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实力”的语法化

2021-08-09 08:21代宗艳宗守云
辞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法化实力程度

代宗艳 宗守云

摘 要 “实力”的语法化经历了从名词“实力1”到描摹性副词“实力2”,再从情态描摹功能到程度限定功能两个阶段,逐步发展为准程度副词“实力3”。从汉语共时平面来看,它们之间在意义、功能、用法及表达等诸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一个从实到虚的指称—描摹—限制连续统。“实力1”→“实力2”→“实力3”是不断语法化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回溯推理、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隐喻机制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实力” 语法化 描摹 程度

一、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汉语各个层面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张谊生2015)本文所用“当代汉语”的概念,指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发展的最新阶段产生的语言现象。由于互联网、手机终端等科技的大量使用,语言的传播方式及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产生了新的特征。储泽祥(2014)指出,网络语言的语法化是一个新型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拟从微观角度以“实力”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实力”的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揭示与解释当代汉语语法化的相关问题。

“实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释义为“实在的力量”,词性为名词。而根据当前的语言使用情况看,“实力”的功能和用法已经发生了扩展与改变: 句法功能已经分化出同形描摹性副词与准程度副词的用法,语义特征与搭配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试比较:

(1) 从经济上讲,绅士要尽力增强英国的经济实力,以奠定不列颠帝国的基业。(百度网,20130727)

(2) 而baby作为历时六季的跑男“女汉子”,将会继续带着“奔跑精神”参与到节目中,与新团队一起活力集结,实力演绎奔跑的N种姿态。(人民网,20190401)

(3) 随着上一期《跨界冰雪王》的播出,观众们纷纷表示穿着熊猫装的营员们真的是实力可爱,尤其是一直以女神形象入驻在粉丝心中的左小青,这次也放飞自我,走起了萌系路线。(环球网,20170314)

例(1)“实力”充当宾语,表示“实在的力量”。此类“实力”常与“经济、文化”等搭配,是名词,我们称之为“实力1”;例(2)“实力”充当动词“演绎”的状语,描述“演绎”的方式状态,是描摹性副词,我们称之为“实力2”;例(3)“实力”充当形容词“可爱”的状语,表示“可爱”的程度之深,是准程度副词[1],我们称之为“实力3”。名词是“实力”的传统用法,在当代汉语中发展出了描摹性副词和准程度副词用法。从“实力1”到“实力2”,再到“实力3”,“实力”发生了语法化。据百度网、人民网、腾讯网等检索统计,“实力1”的使用频率高达数亿次,“实力2”的使用频率高达万次,“实力3”的使用次数过千,且“实力2”与“实力3”的使用频率及其用例个数近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本文探索与描写“实力”的语法化过程,试图对当代汉语的语法化提供进一步启示。

二、 从“实力1”到“实力2”

“实力1”→“实力2”是名词虚化为描摹性副词的过程,在句法环境中表现为摹状功能扩展而非状功能逐渐弱化,语义上引申与分化出唯状性的新意义。

(一) 功能的分化与用法

张谊生(2014)将汉语副词分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和限制性副词三个大类。描摹性副词还保留较为实在的词汇意义,主要用于描摹刻画动作行为的情状和方式。根据张谊生(2000),描摹性副词的主要功用是修饰谓词中心语,句中位序相对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词义尚未完全虚化,句法功能尚未完全定型。“实力1”→“实力2”的语法化表现在出现于状位修饰动词性成分、状位的定位性与黏着性、从句子状语到句法状语三个方面。

1. 出现于状位修饰动词性成分

作为名词,“实力1”兼具指称功能和修饰功能。在句法环境中,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动词性成分,但可以与“用/以”等介词成分组成介宾结构修饰谓语动词。例如:

(4) 专业的音乐素养,超强的原创能力,让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战队一路过关斩将,用实力证明谁才是天生的舞台王者。(红网,20181204)

例(4)中“用实力”表示“证明”的方式,随着“实力1”的语法化,逐渐可以独立充当状语成分,描述谓语动词的方式状态。例如:

