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投入要素对主粮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1-08-05 08:41黄镜池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粮单产劳动力

黄镜池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同时“非粮化”现象呈扩大趋势,耕地“非粮化”率近27%[1],致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乏力,给粮食供给带来压力。如何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缓解粮食供应三高一低的现状是研究重点。在此背景下,对症研究影响产量的因素对提升我国农业产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现有研究多从生产要素投入与农产品成本角度入手,就相关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本文提供了有益借鉴。其中,要素投入视角关注劳动力投入,化肥、农药、农膜等增产性投入,以及机械等省工性租赁作业投入,并在省工性资本投入比重增加,增产性资本投入比重下降,劳动力投入减少等方面取得基本共识[2]。

李光泗考察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差异[3],何蒲明研究劳动力投入对单产的影响[4],均得出劳动投入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因素。王洛忠阐述了保证耕地数量对打破粮食产量制约的意义[5],刘同山则进一步得出耕地流转不畅会降低农业生产率[6]。刘远昇,陈春兰发现化肥用量和种植面积对粮食产量有贡献,而农膜和农药的使用对粮食增产有负作用[7-8]。汪发元认为机械的使用对粮食产量增加有巨大促进作用,并发现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9]。彭继权进一步比较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主粮产量的影响,发现机械水平对主粮影响大小依次为水稻、玉米、小麦[10]。

既有研究大多从综合角度研究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比较同一因素对不同主粮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还有所欠缺。本文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从整体上考察影响三种主粮产量的因素,并进一步比较同种因素对不同种类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为不同主粮增产追加不同生产要素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模型构建

2.1 数据来源

数据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研究时段为2012—2018年,选定主产区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8省作为样本。主粮中稻谷分为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部分地区仅种植其中1~2种,汇编只给出分地区4种稻谷数据,没有总稻谷数据,本文将同一省的不同稻谷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各省稻谷产量、成本数据。

2.2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基于C-D生产函数,本文模型设定如下:

大多研究选用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产值来衡量中国粮食的生产能力。考虑市场价格波动,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能更准确地反映粮食产能。借鉴已有研究选定单位面积种子用量、化肥用量、农家肥费、农药费、租赁作业费、其他物质服务费(农膜费、技术服务费、折旧等)和劳动投入为解释变量。α、β是回归系数,C是常数项,μ是随机误差项。上述变量的主要统计特征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与统计

3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3进行数据分析,选定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表2显示,同种影响因素对于不同作物的影响方向不同,效果显著性也不同。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稻谷:单位面积其他物质服务费用增加1%,单产减少0.04%;单位面积劳动力工作时间增加1%,单产减少0.09%。从作用方向来看,单位面积上的化肥用量、农家肥费、租赁作业费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单位面积产量产生正向影响,增加种子用量则降低产量,选择适当的种子用量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小麦:单位面积上化肥用量增加1%,单产增加0.28%;租赁作业费增加1%,单产增加0.66%;单位面积农药费用增加1%,单产减少0.34%。过量的农药不仅无法保障小麦的存活率,还可能抑制产能。与水稻和玉米不同的是,单位面积劳动力工作时间对小麦单产有正向激励作用。

玉米:单位面积租赁作业费增加1%,单产增加0.25%,增加1%的种子用量,产量降低0.32%。与上述两种作物相比,租赁作业费较之其它因素对玉米的单产作用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玉米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的租赁投入明显提升玉米的种植、收割效率。

综合来看,单位面积上的种子投入量、农药费对三大主粮有负向影响;化肥用量、农家肥费以及租赁作业费有正向作用。单位面积其他物质服务费用和劳动投入对三种主粮的作用方向不同。因此,农户要控制农药使用量与种子投入密度,并针对不同作物投入效用最大化的劳动力与机械比例。

4 政策建议

优化农作物种植布局,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保持现有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升土地利用率能明显提升粮食产量。针对大量农户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种植结构的不平衡问题,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以及农地产权保障能增强农户种粮积极性[11],进而提高产能。

调整农业劳动力供给结构,增加小农户种粮参与度。对于生产资料较为局限的分散经营主体,村组织积极引导其联合,建立集中规模化的高产稳产粮食生产基地。对于农户深度分化、劳动力生产数量短缺的产区,当地政府加大对小农户的扶持力度,实行“引培结合”,实现种粮主体多元化,并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2],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行农业机械技术,培养懂技术的新型经营主体。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80%,但伴随着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操作技能也需不断改进提升。为农户配套先进设备的同时,培养专业化新型职业农民,科学化管理,才能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大力推行综合防治技术,实现农地集约经营。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资源投入过多[13]在短阶段内能提升粮食产量,但长期不仅造成土壤性状恶化和农村水资源污染[13-15],还威胁农产品消费者的健康。须研发推行综合防治技术,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从依靠化肥、农药增产转变至提升粮食作物抗病虫害的性能,不断提高粮食品质和安全等级。

猜你喜欢
主粮单产劳动力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