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洁,李晓忠,闵 月,许秋艳,董永超,陆 敏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儿科,江苏 苏州 215153 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江苏 苏州 21500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侵犯儿童心血管系统为特征的疾病,其往往伴随着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脏病变等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5d以上的高热、咽及扁桃体充血红肿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目前,大约有25%的 KD患儿在早期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患儿心脏的缺血性坏死[2]。该疾病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扩张,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具有一定关联,因此临床上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发现,有利于患儿接受合理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3]。现阶段,KD及有无CAL的诊断主要以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为标准,部分医院一般较少采取相关血清学指标辅助诊断,因此会导致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儿诊断时间过久,部分患儿在确诊时已出现CAL,因此利用相关可靠的指标来早期诊断KD具有重要意义[4]。相关研究已发现HRV指标及血清PCT水平对预测KD患儿是否出现CAL具有一定价值,其已成为临床上预测KD患儿是否出现CAL的一大研究热点[5]。本研究旨在探讨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与PC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8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可分为A、B两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40例,男性健康儿童27例,女性健康儿童23例。A组患儿年龄分布:1~5岁,平均年龄为2.24±1.84岁;B组患儿年龄分布:1~5岁,平均年龄为2.47±1.42岁;对照组儿童年龄分布:1~5岁,平均年龄为2.48±1.56岁。三组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发热时间(两组患儿)等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此研究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三组儿童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患儿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川崎病诊断标准[5];②患儿年龄≤5岁;③持续性发热时间≥5d,且临床资料可靠。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儿;②含内分泌及血液疾病的患儿;③近期服用过抗生素或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患儿。
1.3检测方法
1.3.1HRV指标的测定:三组儿童入院后均使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系统(江苏德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检测,根据儿童的24h窦性心律来进行HRV指标分析。由此可得到:①HRV时域指标:相邻N-N间期的差值>50ms的心搏数的比例(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exceeding50m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 PNN50)、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RMSSD)、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sinus N-N interval,SDNN)及记录数据中每5分钟 N-N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n of the N-N interval,SDANN)。②HRV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power,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power,HF)、低频/高频(LF/HF)及极低频功率(very low frequency power,VLF)。
1.3.2PCT水平测定:三组儿童均于入院24h内抽取2.0mL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PCT水平,总计检测3次,并记录其平均值。对于特殊PCT异常儿童需待期体温平稳后进行再次检测,其中血清PCT浓度>0.5ng/mL为阳性。
2.1三组儿童HRV时域指标比较:结果显示,A、B两组川崎病患儿的HRV时域指标(PNN50、RMSSD、SDNN、SDANN)均低于对照组正常儿童(P<0.05),且A组患儿各项HRV时域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儿童HRV时域指标比较
2.2三组儿童HRV频域指标比较:结果显示,A、B两组川崎病患儿的HRV频指标如LF、HF及VL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LF/H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儿LF、HF及VLF均明显低于B组,LF/HF值较B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儿童HRV频域指标比较
2.3三组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据检测结果显示,A、B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组患儿血清PCT水平(2.85±1.28ng/mL)较B组(1.26±0.93n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
2.4两组患儿血清PCT阳性率比较:A组阳性率(69.05%)明显高于B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血清PCT阳性率比较n(%)
目前,KD的致病机制尚是未知的,由于该疾病主要以机体部分血管特异性炎症为病理改变[6],且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肤、黏膜及淋巴结损害,可推测KD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紊乱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异常分泌密切相关[7]。KD患儿体内相关白细胞处于高激活状态,可产生大量的细胞炎症因子,加快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会引起内皮细胞的严重损伤及功能障碍。冠状动脉损害(CAL)是KD患儿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早期若不及时治疗,晚期可导致患儿猝死[8]。相关研究发现,于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CAL的发生率,但依旧有大约20%的KD患儿对该药剂不敏感,导致这部分KD患儿发生CAL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上探寻CAL的易感指标,将有利于对KD患儿进行及时干预和全面治疗,从而显著降低CAL的发生率[9]。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bility,HRV)是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可的一种无创性自主神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其生理学基础是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综合调节[10]。现阶段,HRV是检测血管及心脏功能絮乱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可预测与自主神经活动有关疾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同时HRV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在评价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及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健康状况下由机体甲状腺C细胞产生,在正常机体中水平极低,正常儿童血清PCT浓度<0.5ng/mL。目前,PCT是临床上用于评价机体感染的一个可靠的预测因子,特别在急性血管炎综合征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PCT水平变化和KD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通过探讨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HRV)与PC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价值发现:川崎病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HRV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合并CAL患儿HRV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无CAL患儿。充分体现了HRV在诊断KD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依据HRV各项指标的变化在早期较准确地将KD患儿确诊,同时HRV可较准确的预测KD患儿是否合并CAL,从而为患儿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同时KD患儿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合并CAL患儿的PCT阳性率(69.05%)明显高于无CAL患儿(45.45%),说明了PCT作为一种预测因子可较准确判断KD患儿是否发生CAL,且PCT水平与HRV在诊断K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均是预测CAL的可靠指标。
综上所述,KD患儿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和PCT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二者在预测冠状动脉损伤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相较于常规的临床表现诊断法,这两项指标能在早期对患者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可作为临床上辅助诊断KD和有无CAL的可靠指标,进而及早干预KD患儿病情的进展及CAL的发生,可有效减轻后期心脏功能受损程度,因此HRV指标和PCT水平用于诊断川崎病及川崎病合并CAL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