(5) 作为一名被相声界耽误的歌手,张云雷曾因一首《探清水河》一炮而红,继而又发了首张单曲,这在相声圈内本就不多见,而如今试水情景喜剧更是实力证明了不想做影视剧演员的歌手不是好的相声演员。(中国青年网,20190225)

随着表方式描摹的常态化与高频化,表指称的“实力1”逐渐转向表方式描摹的“实力2”。据考察,可以直接受“实力2”修饰的动词主要有“重启、对比、反馈、翻拍、拒绝、吊打、捧场、科普、哭泣、表白、演绎、认证、错过、推荐、推举、考察、制造、取得、获取、诠释、碾压、回击、带领、见证、证明、吐槽、推行、创业、突破、助阵、开唱、推出、创造、回应、展示、维护、征服、赢得、喊话、驱动、打造”等,此类动词具有以下共同语义特征: [+述人]、[+自主]、[+可控]。例如:

(6) 2016年,已有一定规模、知名度与品牌沉淀的法兰帝,开始由“专攻战”转变为“突破战”,实力地推出玉石铜灯和玻璃铜灯两大品类,实现云石灯、玉石铜灯、玻璃铜灯三大品类共同驱动。(人民网,20190103)

(7) 只要钟表组的王津一出现,弹幕就疯了,“王师傅好帅”“气质好儒雅”“王师傅嫁我”等实力表白层出不穷。(《华西都市报》,20160303)

例(6)的“实力”做有标记状语,凸显其摹状方式的功用,表示用实力推出;例(7)的“实力”做无标记状语,表示尽全力地表白。此时,“实力”已经发展出了表示“用实力/用尽全力地、着力地”的描摹方式功能“实力2”。

2. 状位的定位性与黏着性

描摹性副词普遍具有语序定位、紧邻中心语的特点。“实力2”在句法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处于状语位置上的定位性与黏着性。例如:

(8) 对局中匹配到的对手载具级别以及战力数值比较接近,并未遭实力碾压。(人民网,20180628)

例(8)中的“实力”紧邻中心语“碾压”,除状位标记“地”外,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位置也较为固定,一般总是位于谓语动词之前。

当“实力2”与限制性副词或评注性副词共同修饰同一个谓语时,在共现顺序上,“实力2”也必然位于其他副词之后,紧邻谓语动词。这是因为虽然有些“实力2”可以用于表示主观情态,但其原型还是表方式的描摹性副词,而描摹性副词通常必须紧邻谓语动词。例如:

(9) 荔枝跨年今年继续实力开唱。(《扬子晚报》,20171201)

(10) 三度帮唱的“唱作才子”朴树此次将实力助阵“质感女声”卢靖姗。(北京晨报网,20180719)

(11) 00后科学小学霸简直实力碾压我等科学盲。(环球网综合,20170719)

例(9)、例(10)、例(11)中“实力2”分别与副词“继续”“将”“简直”共同修饰谓语,“实力2”均位于其后,紧邻谓语动词。

3. 从句子状语到句法状语

描摹性副词“实力2”是由“实力1”虚化而来,其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就是摹状功能的不断扩展与强化。作为副词,“实力2”的基本分布是充当状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但在一定语境下也能够出现于定语位置充当句法成分的状语,这也标志着“实力2”副词化的完型。例如:

(12) 这部讲述由真功夫硬汉向佐实力诠释的本土超人X50即将觉醒的成长故事,是难得的“大男主戏”。(环球网综合,20170815)

(13) 一个是香港乐坛实力认证的优秀前辈,一个是香港新生代的领军,同台表演,一起带歌迷们沉浸在音乐节拍的兴奋与感动中。(北青网,20150831)

例(12)与例(13)中的“实力”都出现在定语位置充当句法状语,表现出很强的摹状功能。

(二) 语义的引申与分化

1. 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名词,“实力1”的基本义是“实在的力量”,充当定语时引申为“在某方面具有实在的力量”。随着语用泛化与语法类推,“实力1”也分化出了新的义项,表示“具有某方面的特质”。例如:

(14) 作为实力吃货一枚,熊梓淇却第一次吃皮皮虾,令人不解。(央视网,20170807)

