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芳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应紧扣目标,制定明确的课时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提供帮助,让学生顺利展示学习成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感受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传统节日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该单元中,《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了综合性学习任务。《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提示学生适时梳理和交流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并讨论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课文学习结束后,教材还布置了两项任务:一是用文字记录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二是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如何落实以上内容呢?对此,笔者展开了相关探索和实践。
一、緊扣目标,精准定位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活动提示,教师要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可设置“活动导学”“交流反馈”“成果展示”三个板块,并针对活动总目标,制定不同的课时目标(见表1)。
二、巧用教材,自主探究
统编教材在主题的统领下,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形成了“任务链”。活动提示、课后习题、泡泡等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提供了资源,给出了方向,都可以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支架。另外,教材中还常常有表格、时间轴、思维导图等非连续性文本出现。它们概括性强、醒目、简洁,能直观表达编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例如,《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根据这个提示,教师可展开如下教学。
【片段一】
师: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给大家一个温馨小提示:可以“节日的装饰”“节日的活动”“节日的美食”为标准来分一分。
(学生交流分类情况。节日的装饰:贴窗花、贴福字、贴春联、挂年画……节日的活动:逛庙会、拜年、给压岁钱、守岁……节日的美食:年夜饭、年糕、饺子、春卷……)
师:你们看,春节的这些习俗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几位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春节的习俗进行了调查,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介绍并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如图1、图2)
师:这两位同学真能干。我们来采访他们。这么多的资料,你是怎么收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收集资料的途径:亲身经历;询问家人、朋友或老师;看电视节目、课外书,通过互联网查阅信息……)
师:以后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向这两位同学学习,要学会通过多个途径来收集资料,并用画图、编手抄报等形式来整理相关资料。
通过“理春节习俗”这个语文活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有序地“导学”,让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的学生不再茫然,也为他们随后自主收集、整理资料提供了可以模仿的范本。
又如,《纸的发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纸的发明、改进过程,课后习题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信息。在开展对传统节日的调查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时间轴”来梳理传统节日的前世今生(如图3)。
利用时间轴,学生就能把端午节的历史演变介绍得清清楚楚,既锻炼了梳理信息的能力,又锤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指向明确、信息量大,能让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更富现代气息。
三、重视体验,加深认知
当下,很多学生热衷过“洋节”。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洋节”通过宣传、包装、造势和各种活动博得了学生的青睐。他们对传统节日接触得少,了解就有限;了解不多,认识就不全面,更谈不上亲近喜欢。综合性学习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可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
比如,一名学生在调查春节习俗的时候,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对比整理,不同之处一目了然(如图4)。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发现,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片段二】
师:2020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我们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很多春节的传统习俗也悄悄发生改变。细心的你有没有留意到呢?
生:年夜饭没有在饭店里吃,一家人在家里自己烧。
生:我们用打电话、发微信的方式给亲人拜年。
生:舅舅给我发了一个电子红包。
生:春节里我们没有走亲戚,在朋友圈里互动。
师:这几位同学都发现了春节习俗中那些变化。可是无论怎么变,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你知道吗?
生:无论哪种拜年方式,我们对亲人的新年祝福是一样的。
生:在哪里吃年夜饭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
师:说得真好!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和纸,一起来写“福”字,把美好祝福送给武汉,送给那些奋斗在抗“疫”前线的英雄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历史中走来,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创新。这也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有迹可循的路径。“为武汉祈福”的体验活动更是激起了学生内心美好而纯真的情感,他们自然明白:春节“贴福字”这个习俗既表达了祝福与期盼,又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可以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如:和家人一起制作舌尖上的端午美食;自制元宵花灯、端午香囊;动手写春联、剪窗花……“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活动,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四、多元表达,展示成果
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写一篇习作,并展示活动成果。成果的呈现方式一定要与单元语文要素契合,要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整体考量。
(一)书面表达有梯度
实现“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这一目标需要分几个步骤。学完《古诗三首》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过节资料;学完《纸的发明》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梳理不同时期传统习俗的变化;学习《赵州桥》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过节情景,将片段写具体。等到最后展示的时候,学生把之前的学习成果串联起来,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习作。
(二)成果呈现有活力
时下多媒体资源丰富,各类App也早已深入人心。那么,传统文化是不是可以借力互联网进行传播和展示呢?除了教材中提到的成果展示方式,教师可尝试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比如利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制作展示春节美食和写福字祈福的视频,发到各种网络平台上。运用恰当的宣传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学生会发现,利用多媒体传播推广传统文化更快捷,也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化的表达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与听、说、读、写、画等方式的融合过程中传播文化,水到渠成地实现“文化”的化成之功。
总之,统编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学生了解、感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帮手。教师要学会做有心人,及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语文课堂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桂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语文,2019(1/2).
[3]景洪春.統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探寻[J].小学语文,2020 (1/2).
[4]唐芙蓉.统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2019(73).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