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沧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与普及下,小学教育不仅需要传授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德育重要性,探索当前形势下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素质教育;思想道德品质
小学作为一个人的启蒙阶段,对其进行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考虑到当前新形势的要求,以此为前提加强小学德育,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一、小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小学德育,其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不谋而合,为此,加强小学德育的意义之一就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率。具体而言,小学生的思维及行为意识均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小学德育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还能够使其逐步形成较高的品德素质,在推动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方面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内容、实施方法都与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高质量的德育能够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效加强小学德育的途径
1.充分发挥教师典范作用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外加学校学习生活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使其对教师具有较强的崇拜感和依赖感。为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學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典范作用,在潜移默化的方式下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具体而言,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约束自己在教学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言论,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细节处的德育,例如,言出必行等,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交流的平等性和有效性,不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和信任度,进而扩大自身影响力。而且,在教育学生时,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理解问题,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进而加强德育的实施效果。另外,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基于实际情况开展德育,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影响学生的心理、思想和道德。
2.基于课堂教学加强德育
不同于其它教育,德育应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不断强化其持续性和系统性。所以,应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体而言,在结合各门学科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应立足于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其知识背景、历史和意义等内容挖掘各学科知识中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加强该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同时,学习到良好的德育观念。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例如,利用典故培养学生乐于助人、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事原则。同时,典故的使用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以及隐含的德育知识。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唯物主义相关理论、观点渗透到教学活动和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客观看待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总而言之,教师可以结合各个学科开展德育工作,打破教育局限性,扩大该教育的覆盖范围,实现各学科知识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态下全面发展。
3.依托于实践活动加强教育
开展小学德育时,教师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拓展教育渠道,组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不断丰富其认知和思维,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例如,在建军节或是五四青年节等具有教育性的节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烈士陵园,并生动地讲解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维护国家安全、努力学习的意义,进而为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使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觉承担责任等各方面素质时,应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目标,例如,团结互助、脚踏实地、保护环境、拾金不昧等,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促进其经验内化,从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与学生发展、素质形成、行为培养等各个方面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势和社会环境下,通过结合学科教育、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发挥教师典范作用等,加强德育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达盛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25):111-112.
[2]刘挺辉.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新一代,2021,25(3):107.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