(15) 赶快加入大王直播,开通你的专属房间,坐拥千万粉丝,成为实力网红,大王直播为你圆梦哦。(中关村在线,20170704)

例(14)中的“实力吃货”表示很能吃或很爱吃的一类人群,例(15)中的“实力网红”表示具有网红特质的一类群体。比起“实力歌手”“实力演员”等典型搭配,以上两例中的“实力”意义更加抽象,促进了“实力2”意义的产生。

由于语境的促发,处于状位的“实力2”发展出了一种只能修饰动作行为的新的意义,表示“用实力/用尽全力地(VP)”。例如:

(16) 德云社弟子张鹤伦、郎鹤炎带来了相声《幸福是什么》,为山东春晚的主题“幸福出发”实力打call,笑果十足。(环球网综合,20180213)

就“实力2”的表义功能来看,其义项是在“实力1”意义的基础上泛化、虚化、抽象化而来的,从表示具体的“实在的力量”发展出了描绘抽象的“用实力/用尽全力地”行为状态的新的意义。

2. 从单一到多样

从表达的角度看,“实力1”具有[+实在]、[+力量]的语义特征,由于“实力”本身具有褒义色彩,因此常用于褒义语境,表现出的往往是积极的语义效果。但随着语用泛化与语境促发,语用场合由单一走向多样,也用于贬抑或戏谑语境。例如:

(17) 实力买家秀,也是醉了!(百度网,20160310)

例(17)中“实力买家秀”的表达是在讽刺网络商品与实物的差异较大,颇具贬义色彩。

“实力1”用法的扩展推动了其意义的虚化与泛化,为“实力2”的产生提供了语义基础。“实力2”具有[+全力]、[+达成]的语义特征,它所修饰的谓词性成分往往是非消极意义的。但随着语义引申与搭配泛化,出现了具有消极色彩的动词充当谓语成分的情况。例如:

(18) 时隔多年,古装女神贾静雯重出江湖再次古装亮相,却意外暴露“公鸭嗓”,而跳水女王吴敏霞扎起小辫变呆萌少女,却遭老公实力吐槽像傻姑。(环球网,20170901)

例(18)中的“实力吐槽”表示全力地批评,具有戏谑色彩。

总之,句法功能的唯状性、定位性与黏着性和语义的虚化与抽象化促使“实力1”→“实力2”语法化进程的完成。表义效果的多样化也表明“实力2”的意义已经没那么实在,为“实力3”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三、 从“实力2”到“实力3”

“实力2”→“实力3”是描摹性副词再虚化的过程,句法功能由情态描摹转向程度限定,表义特征与语用效果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副词的三种类别当中,描摹性副词是以词汇意义为主的,限制性副词与评注性副词是以语法意义为主的。随着“实力2”语法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逐步发展为只具有程度限定功能的“实力3”。

(一) 從情态描摹到程度限定的功能变化

从句法表现看,充当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是描摹性副词“实力2”的基本用法,“实力3”的语法化表现在“实力”的可修饰成分由一般性动词扩展为心理动词与性质形容词。

1. 心理动词充当谓语

作为描摹性副词,“实力2”在句法结构中主要修饰谓语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或状态。根据其表义功能,“实力2”修饰的动词主要是述人动词中的自主动作行为动词,一般不能修饰心理动词。例如:

(19) 瑞合祥雄厚完整的企业规模当然保障众多投资商实现实力创业。(中国新闻网,20130622)

(20) 郭晓东要给老婆程莉莎送花,却遭到老婆实力拒绝:“不要浪费钱!”(红网综合,20180815)

随着“实力2”的语法化,其表达功用从原本的描述行为方式向限定性状的程度发展,逐渐转化为准程度副词“实力3”。例如:

(21) 如此实力卖萌,引得不少粉丝点赞。(环球网综合,20171129)

(22) 沙溢和儿子安吉在一起时,则是完全处在被“无视”的状态中,对安吉的关爱换来的却是“实力坑爹”。(中国网,20161011)

例(21)中的“实力卖萌”既可以理解为“尽全力地卖萌”,也可以理解为“非常卖萌”;例(22)中“实力坑爹”既可以理解为“尽全力地坑爹”,也可以理解为“非常坑爹”。表明“实力2”已经在表行为方式的过程中蕴含了强调程度,准程度副词“实力3”就在这样的语义背景下产生了。

