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2021-08-09 00:54安筱
教育界·下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培养

安筱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培养的不足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普遍弊病。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断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成为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热点。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學案例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培养

一、引言

纵观整个数学史不难看出,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种种问题的提出,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方向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在运用思维能力中才会表现出更具动力的特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需要以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去发现问题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借助质疑方法的传授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以教材内容为例挖掘问题

教材内容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内容,只有掌握好基础,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挖掘问题并提出问题,数学能力乃至于综合学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深入分析,在整合所筛选的信息中提出自己的疑问,达到培养问题意识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在导入环节,学生可以先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并对预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难题进行综合。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如:“(1)什么是余数?(2)为什么余数只有在除法算法中才会有?(3)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4)余数可以等于除数吗?或者可以大于除数吗?(5)为什么余数单位和被除数的数量单位必须要相同?”等,一步步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独立探究。

当然,教师要确保这些问题均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不能够脱离教学主干,造成学生学习层面的偏差。另外,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与深入探究中,可以结合教师的引导提出关键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是什么?该概念具有什么样的使用条件和特性?”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学习中提出更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当中,不仅可以不断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1]。

(二)以课堂讲解为例挖掘问题

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学生难免在部分新知识的建构与理解当中出现思维活动受阻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提高课堂讲解质量,引导学生挖掘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刻的思考。例如,在遇见难题时,教师如果直接要求学生上台做题,极有可能导致做不出题目的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要求学生群体挑选代表上台做题,通过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活跃度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程度,一举两得。

比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样一道题:“工人师傅按照加工计划生产一批零件,原本计划每天生产100个零件,总共可以用13天来完成加工计划,实际上每天比预期多生产20个,在这种情况下师傅多少天可以完成1200个零件生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独立完成这道题,并选出一位学生代表上台写出自己的解题过程,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使台下学生引以为戒,然后让台下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1)加工计划需要加工多少个零件?(2)工人师傅每天能够加工多少个零件?(3)为什么题目考查的是多少天完成1200个零件而不是总共需要加工过的零件?(4)如果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少加工10个零件,可以多少天完成加工计划?”

可以看到,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学生完全有机会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联想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并在进一步探究中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身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可以及时抓住常见的解题错误,并加以纠正,达到让学生反思己过的目的[2]。

(三)以实践探究为例挖掘问题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实践探究同样十分关键。实践探究实质就是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具体地体现出来,以达到思维过渡的目的,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讲解抽象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高科技教学工具,运用视频、图像等具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阻碍,或者采取更为创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将教学转换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感受、理解知识建构过程是怎样一个过程,从该过程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这也是实践探究的关键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升和毫升”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以水杯为例,观察自己所带的水杯有没有体积标识,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观察。比如一位学生的水杯体积为600ml,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个水杯的体积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1)1升比600ml多多少升?(2)600ml体积水杯所盛装的水能否刚好灌满一个正方体容器?(3)600ml体积水杯所盛装的水能否刚好灌满一个长方体容器?如果可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多少?(4)还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现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可以看到,在探究实践中,尤其是这种结合亲身经历来开展观察分析的活动,教师不需要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而应当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印象进行提问,并尝试和其他同学一起观察物体,提出并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培养问题意识。

三、在多维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应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

情境-问题多维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境与问题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显著提升学习动力并不断改进学习方式,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只会学不会运用的教学现状,使教学更大程度上从理论转移到实践当中。

比如在学习“年、月、日”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小明于2013年出生,现在是2020年,请问小明多少岁?”在这种问题中,很多学生习惯用“2020-2013=7”来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固然比较简单,但是在年龄计算中并不准确。在教师说出“7岁的答案是错误的”的时候,学生不禁怀疑:“为什么不能这样计算年龄呢?”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年龄的特征来回答:“你想想,小明在2013年出生,出生那年就算作1岁了,而不是0岁,我们算年龄要从1岁开始算,不是从0岁开始算,所以在这道题中,需要利用‘2020-2013+1=8来计算。”

这种常识性问题在数学知识中还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酌情利用。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不能一味地借助固定的数学知识来思考问题,还要联系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这一点尤为关键。可以看到,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往往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对于培养问题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3]。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该活动以问题作为重要载体,学生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与手段去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活动目的,即能够引导学生以多种手段处理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比如在“班级联欢会”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在一场完整的班级联欢会中,我们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呢?”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建议买饮料、水果;有的学生建议在联欢会中开展一些表演活动,购买一些奖品,奖励那些主动表演且表演较好的同学;还有学生建议买一些零食。此时教师可以针对饮料、水果、奖品、零食这四样物品在全班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物品,选择受欢迎人数最多的几种物品,列入购买方案中。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这些饮料、水果、奖品、零食的价格,让学生试着列出一张表格,将每件物品的单价列出来,拟定要购买的数量,并综合计算总共需要多少钱,假如平摊费用,算一算每个人应该出多少钱,从而成功举办联欢会。

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出大量的现实问题,即使该类问题存在不成熟、过于浅显的特征,也对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4]。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普遍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与培养。理论研究虽然众多,但是落实于实践教学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少。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谈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王美仙,当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04):315.

楊荫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究[J].教育(文摘版),2017(10):166.

李凤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67-168.

胡永建.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7):226.

猜你喜欢
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从实际教学中谈如何激发学生历史质疑精神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