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祁红
摘要:想象和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幻想的典范。随着学段的调整,这篇文章既是长文、又是难文。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听读结合,导读梳理,抓住关键,交流体会等策略,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带领学生逐层深入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关键词:长难课文 童话教学 方法策略
想象和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經典的童话作品。该篇童话原人教版教科书编排在六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统编教材则把这篇童话最终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者调研了所在学校三年级7个教学班三百多名师生。一方面,有不少老师认为这篇童话故事篇幅相对长,朗读一遍这篇童话正常需要7分钟,速度慢的学生约要9分钟,课堂上难以让学生充分地读,因此“难教”。另一方面,多数学生曾经听过或读过这个故事,对这篇童话比较熟悉,因而“易学”。师生感受大相径庭,编入三上童话单元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究竟该教什么?如何教?
一、要素导航,准确定位教学内容
笔者以为把握住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扣住单元语文要素,准确定位该课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打开课文的金钥匙。《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表述往往都比较简练,教学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厘清概念范畴,辨析教学指向。“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中“感受”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是走进童话作品感受丰富的想象?是借助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还是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去发现作者“写”秘密?笔者结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和课标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等因素确立了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感受想象的丰富,知道五次擦亮火柴小姑娘内心的渴望。
2.通过研读,感受童话情节重复的特点,想象卖火柴的小姑娘擦亮火柴后还可能有哪些幻想。
3.关注印象深刻的部分,交流感受,并能表达对小姑娘的关切之心。
二、听读结合,整体感受“想象”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统编教科书文体意识强,不相同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学习目标与方法也各不相同。童话就应该以童话的方式打开。听故事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项活动。儿童听故事时总是那样神情专注,趣味盎然。听故事是孩子打开童话的方式之一。教学可在音乐和幻灯片渲染下,老师娓娓讲述中拉开,在课文第5自然段的“冒出火焰来了!”处戛然而止,让学生打开语文书接着往下读。
采取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话的内容,一方面解决了文章较长,学生自主读整篇文章耗时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读创造了一种意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容易入情入境地读,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感受,为学生的读提供示范,提高“读”的实效。这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马过河》较长的童话都可采用。
三、导图梳理,再次感受“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二字可见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帮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习得。在前期调研中,一部分孩子能够把《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大致说一遍,一部分孩子只记得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还有一部分孩子印象比较模糊。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感受童话之想象。如:
师:故事中主要人物是谁?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
师: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生:大年夜。(板书)
……
在和学生对话中完成思维导图补充完成如下图:
根据思维导图,学生能较容易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让课文的主要内容变短可以删除哪些细节?让学生“跳一跳”试着把主要内容概括得更简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抓住关键,深度感受“想象”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出现的幻想都是创造想象,这些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既写出了小女孩对生活深切的渴求,也反映了她现实生活的痛苦,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光,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梳理发现,感受愿望
师生合作梳理出思维导图,研读小女孩产生这些想象背后的愿望:
师:这一次次的幻想其实是与小姑娘生活中的需要相关联的,看到大火炉其实小姑娘是希望?
生:小姑娘希望能暖和暖和。
生:小姑娘希望有温暖,渴望光明。
通过梳理,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姑娘内心的愿望,发现想象的依据,为后面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做好铺垫。
(二)关注细节,体会变化
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燃一把,这一细节正是体会小姑娘对幸福渴求的急切之情的切入口。
师:读完这些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一根烧完小女孩又擦着一根。
师:变得果断了,再后来呢?
生:擦着一大把火柴。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师:老师把五次擦燃火柴制成了卡片,你能根据刚才的体验把它们放在黑板上并能体现小姑娘的心情吗?
学生思考并完成板书:
师:带着小女孩的心情变化,同学们随着音乐自由朗读5~9自然段。
抓住文中这一细节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卖火柴的小姑娘的内心,进而进一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三)合作朗读,想象创作
师生合作朗读第5、6自然段,老师读有关现实的部分,学生读幻想部分。
师:通过我们合作读文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段的中间部分都是小女孩的想象。
……
师:你们真会发现,默读7~9自然段,还有什么发现?
通过合作读文学生很容易发现
童话幻想部分情节反复的特点,在读中,发现作者“写”的秘密,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行创造想象。
师:这是一根奇特的火柴划出一道奇异的光,在这道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她赶紧擦着一根火柴,
从文本中发现,顺着文本让学生再上一个新台阶——想象说话。这是三年级学生在课堂练习表达的重要方式。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想象可以更合理,同时也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试着编童话、写童话”做铺垫。读、思、想、说,抓住关键部分,让学生深度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五、交流体会,升华感受“想象”
“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话你的感受”这是课后习题的要求,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的“导航系统”。這一要求与语文课标第二学段的“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相对应。教学时,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反复练读,试着将给同学听,然后再交流自己的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正如汪潮教授所说的那样:“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童话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师:如果在大年夜的夜晚你看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送她一件棉衣。
生:我会送她一只喷香的烤鹅。
生:我会买下她所有的火柴。
……
师: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家?
……
最后汇成一首小诗:
假如
假如在大年夜,
我遇见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会送她一双崭新的棉鞋,
我会送她一块新出炉的面包,
我会买下她所有的火柴,
送她回家,
……
总之,面对长课文、难课文,我们首先要弄清难在哪,然后依据语文要素确定好目标,围绕语文素养的落实,设计有梯度的教学,有的放矢,就能删繁就简,化难为易。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落实“语文要素”,先从读懂开始[J].小学语文教师,2019(4):28.
[2]汪潮.不同文体的教学[M].上海:交通文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