目前,“实力3”已经可以修饰大部分心理动词,表现出程度限定功能。例如:

(23) 面对初恋女友车祸离世,恩师离奇死亡的剧情设置,观众纷纷留言,秦明人设太惨,实力心疼刘冬沁。(环球网综合,20180727)

(24) 为什么今年的夏天比往年都热,实力羡慕那些冬天军训的童鞋了。(太平洋时尚网,20180904)

例(23)中的“实力心疼”表示很心疼,例(24)中的“实力羡慕”表示非常羡慕,“实力”都表示为仅具有限定功能的程度义。

2. 性质形容词充当谓语

描摹性副词的词汇意义较为实在,“实力2”主要修饰动词性成分,一般不能修饰形容词性成分。“实力3”的程度限定功能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修饰形容词上。例如:

(25) 有的大概把40光年,看成了40年,真是实力尴尬。(国际在线,20170224)

(26)  江苏春晚: 腾格尔、迪玛希合唱《鸿雁》,神仙组合,实力好听。(百度网,20190207)

例(25)中“实力”修饰形容词“尴尬”,例(26)中“实力”修饰形容词“好听”,都表示与“很”“非常”等程度副词语义类似的程度义。

总之,准程度副词“实力3”的形成,在句法上主要是由于紧邻语境(adjacent context)的促发,在语义上主要是以语义原型为基础,由于词义的进一步泛化与抽象化导致部分实义义素脱落而适用范围扩大得以形成。加之临界语境下的高频使用,“实力3”渐趋凝固化。

(二) 语义特征与语用选择的变化

随着“实力3”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其语义进一步虚化,同时伴随着说话人主观化的进一步渗透,“实力3”就逐渐转化为仅表示程度义的准程度副词了。其表义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主观强调功能的凸显,语用搭配的变化则表现为被饰成分由双音模式扩展为多音模式。

1. 主观强调功能的凸显

“实力2”充当状语的基本用法是描摹和刻画与“VP”相关的“用实力/尽全力地”的方式,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展与表义功能的泛化就会自然地引申出“极度地、非常地”等义项。例如:

(27) 不要以为只有女孩子才弄空气刘海哦,男生留起来也是实力好看!(海报时尚网,20160412)

例(27)的“实力”是对“好看”程度的强调,突出了主语所具有的某些性状。为了凸显性状,“实力3”常常使得这些性状具有[+程度深]的语义特征。

作为准程度副词,“实力3”在表达过程中,主要表义功能是赋予谓语不同程度的量级评价与强调。描摹性副词“实力2”表现出的褒贬意义是评价意义的凸显,而准程度副词“实力3”表现出的则是主观强调功能的凸显。伴随着主观性的增强,“实力3”的表达功能逐渐从情态描摹转向主观强调,并逐渐虚化为一种仅表示说话人主观强调的语用化标记。

2. 被饰成分由双音模式扩展为多音模式

根据汉语双音化的音步规律,“实力2”常与其后的谓语动词构成“2+2”音步的搭配形式。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及百度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络检索的语料的考察与分析,几乎所有的被饰成分都是双音节的,随着“实力3”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多音节的联合短语开始出现。例如:

(28) 当你到达会场的时候慢慢地摘下手套,实力好看迷人。(爱美女性网,20151207)

據语料检索,被饰成分为多音节联合短语的语例较少,类似的语例还有“实力搞笑尴尬”“实力帅气可爱”“实力好听迷人”等。“实力3”后被饰成分音节长度由双音节到多音节的突破,标志着“实力3”的搭配方式已经摆脱了双音模式的固有限制,更加成熟了。

总之,从表达效果看,“实力3”激活了其隐性程度义,凸显了主观程度义。随着其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其搭配成员的类型与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其搭配成员的泛化,“实力3”很有可能进一步语法化为典型的程度副词。

四、 “实力”的语法化动因与机制

“实力1”→“实力2”→“实力3”是不断语法化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回溯推理、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隐喻机制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回溯推理

