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理中触及数学本质,在想象中发展几何直观

2021-08-09 01:48何静刘朝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本质几何直观长方体

何静 刘朝建

[摘 要]在学生已经预学了新知的前提下,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借助操作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使学生触及数学本质。

[关键词]长方体;数学本质;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61-03

如果学生已经预学了新知,那教师在课堂上还教吗?怎么教?教什么?把新授课上成复习课?把新授课上成练习课?……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于是,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我为长方体代言”,让学生在寒假里通过自学和制作长方体框架图等活动,对长方体的特征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长方体就有了从数学角度出发的认识了吗?教学时应该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对长方体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几何直观在这节课上应该得到怎样的发展?这节课后究竟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触及数学本质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我在“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将“在推理中触及数学本质,在想象中发展几何直观”设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追根溯源,初识立体

1.感受点、线、面、体的关系

师:如果一个点沿着同一方向运动,能形成什么?

生(齐):形成一条线段。

师(PPT演示):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叫“点动成线”。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条线沿着一个方向平移,能形成什么?

生(齐):形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PPT演示):线段沿着一个方向平移形成长方形,那我们就说“线动成面”,这个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如果让这个长方形在空中垂直落下,长方形扫过的空间,又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长方体)你是怎么想到的?可以用这本书代替这个长方形试一试。

师(PPT演示):垂直落下的长方形扫过的空间果然是一个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2.认识顶点、棱、面

师:刚刚我们经历了“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看来点、线、面是研究立体图形的重要元素。

师(手持长方体学具):在长方体中,这些点叫顶点,这些线叫棱,这些面叫长方体的面。

【设计意图:“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初始课,“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演示,能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演变过程,对学生建构立体图形框架,了解点、线、面、体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化繁为简,探其本质

师:在寒假里大家都完成了作业“我为长方体代言”,也制作了长方体框架,接下来就进行一个小测试。

1.生生对话,辨析面的特征

PPT出示:长方体有( )个面,这些面都是()形,它们相对的面大小( )。

生1: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它们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生2:我不同意!在长方体中,有时有2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有时是正方形。

师:也就是可能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

师:不用长方体实物,能用你的双掌把这6个面表示出来吗?

师:请说明相对的面是大小相等的。

(引导学生利用“面动成体”说明相对的面由平移而来,所以大小相等)

师:刚刚大家都说到了“平移”,平移后物体的特点是——大小、方向、形状不变,我们一起来平移看看。

(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边用手势演示)

2.师生合作,明确顶点的特征

PPT出示:长方體有()顶点。

生3:8个 。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

师:每次都要拿一个长方体来数吗?谁能根据刚刚学习的知识说明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4:长方形有4个点,往上平移时,得到的面也有4个点,平移的过程中没有增加过,所以一共8个。

师:这8个点可不可以是左右两个面的顶点相加?或前后两个面的顶点相加?

师:你们都同意长方体有8个顶点?可是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顶点,是不是应该有24个顶点?

生5:长方体中的这三个面共用了一个顶点,你刚刚算了3次,24还要除以3才行!

生6:我来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顶点,一共有24个顶点,三个面共用了一个顶点,算了3次,24要除以3,等于8 。

师:看来要求有多少个顶点,不仅仅可以通过数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找点与面的关系推理得到。

3.层层深入,探究棱的特征

PPT出示:长方体有()条棱,这些棱分别叫()、( )、()。

生7:长方体有12条棱,这些棱分别叫长、宽、高。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的?(数出来)除了数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长方体有4条高、4条长,还有4条宽,一共就有12条棱。

生8: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边,一共就有24条棱,因为一条棱算了2次,所以只有12条棱。

师:一条棱算2次就是说两个面共用一条棱,一条棱连接了两个面。

生9:我还有一种方法,一共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有3条边,就有24条棱,但是每条棱算了2次,也是12条。

师:同学们用不同方式得出有12条棱。能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吗?

生10:长方体有4条高、4条长、4条宽,把它们加起来就行了。

生11:长加宽加高的和乘4。

师:这里的4是什么意思?

生12:4条高、4条长、4条宽。

师:这里的4仅仅是指4条高、4条长、4条宽吗?

