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滨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指的是,在语文学科基础上,实施综合的、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将知识内容与生活联系,展现综合性课题,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并将问题整合,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确保学习质量与效率。通过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 教学策略 李清照
学生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去学习,才能够确保学习的持久,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很多的科目,本身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通过适当的简化教学环节,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展现课堂艺术。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重点不明确。语文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一个文章具有多种层面的内涵,不同角度的切入对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广泛,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因此就会引起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取舍不当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突出,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诗词教学问题设置不合理。在讲解诗词前,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文本中找出答案,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但是,许多教师都存在问题设计不合理等情况,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深奥或不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诗词的效率,并且严重打击了学生诗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语文诗词教学效率低下。
3.传统教学手段不符合当代教育的需求。传统的语文诗词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造成了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语文诗词教学的效率。传统的语文诗词教学一般都是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然后讲解诗文大意,最后总结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等。这样的语文诗词教学手段,会让学生对诗词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语文诗词教学的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正确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并且要结合综合性學习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实施以下几点综合性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性学习策略的落实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知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知晓其很难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树立综合性教学理念。教师要落实新课改教学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其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2.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现今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语文时,应该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综合学习的教育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初中语文老师首要做的是分析文章,通过对文章进行分析,寻找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内容,然后进行教学实践。要想充分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策略,目前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单一的语文教育方式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因此,目前初中语文老师要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之一。在具体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多做换位思维,从而探索最符合学生心理的综合语文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在讲授《李清照》相关诗词的时候,可以用角色扮演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含义,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帮助学生构建综合性语言体系
语言构建与应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知识重点,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教师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并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最大程度落实语言构建与应用培养目标,均衡提升学生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根据语言构建与应用培养需求明确语文知识教学目标,把握课程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提升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知识,完成语文课程本质属性教学要求,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价值。教师在培养学生该素养时,要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性,不能一味地进行语言知识灌输,而是应该借助语言情感中所蕴含的情感共通属性,刺激学生大脑情感区域,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语言知识,融入学生语言体系中,从而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必要基础。
三、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以李清照诗词为例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女词家,济南人,在我国历史上为宋朝杰出的文学家,被誉为婉约之宗。李清照诗词卓然而成一家,其中愁词千姿百态,异彩缤纷。她的词集《漱玉词》收录了40多个单词,愁词近10个。李清照愁词随着时代文化变迁、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而发生变化,以“靖康之耻”为界限,南渡前后的忧愁词以个人离别忧愁为基本的主旋律,所以南渡之后忧愁诗在词中的主题主要是个人遭遇的忧愁,家族亡国的忧愁。
1.靖康之耻前:离别相思之愁
李清照本身是封建时代的女性,虽说被誉为才女,但是作为一名妇女,其身份依旧被排除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外,是家庭的附属品。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这个男人很爱她,也比较有才华、有地位,可谓是才华横溢,两人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喜爱,婚后的生活十分的美满,夫妻两个在外人眼里也十分的恩爱。一旦分别,即便是短暂的分别时间,对于李清照而言,受到其多愁善感性格的影响,也会带来孤寂、带来无聊、增加生活的苦涩。
比如:《一剪梅》一词就是抒发李清照的愁苦之情,描写的是离别的情绪,不管是外貌还是内心,其思念丈夫的相思之情,这些浓愁无法及时排遣,在字里行间被浓烈地展现出来。最初的离别也许可以忍耐,但是已经离别一年,李清照心理非常的渴念。赵明诚本身属于官宦子弟,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仕途,不可能每天陪伴在李清照身边。他们快乐地生活了十几年,赵明诚就出去做官了。
《醉花阴》一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一位词人多情思夫之态。这其实是人内心的一种离愁,缠身的离愁别绪不能得到排遣,人也无法得到挣脱。这句被人们广为称道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让人感到凄凉冷寂。虽然相关的思念之词几乎没有一个,但是小人物的真实内心却隐秘无遗地把它暴露了出来。纵观前期,李清照描写爱情类的诗词,大部分是写的都是离别,但并不是单纯的描写女人的内心世界,而是大胆的选择了青黄红绿娇媚的爱情气氛,抒情方式大胆且创新,展现了李清照敢爱敢恨的性格,展现了其不凡的勇气。李清照在诗词内敢于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真实的暴露在诗词中,从而彻底打破了封建贵族女子的那种所谓“三从四德”传统思想的性格束缚。
2.靖康之耻后:家国之愁
公园1227年,李清照已经四十六岁,在这一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已经灭亡了。这一系列的变故,让李清照的诗词主题由原本的爱情转换为国破家亡的悲伤。这位柔弱的女子——李清照,身处异地,空有满腹豪情壮志,只能够终日借酒消愁,内心已经被国破家亡侵蚀得千疮百孔。她的心底总是笼罩着忧愁,自然在他的诗词当中透露着浓厚的国破家亡忧虑与苦愁。比如: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永遇乐》,讲述的是元宵夜,在杭州城内歌舞升平,可见一派繁荣,但是这一景象更是激发了李清照的思念之情,对故国的思念油然而生,不可挥去。最为典型的就是《声声慢》,全篇就围绕一个“愁”字开展描写,这种悲伤情绪如此深厚。靖康之后,在这个女词人心中燃起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火花。一行行字,冷冷清清,凄凄凉凉,不外乎一个“愁”字,但是与其南渡之前描写的“忧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其情感更加的深入,理想更加的博大。与前面的贵族少女离愁、相思、情爱是不同的,这种爱国的深情从一个破碎心中流出,渗入血泪。这深刻的愁容,均是其受到封建礼教迫害的最佳证据,充满了李清照对自身身世悲惨的诉说,流落他乡的可悲,国破家亡的可怜。李清照诗词内的愁,无论是她描写的离别愁和相思之愁,或者是语句内描述的强烈的家国情愁,都是李清照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其内容不再是抱怨,而是一种雅致的描述。通过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结合其经历开展诗词学习,能够实现语文、历史等多学科的融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说,随着年代的发展,我国现今教育界对初中语文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现今的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传统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把综合学习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去。重视综合教学的实施,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重视生活与课本的融合教学,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性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小娟. 把握命题方向提高备考实效——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J]. 福建教育,2020(50):32-35.
[2] 包翠萍. 柔情似水,傲骨如梅——中學语文教材李清照诗词延伸与人格品读[J]. 课外语文,2020(03):119-120.
[3] 雷春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点备课心得——以李清照的诗词为例[J]. 赤子(下旬),2016(08):174.
[4] 许礼伟.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以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分析为例[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10):70.
[5] 张乃良、史丰. 李清照《声声慢》新解兼及易安词的临窗意象——大学语文诗词教学心得[J]. 名作欣赏,2014(36):85-86.
[6] 刘晶波.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声律浅探——李清照《声声慢》一词赏析和解读[J]. 语文学刊,2012(06):73-74.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济南城市文化资源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课题批准号:YC2019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