在语义演变中,语用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力”一词的演变与语用推理中的回溯推理有关。回溯推理是一种既不同于演绎推理也不同于归纳推理的推导方式,它通过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和结论推导小前提;溯因推理是或然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沈家煊2006)“实力”从抽象名词—描摹性副词—准程度副词的演化路径其实并不常见,普遍性不强,但如果从回溯推理的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程度高,则实力强,说话人说实力强,很可能要表达程度高,因此从实力强发展出程度高;如果实力强,则有实力,说话人说有实力,很可能要表达实力强,因此从有实力发展出实力强。

根据贝罗贝和李明(2008),相当一部分语义演变的特点是: 新义蕴含源义。具体到“实力”的发展演变,就是“程度高”蕴含“实力强”,“实力强”蕴含“有实力”。和源义相比,新义加入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说话人召请受话人将源义理解为新义,如果新义不再只是上下文意义,于是便实现了从源义到新义的转变。譬如,“小明的实力很强”,这是对小明具有实力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实力”是源义;“这个演员演技实力尴尬”,说话人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促使听话人做出语用推理,“实力”修饰形容词“尴尬”,那么“实力”就必然有一个不同于源义的新义,受话人经过语用推理把“实力”理解为程度义,这种意义固定在语言中,便实现了“实力”从源义到新义的转变,从指称义发展为程度义。

(二) 主观性与主观化

“实力”的语法化轨迹是伴随着主观化而发生的,其语法化进程也是主观性不断增强的过程。沈家煊(2001)指出,“‘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Traugott(1995)认为,主观化同语法化一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起初的形式和结构主要表达具体的、词汇的和客观的意义,后来逐渐服务于更加抽象的、语用的和以言语为中心的功能,即对内容的表达仅仅用于体现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信念/态度。我們认为,“实力”的主观性与主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命题功能到言谈功能、从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从句子主语到言者主语、从自由形式到黏着形式。

起初用来指称“实在的力量”的“实力1”主要表示命题功能,具有较为具体而明确的实在意义。当它做定语表修饰时,其指称意义逐渐虚化,描述性特征被激活并得到凸显。当其表现出唯状性特征,表示“用实力/尽全力地”时,“实力1”的命题功能已经逐渐让位于描摹功能,出现了“实力2”。随着其在语境中的进一步虚化,发展出了表示“非常地、极度地”的准程度副词“实力3”。描摹性副词“实力2”虽然本身不具有明显的评价意义,但也能够在语境框架中凸显其褒贬意义,实现其评价意义,命题功能逐渐淡化。而用于凸显事物所具有的程度量级的“实力3”已经仅表示程度义,具有评价功能与强调功能,体现了说话人对被饰成分的主观性的评判视角,几乎完全丧失了其原本的命题功能。例如:

(29) 东道主日本队的张本智和进步飞速,尽管世锦赛马失前蹄,但实力仍不容小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30) 湖南卫视2019小年夜春晚现场直播,李宇春、张杰、周笔畅、韩磊、凤凰传奇等实力唱将为春节喝彩。(《广州日报》,20190131)

(31) 曾信誓旦旦在白因齐面前夸下海口能适应宫廷生活的虞嫣可谓是各种实力打脸。(红网综合,20180904)

(32) 当“最老90后”撞上“东北道明寺”,白宇和王彦霖的互动实力可爱,承包大量笑点。(大众网,20190429)

例(29)中的“实力1”具有具体的指称意义,表示“实在的力量”,在句法结构中表示命题功能;例(30)中的“实力1”充当定语,表示“在某方面具有实力”,凸显其描述性特征;例(31)中的“实力2”表现出唯状性特征,修饰动词成分“打脸”,由于“打脸”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因此这里的“实力”在语境作用下已具有凸显贬义性质的评价功能;例(32)中的“实力3”修饰形容词“可爱”,表明其已经发展为仅表示程度义的准程度副词,对句子的命题意义已没有任何作用。

