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线上“话题式教学法”实施策略*

2021-08-03 06:12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纤夫美术作品教学法

任 昱

(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浙江 湖州 313000)

2019年冬,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为控制并战胜疫情,教育战线积极响应“空中课堂”专项行动,落实“停课不停学”方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美术线上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深刻内蕴。同时,结合疫情的严峻现实,精心设计有特殊意义的话题内容,极大地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一、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涵义及其意义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正在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核心素养”转变。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需要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由传统的注重“双基”转变为关注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培养美术学科思维的同时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标中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欣赏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养成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本文所述的线上“话题式教学法”,正是基于“核心素养”而提出的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目标。

“话题式教学法”由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布鲁纳发现法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发展而来,是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话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构建,养成学科思维。吴航飞在论述美术学科的“话题式教学法”时强调:“师生围绕话题的即时性、独特性和审美价值展开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1]周春花在论及“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时也提到:“师生须在实际生活中提炼话题,使其兼具心理学和社会学内容。”[2]本文所述线上“话题式教学法”是在疫情期间以线上教学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生活内容相结合而提炼出新话题,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理解和欣赏多元的丰富文化。通过教学相融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当代中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文化视野,且有较多机会参与审美与社会生活实践。在初中美术线上教学中采取“话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激发学习热情,使积极参与线上互动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话题式教学法”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充分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有效性。适当的话题设计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更好地契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涵。由话题而展开的美术欣赏课结合新的话题,使教学实践产生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广的延伸性,这必然有助于强化学生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后拓展并自主探索美术学科的其他领域,从而养成一定的“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能力。因此,结合疫情下的特殊学情,在积极吸纳线下面授长处的同时,在美术线上教学中利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创设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积极采取“话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二、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线上“话题式教学法”应该如何实施呢?我们知道,线上教学因利用网络而不受地域限制。首先解决了因为疫情防控不能聚集上课的问题;其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回放教学视频来自主学习,而且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虽然没有线下面授时师生之间有效、及时交流,但是线上课堂不会有吵闹的杂音,老师可以全身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讲课变得更有趣味。鉴于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身心特征和课时安排,以一堂线上微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美术欣赏的方法》为例来加以阐述。选用的教学材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的优秀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结合四步欣赏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进行教学,“探究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社会的现实矛盾、画家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3]比照新冠疫情,以“苦难背后是坚韧,风雨过后是彩虹”为立意,强调苦难与坚韧交融,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关注身边的战“疫”美术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深切感受到美术学科的力量,以此来提高其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两方面的“核心素养”。

“审美判断”是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文化理解”则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作品背景的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理解学生的生活和社区的当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作品内蕴的探讨,既联系历史背景又联系当前社会生活现象。”[4]关注学生群体,探究美术作品怎样影响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怎样反映社会变革。线上“话题式教学法”中的话题是灵魂,在具体实施时,从引出话题、了解话题、分析话题、深化话题四方面进行教学。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收效良好。

(一)在情境创设中引出话题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是感受和认知文化并与社会情感产生共鸣。课程的导入没有直接引出话题,而是通过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融入美术课堂,逐步实施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线上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例如PPT的精美排版、图片素材的高清细节、音乐视频的多重视听效果等。采用作品初赏和音乐渲染带领学生迅速、直观地进入教学情境,让其在无法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情况下也能拥有生动、多角度的课堂环境。这时的课堂也应该是“对象化的”。“强调课堂教学的‘对象化’,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师所教尽可能地转化为学生所得。”[5]随着课堂教学的具体开展,层层递进地建立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关心社会。

课程的导入部分,开门见山地直接展示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该作品画面描绘的是俄罗斯涅瓦河畔一群拉货船纤夫的苦难者群像,随即播放与作品同名的音乐来渲染气氛,在浑厚的男声合唱中展开教学。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同时,通过欣赏这件作品,让学生学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去欣赏其他作品。列宾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代表人物。这个画派的特点是广阔、真实地展示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露其现实矛盾。列宾就是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本课在课件设计上精简直观,主要以文字标题和高清作品图片导入,直观地吸引学生关注画家和作品,同时产生探究列宾画笔下俄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兴趣。

