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对词典收词进行研究总结的文献有很多。但是,由于汉语词汇的复杂多样和语言不断的发展变化,有些常用词语的收词立目,在不同的词典中往往存在着差异。文章拟结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等,对“单人”“双人”、“周日”“周天”“星期天”“星期日”和“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几组常用词,在目前几部常见的大中型语文词典中的收词及主副条的确立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中型语文词典中常用词语的收词及原则提出建议。
关键词 语文词典 常用词语 收词立目
收词是编写词典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收词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词典的质量。(劉庆隆2008)70因此,如何完善收词始终是语文词典编纂和修订工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研究词典收词的文献很多,其中既有理论上的研究,也有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既有从词语的外部因素进行的探讨,也有从词语的内部结构因素进行的分析。人们研究总结出的收词原则也越来越详细、明确,如胡明扬(1982)提出“价值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或描写原则”。晁继周(2000)58-60在谈到如何保持规范型词典收词的适当与平衡时指出,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要以词频统计为基本依据。第二是注意词汇内部的系统性。第三是适当照顾查考的需要。章宜华(2007)提出词典收词一般要遵循现实性、普遍性、针对性、规范性、理据性、高频词、稳定性、能产性和经济性九条原则。高翀(2014)针对前人的研究总结出规范性、完备性、系统性、稳定性、通用性、实用性、查考性、时代性和封闭性十条原则。
不同的原则往往适用不同的词汇类型。比如具体到新词语和常用词语,词典的收词原则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对于新词语来说,规范性、理据性、稳定性、普遍性等应该是需要系统考虑的问题,因为词典收录的新词语第一应该规范,符合构词理据和规则,第二要具有稳定性和一定的通行度,不能昙花一现,使用范围也不能过于狭窄。而常用词语是词汇系统中符合规范、经过时间检验已经稳定下来的部分,其通用性、平衡性、系统性、查考性、经济性等原则,则是词典收词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虽然不同的词典会根据自己的性质、规模、读者对象等制订相应的收词原则。但是,由于汉语词汇的复杂多样和语言不断的发展变化,具体到某个词时,收与不收往往见仁见智,因而不同的词典对有些词语的收词立目常常会存在差异。本文结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从收词的通用性、平衡性、系统性、查考性、经济性等方面,对目前常见的几部大中型语文词典中对常用词语“单人”“双人”、“周日”“周天”“星期天”“星期日”等的收词和“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收词、主副条的确立等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相关建议。文中提到的词典等都是笔者日常工作中重要的学习参考资料,且从中获益良多,相互比较只是为了使词典收词更加完善。
一、 “单人”和“双人”的收词
“单人”和“双人”目前常见的用法是做定语修饰语,使用频率很高,组合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和多种体育项目及体育赛事等组合如“单人舞”“双人舞”“单人滑”“双人滑”“单人赛/决赛”“双人赛/决赛”“单人跳板”“双人跳板”“单人10米跳台”“双人10米跳台”外,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单人床”“双人床”“单人间”“双人间”“单人座”“双人座”“单人床单/被罩”“双人床单/被罩”“单人沙发”“双人沙发”“单人公寓”“双人公寓”“单人卧室”“双人卧室”“单人套餐”“双人套餐”“单人照/剧照”“双人照/剧照”“单人书桌”“双人书桌”“单人游戏”“双人游戏”“单人碰碰车”“双人碰碰车”等。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以下简称《常用词表》)中,“单人”的频序是15896,词表中收录的由“单人+×”构成的词有“单人床”“单人滑”“单人舞”。词表没有收“双人”,收录的由“双人+×”构成的词有“双人舞”和“双人床”。