纵观“实力”的语法化进程,起初“实力1”表示“实在的力量”,其能指与所指是完全客观的,因此其意义也是客观的。发展到表方式的描摹性副词“实力2”,其后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既可以是褒义或贬义的,也可以是中性义的,尽管描摹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根据其修饰成分的褒贬义,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凸显说话人的褒贬评价。到了表“程度很深”这一准程度副词的用法,“实力3”的客观意义进一步削弱,仅表示说话人对被饰成分的主观评价。可见,在“实力1”→“实力2”→“实力3”的语法化进程中,主观性程度逐步加深,客观意义逐渐弱化乃至消失。例如:

(33) 2035年,安庆要初具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达全省第三。(人民网,20190428)

(34) 钱多多“实力回击”:“你忙,难道我们就闲吗?”(新华网,20160115)

(35) 紧接着,张翰在黄明昊的启发下,还做出了一碗“西红柿炒方便面”,受到了陈乔恩、程潇、郭子千等人的“实力捧场”,程潇更称赞道:“搅着吃真的还可以。”(千龙网,20180814)

(36) 蔡徐坤教粉丝《WaitWaitWait》逆应援,实力害羞的boy一秒破功!(爱奇艺视频,20180909)

例(33)中“实力1”所表现的意义是具体的、客观的;例(34)中“实力2”用来描述“回击”的“尽全力地”的方式,“回击”具有中性义色彩,因而句子中的“实力2”客观性较强;例(35)中的“实力2”同样也是起描摹作用,但其所饰成分“捧场”具有积极的语义色彩,句中的“实力2”就加强了这一褒义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36)中“实力3”仅表“程度很深”之意,主观性特征明显。

Traugott(1989,2003)指出,主观化是一个语义—语用过程,意义表明了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和主观信念。据此分析,伴随着“实力”的语法化,表程度义的“实力3”意义已经逐渐虚化,可以认为是从语义转向语用的过程,能够用来表达言谈事件中说话人的态度、视角和情感。其实,“实力3”在句子使用中隐含着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即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所具有的某方面性质或特征的程度很高。换言之,“实力3”已经发展为并非位于句子主语的“影响范围”之内,而是位于“概念化主体的心理中”。(Verhagen1995)例如:

(37) 杨亘频频躺枪超无辜,独门增高利器被当众拆穿实力尴尬。(人民网,20170111)

(38) 岁月到底给她吃了什么神仙丹药,居然38岁的年纪还可以保持这样的脸,完全没有任何岁月的痕迹,实力羡慕啊!(太平洋时尚网,20190301)

以上两例“实力3”在句子中的表达都暗含了一个高层次的“言者主语”。例(37)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认为句子主语“杨亘”因“独门增高利器被当众拆穿”事件而感到十分尴尬;例(38)则表达了说话人对“38岁的年纪还可以保持这样的脸,完全没有任何岁月的痕迹”事件的主观羡慕。

在“实力”语法化的连续统中,我们知晓表示实在的名词义时,“实力1”的句法位置是自由的,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发展到表方式描摹功能的“实力2”,其灵活性逐渐降低,呈现出唯状化的定位性与黏着性。随着语法化程度的加深,表程度限定功能的“实力3”的句法位置逐步限定在部分心理动词与性质形容词之前。这就表明,随着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实力”已经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了。实际上,“实力”的唯状化与黏着化也是其词汇意义的弱化在句法界面上的体现。例如:

(39) 沈梦辰、蒋瑶佳、刘萌萌、超模刘丹实力走秀,为动物保护发声。(搜狐时尚,20190402)

(40) 实力感人: 一支悲壮勇敢的部队,全军覆没却无一人投降!(百度网,20180109)

例(39)中“實力2”表方式描摹,呈现出唯状化的定位性与黏着性,其修饰成分主要是描述人的自主行为动词;例(40)中的“实力3”表程度限定,其修饰成分限定在部分心理动词与性质形容词。表方式描摹的“实力2”与谓语动词中间一般可加入状位标记“地”,而表程度限定的“实力3”与其修饰成分之间一般不加入状位标记,虚化程度与黏着性质更为强烈。