生13:还表示有4组长、宽、高。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大家对长方体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顶点个数可以推导出棱的多少,知道有6个面可以推导出顶点的多少。看来点、线、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小测试,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这些知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有脱离实物进行空间想象的能力。学生用双掌比画长方体的“上下”“左右” “前后”六个面时,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想象,让具体与抽象之间无痕过渡。

教师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记住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还是帮助学生通过推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体系?如果仅仅记住这些,顶点、棱、面在学生头脑中是孤立的、单一的知识点。而通过推理从多个角度感悟顶点、棱、面之间数量与形状的关系,通过推理论证发现长方体特征背后的一些道理,学生才能既发展空间观念,又感受到数学的严谨与好玩。为思维而教,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是教育的目标所在。】

三、视动结合,发展三维

1.动手操作

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这个框架最多可以去掉多少条棱,或者是最少要保留多少条棱,你依然能感受到这个长方体的大小?拿出你们做的长方体框架,拆一拆,说一说。

师:很多同学都说只要3条棱就可以确定长方体的大小了,确定吗?(确定!)真的确定?(确定!)不改了?(不改了!)

师(出示2条长和1条宽):这是几条棱?(3条)行吗?

生1:三条棱需要的是长、宽、高。

生2:至少要保留一组长、宽、高,才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出示:

师:闭上你的眼睛,在脑中想出1条长、1条宽,形成1个面,再想出1条高,从而形成1个长方体。

师:长和高只能组成前面吗?(前面和后面)

师:左右两个面是由哪2条棱组成的?(宽和高)长和宽呢?(上下面)

师:通过刚才的想象,说说你的感受。

生3:我现在一闭上眼,脑海中就有一个长方体。

生4:感觉长方体好简单!

2.展开想象

师:在这8幅图中,如果以图①为底面,请找出另外5个面,使它们成为一个长方体。

师:应该选哪一幅图作为前面?说说你的理由。先在脑中想,再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师:上面该摆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⑧号图放在不同的四个方向让学生想象)

师:其实你们刚刚摆的这幅图就是长方体的展开图。

师:现在大家都是魔法师,闭上眼睛,让前面“站起来”,后面也“站起来”,左右也“站起来”,上面“盖上去”,成了一个长方体吗?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两个活动重在帮助学生巩固提升,建立空间观念。其一,利用“拆”,让学生把握长方体的核心要素。先利用剩下的3条棱(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大小,再根据长、宽、高构建一个长方体,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二,动手操作对学习几何而言是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没有经过思考或没有思维挑战的动手操作,如行尸走肉,沒有价值。让学生在8个面中选出6个面后拼出一个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学生既感受到了面与棱之间的关系,又体会到相对的面相等。最后让图形“站”起来,学生在三维图与展开图之间切换与想象,拓展和提升了空间想象力。】

四、维度变化,回味几何

师:课前我们说的“点动成线”的线只有长短,用1个数就可以描述,是一维的。“线动成面”的面是由长和宽来描述,需要2个数,所以是二维的。那长方体是几维的?(三维)需要哪些数来描述?(长、宽、高)

师:今天我们只学习了长方体,有同学很纳闷——为什么不学正方体呢?

生1:学了长方体就不需要学习正方体了,学习长方体后我就已经认识了正方体。

师:对啊,正方体其实就是特殊的长方体。这节课的学习与你们课前的自学相比较,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呢?

生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长方体的认识更深入了!知道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就可以确定一个长方体。

生3:自学的时候我只知道长方体的一些表面知识,比如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现在还知道了它们的内涵和特征。

【设计意图:维度变化,回味几何, 前后照应。课前,“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建立表象,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对长方体有了深入的认识。课末,利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揭示“一维”“二维”“三维”,学生不仅看到表象,更能探其根本。

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头脑中留下的不仅仅是“特征”,还留下了研究的方法。学生对 “为什么不学正方体?”的回答就是最好的印证。】

综上,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想象是发展和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推理可以让学生触及数学的本质。推理与想象并行,思维与空间同在!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数学本质几何直观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浅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回顾反思”策略探析
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的本质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