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健,张皓然,王 枫,刘艳伟,李 莎,杨绍石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大、中型动脉的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通常同时伴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然而它们通常有共同发病原因,有文献报道[1],颅内及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随着对冠心病诊断方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冠状动脉造影的替代方法,寻找无创、更准确、更方便的新方法来评价冠心病。因而,通过颈脑一体化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检查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病变,来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1.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我院心脏内科冠脉造影(CAG)对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186例进行检查,其中男性105例、女性81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4±7)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数量将被检查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7例(冠状动脉狭窄≤2支);B组: 89例(冠状动脉狭窄≥3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标准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狭窄程度在70%以上。A、B两组入选被检查患者排除标准:①确诊急性心梗者;②以往行冠脉血运重建者;③感染性疾病者;④先心病者;⑤严重肝、肾等慢性疾病者;⑥既往行颈动脉手术者。所有患者均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 法
1.2.1颅内动脉血管检查:采用德国DWL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TCD),探测颅内动脉血管采用2MHz、4MHz探头,利用超声波穿透的颅骨检测声窗(颞窗、下颌下窗、枕窗),进而来获得颅内的11支主要供血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内段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指标,得到被检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频谱形态、搏动指数PI,采集记录并存储所获得的图像。
1.2.2颈动脉血管检查: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HI VISION Aviu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选取探头频率5.0~13.0MHz线阵探头、4.0~8.0MHz凸阵探头,采取纵、横扫查方式,进而来获得颅外的8支主要供血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的血管壁情况,查看并记录检测血管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的所在位置、斑块的大小、斑块的数目、斑块的形态以及斑块的回声强度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指标(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在血流速度的测量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普勒的校正角度≤60度。测量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颈动脉超声图像可观察到两条亮线,一条是管腔的内膜界面前缘,另一条则是中-外膜界面的前缘,二者之间的间距即 IMT),正常IMT<1.0mm,增厚:1.0≤IMT<1.5mm,IMT≥1.5mm即为斑块,多发斑块的数目为≥2[2,3]。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的分级[9]:轻度血管狭窄(<50%)、中度血管狭窄(50%~69%)、重度血管狭窄(70%~99%)、血管闭塞,综合所检测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等参数来判断所检测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①颅内动脉血管:轻度血管狭窄:(90cm/s≤Vm<120cm/s);中度血管狭窄(120cm/s≤Vm<150cm/s);重度血管狭窄(Vm≥180cm/s);闭塞为沿所检测的动脉血管主干未检测到连续的血流信号。②颅外动脉血管:轻度血管狭窄(PSV<155cm/s,EDV<60cm/s);中度血管狭窄(155cm/s≤PSV<230cm/s,60cm/s≤EDV<100cm/s);重度血管狭窄(Vm≥230cm/s,Vm≥100cm/s);血管闭塞则血管内无血流信号。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研究处理以及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数和等级资料用n(%)描述,组间计数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一般资料分析:把A、B两组的患者按照每合并其中一种导致血管的危险因素(性别、吸烟例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尿酸、脑梗死)则计1分,然后累积出被检查患者的危险因素的计分,比较A、B两组间危险因素的计分,F=0.183,P=0.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分析
2.2颅内-外动脉的狭窄:A、B两组被检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性病变的检出率为B组高于A组,P值分别为0.003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A B两组冠心病检测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
2.3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总体的被检测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性病变的狭窄率,A、B两组被检测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性病变的程度为B组高于A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5,但是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管,A、B两组比较则B组检出率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见表3。
表3 A B两组冠心病检测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比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个全身性、系统性疾病,主要侵犯人体内的大、中动脉,尤其对颅内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损害极为严重[4]。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过程,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几十年内隐匿发展[5]。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脑梗死和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动脉内膜受累后经历脂质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导致动脉中层逐渐退变和钙化,在此基础上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标志,不仅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而且愈来愈多的使用于预测冠脉动脉粥样硬化进展[7],而且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性病变的发生与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性病变的发生常常同时存在。Caitano-Fontela等[8]显示,老年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相关性。Bruton等[9]报道,颈动脉生理结果特殊,血流较大、流速较缓,与冠状动脉结果相似,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
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性病变与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性病变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性别、吸烟例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糖尿病、尿酸、脑梗死)。所检测的患者中,危险因素所占越多,血管动脉粥样性病变越重。因此,积极控制和治疗各种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并延缓心、脑血管性疾病的进展。
被检测的186例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及其累及的血管支数的增加呈正相关性。另外,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以清楚地动脉态观察造影剂在冠状动脉血管充填的全过程,可对冠状动脉狭窄作出全面的评价,但其有创、重复性差、价格昂贵,还存在着一系列并发症(如血管痉挛、夹层等)不易于患者接受,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颈脑联合超声检查,其简单易行、重复性高、无创、价格便宜、易于患者接受。
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存在着多种的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的检查来确定颅内-外动脉血管性病变的情况,从而来评估冠状动脉血管性病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做出积极提示,还可以对冠状动脉的狭窄性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被检查患者的预后做出积极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以及可实践性,并能对临床的早期预防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早期治疗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及积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