《常用词表》“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56008个,形成《现汉汉语常用词表》”“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见《常用词表·说明》)。也就是说《常用词表》共收词语56008个,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频序的数字越小,说明使用频率越高,排序越靠前。从排序也可以看出,“单人”属于顺序比较靠前的常用词,具有较高的通行度。
我们检索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单人”有2016条,“双人”有2725条。检索人民网,两个词分别有63018项和67800项。从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等来看,“单人”“双人”属于通行度很高的一组常用词,“双人”的使用频率还高于“单人”。
目前几部常见的大中型语文词典中对“单人”和“双人”的收词情况不尽相同: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全球华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华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都没有收录“单人”和“双人”;《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学习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以下简称《规范词典》)都只收“单人”,没收“双人”:
单人 [形]属性词。一个人的: ~床|~滑|~舞。(《学习词典》)
单人 名单独一个人: ~舞。(《规范词典》)
通常情况下“单人”是对“双人”而言,两者构成一组对义词汇关系组。从前面的语料看,“双人”频率还高于“单人”。词典只收“单人”不收“双人”,应该说对词汇本身的系统性、词典收词的平衡性都没有照顾到。
上述几部词典中对由“单人”和“双人”做构词成分所构成的“单人+×”和“双人+×”词语的收词情况差异也很大。为了更清楚直观,我们把几部词典对“单人”“双人”和“单人+×”和“双人+×”的收词以及相关词语在《常用词表》中的频序情况列表如表1:
可以看到,不同的词典对由“单人”和“双人”以及由“单人”和“双人”做构词成分所构成的“单人+×”和“双人+×”收词不同,有的词典内部收词的平衡性和系统性照顾不够。
从查考性来讲,单字“单”和“双”做属性词时本身就是多义词,从词义的透明度、显豁性来看,具有解释的必要,所以,词典应该收录“单人”和“双人”。另外,“单人”和“双人”还分别做构词成分,组成“单人+×”和“双人+×”。“单人+×”和“双人+×”分别是具有一定构词能力的后空型词语模。(李宇明2002)7其中的模标“单人”“双人”分别做定语修饰成分,模槽“×”做中心语。模槽“×”是变量,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由“单人+×”和“双人+×”构词模式组成的词语数量很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的组合还会不断地出现。这类词语大部分词义是简单的加合关系,透明度比较高,因而从词典收词的经济性原则考虑,词典收录“单人”和“双人”后,不仅能够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也便于技术上操作。
关于词性标注,虽然《学习词典》和《规范词典》都收录了“单人”,但是《学习词典》标为属性词,《规范词典》标为名词,前者考虑了词语的主要、常见用法,后者还考虑了该词的其他不同用法。目前看来,这两个词主要的用法还是做定语修饰语,做主宾语的情况还不多见。偶尔出现单用的情况也多是对举,典型的名词用法比较少。汉语词类情况复杂,很多词性的划分是看这个词的主要功能和用法,所以,把“单人”和“双人”标注为属性词可能更符合目前的语言使用实际。
综上,我们认为中型语文词典至少都可以考虑补收“单人”和“双人”这组常用词,我们暂拟释义如下:
单人 形属性词。一个人的: ~床|~舞|~套餐。
双人 形属性词。两个人的: ~床|~舞|~套餐。
二、 “周日”“周天”“星期天”“星期日”的收词
普通话中表示一个星期的说法除了用“星期”外,另外还有“礼拜”和“周”。一个星期有7天,分别用“星期日(星期天/星期)、星期一……星期六”,“礼拜日(礼拜天/礼拜)、礼拜一……礼拜六”和“周日(周天)、周一……周六”表示。“礼拜”相对于“周”和“星期”来说,有一定的口语色彩。
表示“星期日”这一概念的词语有“星期”“礼拜”和“星期天”“星期日”“礼拜天”“礼拜日”“周日”,近年来还经常能够看到、听到“周天”的说法(见下文)。“星期日/星期天”到“星期六”、“礼拜日/礼拜天”到“礼拜六”、“周日/周天”到“周六”分别表示时间的三个小的闭环系统。
