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替代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研究

2021-08-05 08:40胡非凡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用劳动力粮食

胡非凡,李 勇

(1.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0037;2.中国药科大学 国际医药商学院,南京 210009)

1 文献综述

对于我国“过密化”、“内卷化”的粮食生产模式而言[1],劳动力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农民工流动政策的放开,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不断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劳动力数量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呢?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粮食产出,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可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缓解农户的资金约束,促使农户增加资本投入或采用新的改良品种[2],进而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增强粮食安全[3]。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往往更有可能迁入城市,从而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和素质下降,进而对粮食产出造成负面影响[4-5]。

从要素替代视角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用机械的使用,从而弥补了劳动力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粮食生产[6-7]。理论上来说,由于粮食生产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少的特点,使得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利用机械替代劳动力成为可能。但是,机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劳动力主要取决于替代的难易程度,而我国不同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正是与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紧密相关[8-10]。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如果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那么对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并无显著影响,反而可以改变粮食生产原有的“过密化”和“内卷化”的现状,使得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得到提升。如果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是非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达到“刘易斯拐点”,农村劳动力的成本会快速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定会对粮食产出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还需要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粮食生产投入的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其他要素(如资本、技术等)投入的情况下,粮食产出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在劳动力减少的同时,农户增加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的投入,那么粮食产出可能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增加。因此,在讨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影响时,应该将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纳入考察范围。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而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一般都会增加农户的家庭收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资金约束,为农户购置新的农用机械,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他要素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替代部分劳动力的投入。而这种替代作用又会进一步缓解劳动力约束,从而使得新一轮的劳动力转移成为可能。劳动力转移与要素替代之间的这种正反馈作用,正是粮食产出不断增长的内在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假设2:资本、技术等要素对劳动力存在替代效应,并且这种替代效应有利于粮食产出。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界定

本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指农村户籍的劳动力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生产和服务工作。本文用农民工数量来客观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鉴于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用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数量来作为粮食生产中劳动力投入量的替代变量。本文核心被解释变量——粮食产出,直接用粮食总产量来衡量。在实证分析中,将农用机械的投入量作为资本投入要素纳入模型中,具体用农用机械总动力来衡量。此外,将农村人口年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

3.2 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C-D生产函数,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以上(1)式为基本计量模型,其中:FPt为粮食产量,Lt为劳动力投入,在具体实证分析中,用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数(AEt)或其工具变量——农民工数量(MWt)代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AMt为农用机械投入,RPGt为农村人口年增长率,εt为随机扰动项,t为年份下标。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有关变量取对数。α1表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α2表示机械的产出弹性,α0为技术水平系数。

本文粮食总产量、农民工数量、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数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库;农村人口年增长率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农用机械总动力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7》。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影响的初步分析

为了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的具体影响,在基本模型(1)中用农民工数量代入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lnMWt的回归系数为0.685 9,P值为0.000 0。

表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总产出影响估计结果

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会增加0.685 9个百分点,并且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因此,从总产量角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有利于我国粮食产出的。

从生产要素的角度来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能会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产生影响,而后者又会进一步对粮食产出产生影响。因此,在基本模型(1)中,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变量作为粮食生产中劳动力投入变量的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参数估计,其结果如表2所示。从第一阶段估计结果可以看出,lnMWt的回归系数为-1.577 9,P值为0.000 0。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降低1.577 9个百分点,并且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从第二阶段估计结果可以看出,lnAEt的回归系数为-0.434 7,P值为0.000 0。这说明,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下降1个百分点,会导致粮食总产出上升0.434 7个百分点。综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出会增加0.685 9个百分点。

表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影响2SLS估计结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粮食产出的内在影响路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导致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而劳动力投入减少则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导致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减少,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直接结果。而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的减少为何会对粮食产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虽然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了,但是正是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为增加其他替代要素的投入创造了条件,而替代要素的增加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有利于粮食产出。

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影响机制分析

在基本模型(1)中,用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力投入变量的替代指标,用农用机械总动力表示资本投入量,利用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重新进行参数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投入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估计结果

可以看出,在样本考察期间,劳动力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为负(系数为-0.124 8),并且在10%的水平显著;机械投入对粮食产出的影响为正(系数为0.459 2),并且在1%的水平显著;技术水平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同样为正(常数项系数为8.284 5),且在1%的水平显著。也就是说,在劳动力、机械及技术这三种要素中,劳动力投入的减少会促进粮食产出,而机械投入的增加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样会对粮食产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选择1992年作为时间节点,将总体样本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前,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337 5,说明劳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456 3,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增加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显著降低粮食产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之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之所以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可能是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为增加其他替代要素的投入创造了条件,而替代要素的增加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

表4 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后各要素对粮食产出影响估计结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客观上需要增加其他要素的投入以替代劳动力,从而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资金约束,从而为增加其他替代要素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关注的重点是要素替代的结果,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其他要素(机械、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是否促进粮食产出。

①从农用机械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来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前,机械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出增加0.276 8个百分点,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机械投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粮食产出增加0.332 8个百分点,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机械投入的粮食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显著性也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从机械投入的绝对量来看,1978—1991年期间,农用机械总动力年均为2 079亿W,而在1992—2016年期间,农用机械总动力年均为6 792亿W。因此,无论是绝对量还是产出效率,农用机械投入的增加都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出。也就是说,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但是增加了替代要素——机械的投入量,并且使得后者的产出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粮食产出。

②从技术水平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来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前,技术水平系数为135.4[(exp(4.908 5)],P值为0.063 0;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技术水平系数为384 077.6(exp(12.858 6)),P值为0.000 0。这说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前,虽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粮食产出,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技术对粮食产出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也就是说,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减少,但是替代要素——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粮食产出。

5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大以及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客观现实,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粮食产出这一基本问题,从生产要素替代视角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减少的同时,加速了资本、技术等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并且促使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粮食产出效率显著提高,因而对粮食产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农用劳动力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农用机械发展
2020年7月全国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产量表
我的粮食梦
农用履带式底盘技术及衍生产品概述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