图式的选择,除了要关注语篇的主题,还要与语篇的体裁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强对语篇体裁的敏感性,努力探究不同体裁的语篇所特有的语言表达样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范式,如邀请信就是常见的语言图式(如图10)。
(三)“明”写之标准,以评价助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改”是有方向的,这个方向就是评价标准。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确好作品的标准,在写前、写中、写后都要提醒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尤其是在写后,不仅要全面自评,还要发挥互评和师评的功效,真正达成帮助修改的目的。当然,评价标准要根据写作任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仿写侧重语篇结构和词汇句式,而缩写重点关注内容要点和语句之间的逻辑。但从总体上来说,英语写作的评价离不开三个语篇要素:内容、结构和语言。为了使评价易操作、明依据,教师可参照下表(见表1)实施。
四、结语
用图式理论优化读写教学,使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是解决当前英语读写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高中课标》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新闻、论述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并恰当地用于书面语篇形式的交流中。[1]17因此,对图式理论视野下读写教学策略的探讨,必将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细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璐瑶.基于图式理论的高中英语评论性语篇教学探索[J].教育视界,2020(3):77-79.
[3]杨孟筠.图式理论与写作教学[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8):90-91.
[4]朱永举.语境化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7(9):67-71.
[5]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6]潘正凯,武艳云.从输出驱动假设看高中英语教材中Project板块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3):1-7.
[7]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8]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9]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责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