(二)在背景介绍中了解话题

线上“话题式教学法”区别于其他的教学法的地方,在于注重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背景解读和学生的课前预习,通过师生互相展示的形式去引导学生了解话题。融合传统课堂与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探索教学内容。教师讲授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主题或相同情境的美术作品,概括讲述美术作品中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情境。美术教学要依托生活中的话题才更具生命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持续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适当的背景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生活的观察、体验与共情,为后续对美术作品的深入赏析学习打好基础。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主题内容、风格表现,都与当下学生实际生活有距离。该作品主要表现纤夫们的苦难,讲述的是俄罗斯封建剥削势力与农奴们的矛盾。纤夫们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苦于没有土地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列宾与纤夫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他感叹于风光旖旎的华丽都市贵族与现实苦难的劳苦纤夫之间强烈的对比,绘制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并以此为基础完成这幅作品的创作。当下,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对苦难的观察与体验和对现实生活的比照和理解。线上网络教学将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带到学生面前,有效串联课堂。课件在背景介绍环节精心思考,设计一页包含的3张图片的PPT:列宾的油画像(图1)、涅瓦河的景致(图2)和纤夫的局部特写(图3)。介绍这3张图片,均有着丰厚的内蕴。通过介绍列宾、巡回画派的批判现实主义和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向学生展示列宾创作时的构思。从灵感初现、深入生活、记录写生到创作完成,逐步渗透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赏析战“疫”等等美术作品作好铺垫,埋下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的种子。

图1 列宾的油画像

(三)在深入赏析中分析话题

图4 四步欣赏法

目前很多微课仅仅是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在网络上的影像呈现。如果仅仅用微课就想达到线上教学预想的理想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在线上课堂的交互式体验。借助班级“钉钉群”发布直播课或录播讨论课,充分发挥同步课堂、弹幕答题、讨论展示等网络教学的手段以促进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目标完美实现。有效地开展线上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关键要把握深入赏析分析话题这个核心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对作品深入进行赏析,根据形式美法则促使学生去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以此来判断多元文化艺术现象,表达阐发学生个人的主观看法。引导学生从最初的视觉感受(描述)、专业的美术语言(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解释)、作品的审美价值(评价)四方面分别进行讨论。(1)描述。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感性、直观的语言表达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象符号特性;(2)分析。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色彩、构图、视点、设景四方面的美术知识深入学习,从专业视角去理解话题式作品的画面处理和细节刻画;(3)解释。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作品中的视觉形象符号,理解画家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现实意义;(4)评价。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捕捉画面细节促使其深入思考不同作品间的文化差异,评价环节是对作品的再欣赏和总结,由此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欣赏学习。学生获得分析话题的成功体验感和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画家的艺术主张与作品的风格特点,促使学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升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这些核心素养,为课后拓展的自主欣赏打好了基础。动手不再是唯一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方法、选择多个角度、运用多种美术语言去分析理解话题式的美术作品,更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重点。学生因疫情宅家期间,工具材料往往不足,实施线上“话题式教学法”进行作品欣赏,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憾。

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寻找和预设话题很重要。“讨论话题可来自教材本身带来的思考,也可来自教师的引导。”[6]而且话题的提炼应强调现实性、针对性、探究性和创意性。在描述环节中,教师可提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尝试描述画面中11位纤夫的表情和动作,同时选择其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动态模仿,感受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说看到蓝天白云、沙滩被烈日灼晒的焦黄、远处豪华的大船和仅露出一点蓝色的河水。还有作品的主角11位拖着沉重脚步、拉着纤绳、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纤夫。作品画面中有老者也有年轻人,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眼睛深陷的纤夫,其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出对艰苦生活的无奈。

在分析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从已掌握的色彩、构图、视点、设景(图5)四个要点展开学习。也可以开展同步课堂班下的班、组或彼此间的在线讨论活动,掌握红衣少年和白衣男子用注目的红白两色将人物分为三组。深色人物矗立在冷色调的天空和暖色调的沙滩中间,作品在色彩上构成强烈对比,烘托人物的戏剧性;画家利用沙滩河湾的特殊地形、人物视觉上的高低错落及身体向前倾斜的动态,使得纤夫们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黄色高起的底座上,独特倒三角构图让画面呈现出向前的动态,增强其空间感;作品画幅不大,但低视点、大视角的设计和狭长的横幅,促使这群纤夫的队列更显宏伟壮阔;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十分凄寂,中景是那队穿着破烂的纤夫拉着货船的沉重步履,远景则是豪华的船只孤立在一大片蓝天之下与中景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5 分析环节的四个要点