中型语文词典由于篇幅所限,查考性是收词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所以《现汉》第7版收录了语义透明度相对比较低、构词模式比较特殊的“星期日”“星期天”和“礼拜日”“礼拜天”,而没有收录语义显豁、可以类推、有规律可循的“星期一”到“星期六”、“礼拜一”到“礼拜六”,“周一”到“周六”。中型语文词典不收“星期一……星期六”“礼拜一……礼拜六”和“周一……周六”是恰当的。大型词典《汉大》《华语大词典》也没有收“星期一……星期六”“礼拜一……礼拜六”和“周一……周六”。这些词的构词模式都是后加数词,规律性强,可以类推,又见词明义,因而即使篇幅允许,一般的词典也基本不会收录。
我们发现,表示“星期日”的词语,除了“星期”和“礼拜”都被前面提到的几部语文词典收词释义外,其他几个的收词情况则比较多样,详见表2:
表2中存在着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汉》第1—7版都没有收录“周日”一词,不知是否受《现汉》的影响,《学习词典》和《规范词典》也都没有收录“周日”。《汉大》虽然有“周日”词条,但意思不是指“星期日”:
周日 满一天。(《汉大》)
目前只有《华语大词典》除了收录“星期天”“星期日”“礼拜天”“礼拜日”外,还收录了“周日”表示“星期天”的相关义项:
周日 ① 星期天: 最近特忙,~常加班。② 指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日子;工作日。用于新马等地。③ 指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日子;工作日。用于新加坡等地。(《华语大词典》)
从通行度来看,“周日”表示星期日,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常用词,在《常用词表》中的排序为18607,比较靠前。我们检索《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有1705条,其中前10页,只有1条干扰项,是人名“周日戴”。检索人民网,“周日”有202914项,排除干扰项,其主要用法还是指星期天。
从系统性来讲,“周日”的构词模式和“星期日”“礼拜日”完全相同,都是由“星期的词语+日”构成,它们是一组表示相同概念的常用同义词。就《现汉》第7版来说,收录了“周日”的同义词“星期日”“礼拜日”,也应该收录“周日”,可以解释为:
周日 名星期日。
因为《现汉》第7版中“星期日”为主条,“星期天”为副条;“礼拜天”是主条,“礼拜日”是副条。所以,如果《现汉》第7版收“周日”,应该用“星期日”来释义。
另外,和“星期日”同义的“星期天”也是一个高频词,在《常用词表》中的频序为9043。我们检索人民网,“星期天”有39515项。《学习词典》《规典词典》《汉大》都没有收录“星期天”,从收词的系统性和平衡性来讲,这几部词典都应该补收“星期天”。除了“周日”“星期天”,有的词典还没有收录“星期日”“礼拜天”“礼拜日”,从系统性、平衡性的角度同样应该补收。
虽然几部常用词典都没有收录“周天”表示“星期日”的含义,但是,从构词模式和词汇系统性的角度,由“周×”组成的表示星期几的系列中还应该有“周天”用来表示“星期日”。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确实经常能够听到、看到这种说法、用法,而且具有一定的通行度:
(1) 坐診时间: 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周天上午。(人民网)
(2) 航班每周一、周三、周五、周天执飞,共四班。(同上)
(3) 本周天全天接待观赏枫叶游客3000人。(同上)
(4) 周一至周五: 4pm之后。周六: 10am之后。周天,公共假期: 全天。(同上)
我们检索人民网,发现“周天晚上”的用例有26项,如:
(5) 从今往后他回西安的家会很方便,而家人也可以周末坐高铁来成都,周天晚上再返回西安。
(6) 胡女士称,整个培训只有20多天,但自己却是“拼”了,每周五下班后就坐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南昌,周天晚上赶回家时已是深夜。
同时检索“周六周天”有99项,“周六、周天”有76项,“周六和周天”有11项。“周五、周天”“周五和周天”有15项。说明实际语言中“周天”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也比较多样。上面我们提到的几部语文词典,除了《学习词典》外,都收录了“周天”,但是都没有指“星期日”的义项。
从通行性来讲,“周天”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和应用范围。从收词的平衡性和词汇本身的系统性来讲,“周天”是表示“星期日”类词语系统中的一员,词典应该体现。从查考性和构词模式的特殊性角度,“周天”和“星期天”“礼拜天”一样,需要收词解释。我们觉得中型语文词典都可以考虑增补“周天”指“星期日”的义项。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现汉》第7版中“星期”“礼拜”“周”的释义,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完善的情况(引自《现汉》第7版,画线部分为建议增补的内容,下同):