(三) 隐喻机制

“实力”从指称义到程度义的发展演变,也和隐喻机制有关。语用推理仅对“实力”本身的语义演变关系做出解释。对于其认知解释,除了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动因之外,还需牵涉到“实力”的语义演变背景。“实力”的指称义隐含能力强的属性,“程度”是属性的程度。从认知背景看,“实力”有主体,有属性;“程度”也有主体和属性,其属性不仅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动态化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就像达到实力强的属性一样。于是,在两个不同的认知域中就建立起一种隐喻关系: “程度”是“实力”的隐喻。比如,例(37)的“实力尴尬”和例(38)的“实力羡慕”都是用“实力强”来隐喻“程度深”。因此,从指称义到程度义的演变,隐喻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

综上分析,“实力”的各种表义倾向及功用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概括如图1所示:

五、 结语

“实力”在当代汉语中演变出了各种功能与用法,经过考察与分析,我们认为: “实力1”→“实力2”→“实力3”是不断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从发展演化看,句法功能的唯状性、定位性与黏着性和语义的虚化与抽象化促使名词“实力1”逐渐演化为表方式描摹性副词的“实力2”,进一步发展为准程度副词的“实力3”。从历时的角度看,“实力”的语法化进程尚未彻底完成,随着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实力3”很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典型的程度副词。从共时平面来看,它们在意义、功能、用法及表达等诸方面的差异恰好形成了一个从实到虚的指称—描摹—限制连续统(continuum)。

通过对“实力”语法化的考察,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第一,汉语词汇具有多功能性,作为非形态的意合型语言,只要汉语名词具有相应的语义基础,在句法语境的临界使用下,就可以走向语法化,进而程度副词化。语言是复杂的,程度义极少能从指称义发展而来,也并非指称义都能发展出程度义。事实上,当我们在解释语言事实的时候,符合语言普遍发展规律是常态,但是并没有可以涵盖所有语言现象的铁定规律,我们不否认一般规律,但也承认正在发展中的不具有普遍规律的语言事实,这些语言事实对补充语言材料以及探索语言的发展方向等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语言的主观性始终伴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化进程,它既可以为语法化提供动力,也指明了语言发展的方向。第三,新时期以来,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化与开放化以及语言接触、借用的多元化与自由化,汉语的修辞方法与搭配方式能够不断突破各种既有语法限制,大量新的组合、搭配与用法正在以空前未有的加速度模式形成与发展。我们必须以动态的眼光审视汉语、认识汉语、研究汉语,因此研究当代汉语正在发展中的语法化现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附 注

[1]张谊生(2014)指出,“准程度副词”是一种非典型的程度副词或正在虚化过程中的程度副词。虽然“实力3”已经经常用来表示程度,词汇意义较虚,但其在搭配对象、语体色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其语法化进程尚未彻底完成,因此我们将“实力3”称为“准程度副词”。

参考文献

1. 贝罗贝,李明.语义演变理论与语义演变和句法演变研究.∥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2(2): 5-13.

3. 储泽祥.网络语言里“各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兼论网络语言的语法化特征.∥北京大学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九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66-85.

4. 代宗艳.当代网络新词“佛系”的功用与形成.语言文字应用,2018(3): 87-96.

5. 刘丹青.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2): 71-81.

6. 陆俭明.当代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管见.山西大学学报,2007(3): 97-104.

7.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17-24.

8.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268-275.

9. 沈家煊.概念整合与浮现意義——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修辞学习,2006(5): 1-4.

10.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中国语文,2005(6): 483-494.

11.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1-5.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13.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中国语文,2000(1): 3-15.

14.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修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5. 张谊生.当代汉语名词的词义转换与功能扩展——以“热血、冷血”与“狗血、鸡血”为例.汉语学报,2015(2): 54-64.

16. Traugott E C. 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ticalization.∥Stein D, Wright 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zation: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1-54.

17. Traugott E C, Dasher R. 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 Cambridge: CUP, 2002.

18. Traugott E C.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Language, 1989(65): 31-55.

19. Traugott E C. From Subjectification to Intersubjectification.∥Hikley R. Motives for Language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4-139.

20. Verhagen A. Subjectification, Syntax, and Communication.∥Stein D, Wright 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zation: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2-12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责任编辑 马 沙)

猜你喜欢
语法化实力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软实力致胜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贵港方言“爹”的多功能用法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