在解释环节中,教师提问“红色代表了什么,少年象征着什么,老者又象征着什么,作品本身想要传递的又是什么”等,学生通过再次观察画面中少年和老者的形象做出判断和理解。当时俄国的劳动人民长期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下,境遇十分悲惨。列宾非常注重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画中每个人都是典型的俄罗斯劳动者形象。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想性和视觉的绘画性,充分体现了巡回画派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和特点。

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向学生缓缓叙述:“这件作品虽然距离同学们的认知遥远,但通过这幅作品的学习,我们还是能够为之动容,画面还有哪些细节传递了画家对劳动者苦难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呢”?学生可以思考并作出小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表征了俄罗斯大众的苦难。列宾是一位兼具民族性和贫民情怀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然带给观者强烈的震撼。

(四)在课后拓展中深化话题

依据拓展部分美术作品与教学部分美术作品话题的一致性,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话题与实际生活话题相结合,设计出有别以往的新话题。作为课后拓展内容,借助各类在线平台,筛选出适合学情的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层次。课后拓展是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升华,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延伸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美术学科的其他领域,为单元教学整合提供实践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学生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源于生活,扎根生活,生活也需要艺术。促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由单一的感知、体会上升到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真正提高学生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在疫情防控时期,我国广大的医护人员如同战士一般奋战在抗疫前线,就如同纤夫们虽然饱经风霜、苦难重重,却仍是目光坚毅,对生活抱有热忱。有良知的艺术家也如同列宾一般扎进生活的现实土壤,用艺术的语言和激情去创作。作为拓展部分,将疫情主题融入网络教学,促使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家国情怀。师生互相分享疫情下画家们的战“疫”美术作品。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创作角度,提升学生上网课的兴趣,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适时向学生布置课后拓展内容“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欣赏作品”,将更多的美术学科知识拓展交给学生,并温馨提醒可以将欣赏学习的成果上传“钉钉群”,与其他同学一起展开网络评价活动。

三、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积极影响及其启迪意义

开展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效果突出,影响明显。它对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以及彼此间的互动,不但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常态化教学也有启迪意义。

(一)对课堂的影响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美术学科教学的进行都要依赖于课堂。开展线上“话题式教学法”,课堂的氛围会更加活跃,课堂的内容可以更加多元。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沉闷的传统课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吸引了学生关注。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展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得上课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更加精彩。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元体现在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教材内容会更多地涉及生活实际和社会文化。对课堂性质的影响体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社会生活、自我的批判性认识。话题可以由师、生来选择其感兴趣的艺术内容,也可以选择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二)对教师的影响

开展线上“话题式教学法”也“必然影响到教学主导的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提升,对其教学思路亦有改变。”[7]

1.提升教学能力

线上“话题式教学法”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专业的鉴别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话题的甄选、知识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对话题的适时性、独特性和审美价值上的思考,更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2.改变教学思路

线上“话题式教学法”会带来很多以往传统课堂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超容,学生的认知程度还无法完全辨别其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教师更为大胆地进行引导。这样的偶然性也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师适时生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断创新教学设计。

(三)对学生的影响

这种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为学习身份的转变和积极寻求自主展示上。

1.学习身份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分享话题、参与话题、讨论话题、评价话题。这种身份的转变不仅体现着“核心素养”的要求,更使学生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审美和创新创意能力。

2.积极自主展示

线上“话题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舞台,让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勇于展示自己对于话题的独到见解。让更多的同学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中收获到肯定与鼓励。

基于“核心素养”新课标体系的初中美术线上“话题式教学法”是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产生的。它的实施首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为有效、更有活力;其次有利于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断提高自身创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身心都能够获得健康成长。另外,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实现了从知识积累向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从实践拓展向综合人格素养的提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新课标体系的初中美术线上“话题式教学法”,对普遍性的常态化教学也有启迪意义。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控好丰富的教学资源,匠心独具地巧妙设计,在美的学习和欣赏中,有效地共同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纤夫美术作品教学法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纤夫号子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丰子恺送画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