星期 名①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也有“七日为一周”的说法,跟我国的“七曜”暗合。后来根据国际习惯,把这样连续排列的七天作为工作学习等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叫作星期。② 跟“日(天)、一、二、三、四、五、六、几”连用,表示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 ~日|~三|今天~幾?③ 星期日的简称: ~休息。
礼拜 ② 〈口〉名星期①: 下~|开学已经三个~了。③ 〈口〉名跟“天(或日)、一、二、三、四、五、六、几”连用,表示一星期中间的某一天: ~三|~六|今天~几?。④ 〈口〉名指礼拜天: 休~(礼拜天休息)。(同上)
周1 ⑦ 名星期①: 上~|下~|~末。⑧ 跟“日(天)、一、二、三、四、五、六、几”连用,表示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 ~日|~三|今天~几?(同上)
“星期”的义项②“日”后应该参照“礼拜”的义项③,增补“(天)”,因为“星期”和“日”“天”都能连用,表示星期日。
“礼拜”的义项②应该进一步明确为“星期①”,因为“星期”是多义词,有三个义项,“礼拜”的义项②只对应“星期”的义项①;“礼拜”的义项③应该参照“星期”的义项②,增补“几”,并增补例句“今天~几?”,因为“礼拜几”常见常说。
“周”的义项⑦释义和“礼拜”义项②存在相同的问题,应该修改;另外“周”应该增补与“星期”“礼拜”语义相同的义项⑧。
三、 “男朋友”“男友”和“女朋友”“女友”的收词和立目
“立目指的是在词目选定以后,确定某些有关联的词目正式进入词典时的分合和主次。”(胡明扬1982)106本文的“立目”主要指词目的主次,也就是主副条。“男朋友”“女朋友”“男友”“女友”几个词,在目前常见的几部语文词典中,不仅存在着收词的问题,还存在着主副条的确立问题。
“男朋友”“女朋友”“男友”“女友”除了字面义“男性朋友”“女性朋友”外,都另有特定的含义,即分别指恋爱中的男方和女方,“男友”“女友”分别是“男朋友”和“女朋友”的双音化简称。虽然“男朋友”和“男友”,“女朋友”和“女友”的意思相同,不过,通常情况下,“男朋友”“女朋友”多用于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另外,这几个词在年轻人之间的使用比较多见。年龄大一些的人也使用,但不如年轻人之间常见。
目前常见的几部语文词典对“男朋友”“女朋友”“男友”“女友”的收词,主副条的确立及用法的说明等也存在着差异:
《现汉》从第5版开始收“男友”“女友”,未收“男朋友”“女朋友”。释义中也没有体现“男友”和“男朋友”、“女友”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亦没有指出“男友”“女友”比较常见的应用范围或者说应用对象,即主要用于年轻人之间的特点。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目前的第7版:
男友 ① 男性朋友。② 指恋爱对象中的男方。(《现汉》第5—7版)
女友 ① 女性朋友。② 指恋爱对象中的女方。(同上)
在收词上,《学习词典》正好和《现汉》相反,只收“男朋友”“女朋友”,没收“男友”“女友”。释义中同样没有体现“男朋友”和“男友”、“女朋友”和“女友”之间的关系。不过释义中说明了“男朋友”“女朋友”的应用对象:
男朋友 ① 男性朋友: 我有女朋友,也有~。② 特指女青年的恋爱对象: 姑娘的~是一名运动员。(《学习词典》)
女朋友 ① 女性朋友: 我的一位~就是学建筑的。② 特指男青年的恋爱对象: 他~不同意他弃学经商。(同上)
《规范词典》收录“男朋友”“女朋友”,释义中分别和“男友”“女友”联系,“男友”“女友”不再出条。释义也没有指出“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的用法特点:
男朋友 男性朋友;特指女性的恋爱对象: 她的~是位飞行员。也说男友。(《规范词典》)
女朋友 女性朋友;特指男性的恋爱对象: 他的~是位护士。也说女友。(同上)
《华语大词典》“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都出条,“男朋友”“女朋友”分别做主条,“男友”“女友”分别做副条。但是,释义没有指出“男朋友”“男友”和“女朋友”“女友”的用法特点:
男朋友 ① 男性朋友: 我有女朋友,也有~。② 指女方的恋爱对象: 姑娘的~是一名运动员。‖也说男友。(《华语大词典》)
男友 男朋友。(同上)
女朋友 ① 女性朋友: 我的一位~就是学建筑的。② 指男方的恋爱对象: 他~不同意他弃学经商。‖也说女友。(同上)
