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英
【摘要】英语报刊阅读走进初中英语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应关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本文首先介绍报刊阅读走进初中英语课堂的理论依据和作用,然后以Danger from the Sky教学片断为例,探究如何在报刊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报刊阅读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肯定了原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上,经过提炼,进而提出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英语课程要从抓语法和词汇的低效率教学中解放出来,“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融汇贯通和有效利用,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用”。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以课本内容和课后阅读习题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新课标》提出新时代的英语教学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和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英语报刊阅读可以作为拓展类或选修类课程开展。
二、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初,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原理与实践》中提到的“语言监察”理论由五大假说组成。其中,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为教师选择英语报刊作为教学资源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输入假说理论
克拉申(1982)认为,语言材料的输入必须具备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趣味性和关联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足够的输入量(adequate input)。只有当学生的语言输入材料能够达到一定的量,且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才能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新的语言知识。英语报刊题材广泛,语言精练,图文并茂,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密切相关,正好具备以上四个特点。
(二)情绪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语言习得者其实并不能全数吸收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他们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个人性格、情感状态等都会对语言的输入形成一种过滤,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英语报刊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基础水平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减少学习屏障,建立学习自信,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初中英语报刊阅读的作用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英语报刊与其它教学资源相比,语篇类型更加丰富,说明文、议论文、影评、网页、漫画等全覆盖;题材上涵盖了政治、科技、文娱、环保等;语言上更现代性,更新颖,更原汁原味。如,《21世纪英文报·初中版》第597期 Find our way around (我国北斗卫星规模超过美国GPS),一篇科技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科技英语的同时提升对祖国的爱国热情。第600期Inspired by a lovely fall day (《暮江吟》唐·白居易 )让学生有机会品味英文版的中国古诗,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长期浸润式阅读,可以扩宽知识面,扩充词汇量,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弥补传统教材的局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材属于静态教学资源,内容相对稳定,因此,在时效性、趣味性、话题性方面有所欠缺。英语报刊一般都是周刊,具有非常强烈的前瞻性和时代性,也有一定的评论、报导性,知识与观点、题材与形式具备多元化特点。同时,初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内容和版面均是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而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特点,更容易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596期Just don't want to work (如何克服拖延症),跟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第617期Remembering a legend (科比:不说再见),传奇巨星的陨落立刻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617-622期用大量的篇幅全方位报道Covid-19,时效性和话题性兼备,让中学生对该疾病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生通过阅读报刊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延伸了传统教材的内容,是对传统教材的最好的补充。
四、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21世纪英文版·初中版》Danger from the sky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旨在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教學内容是东莞学生们十分熟悉的热点话题“高空抛物”。本篇文章从一个个案扩展到一种社会现象,从公民的个人安全意识上升到责任意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储备还不足,对社会新闻类的题材也不太熟悉,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一)开展情境教学,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习得者无论哪种方式的语言应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语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片断1】
在读前环节,笔者通过播放一段高空抛物造成人员伤亡的视频,让学生对高空抛物的危害有了直观的印象。紧接着,笔者开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