女友 女朋友。(同上)
《汉大》“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都没有出条,见表3:
从收词的角度,《华语大词典》的收词比较全面,只是对这几个词的用法特点没有说明。
从规范的角度,《学习词典》《规范词典》《华语大词典》都是以“男朋友”“女朋友”为主条。我们认为词典以“男朋友”“女朋友”为主条、以“男友”“女友”为副条比较合适,“男友”“女友”可以分别看作是“男朋友”“女朋友”的双音化简称。
《常用词表》中“男朋友”的频序是9947,是频率非常高的常用词。词表没有收“男友”;“女朋友”的频序是18440,“女友”的频序是12216。“女友”比“女朋友”频序高。因为词表没收“男友”,我们无法对“男朋友”和“男友”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
我们检索相关语料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9)“男朋友”339次、“男友”352次,“女朋友”756次、“女友”835次;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男朋友”1578次、“男友”818次,“女朋友”1835次、“女友”1999次;北京語言大学BCC语料库,“男朋友”678次、“男友”276次,“女朋友”1176次、“女友”1084次。
上述数据显示“男朋友”“男友”“女朋友”“女友”都是常用词,使用频率差异并不十分悬殊,中型语文词典应该都予以收录,并确立好主副条关系。
四、 结语
收词原则,是词典编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它关系到词典诠释对象的选择与确立。(章宜华,2007)213虽然人们研究总结出的词典收词原则已经不少,但是,由于汉语词汇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相对于语法、语音而言的活跃性,具体到某个词是否应该收录,不同的词典往往存在分歧。如上面所举的几组常用词,都构成相关的词汇关系组,(王楠2015)有的还常对举使用,“因而同组词中的某个词漏收,会使读者明显察觉词典收词上的缺失”(晁继周2000)59。语言所词典室老前辈闵家骥先生(1981)28曾说:“收词收得恰当适中,这个要求实在很高,但是词典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中型语文词典为了完善收词,应对不同的词汇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收词原则,如对于常用词语当多从通用性、平衡性、系统性、查考性、经济性等原则来考虑,可能会减少词典中常用词语收词不平衡、不系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晁继周.关于汉语规范性词典收词问题的思考.中国辞书论集(1999).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 高翀. 基于词语内部因素的现代汉语语文词典收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4. 胡明扬.词典学概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96-102.
5. 李行健.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4.
6. 李宇明.语法研究录.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2.
7. 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大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8. 刘庆隆.辞书编纂工艺导论.武汉: 崇文书局,2008.
9. 闵家骥.略谈收词.辞书研究,1981(3).
10.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0.
11. 王楠.词汇关系组与词典收词.语文研究,2015(3).
12.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13. 章宜华.当代词典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213-219.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1—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2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北京 100732)
(责任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