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的思考

2021-07-30 03:08陈丽丽游名扬李文静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科技视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职校证书工业

陈丽丽* 冯 晋 游名扬 李文静(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言

高职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1,2]。高职院校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在职业教育中引入“1+X”证书制度,不仅对高职校新专业的开设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还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是提升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 “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1.1 指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工业机器人专业作为高职校的一门新专业,课程教学发展方向、教材、教法都不明确,都处于摸索阶段。“1+X”证书制度的出台,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曙光。“1+X”证书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关联,改变传统“重学历、轻技能”的培养模式,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必朝着培养环节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为机器人应用领域提供复合型技术人才。

1.2 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近两年兴起的,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技术专业,实践性极强。学生毕业后就业面也较广。然而,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相关工作,究其原因,该专业学生缺乏实践技能,且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度、广度远不够,不能掌握多项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质量较低。“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有效解决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3]。因此,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必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挂钩,高职院校需鼓励学生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 高职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培养效益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对工业机器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然而,在开设工业机器人新专业上,许多高职院校缺乏经验,培养出的人才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相差甚远,校企合作力度不够,专业人才培养效益不高[5]。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上;二是在工业机器人的课程建设及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参与度远远不够,前者仅是提供给学生较短时间的实践机会,后者是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2.2 师资力量急需加强,专业课程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工业机器人是涉及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技术附加值比较高的设备[6]。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普通本科院校也没有定向培养对口专业的教师。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主要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从本科高校直接招聘的硕博应届生,另一部分则是从其他机电相关专业的在职教师中选拔而来,前者虽然学历高,理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但缺乏实践和教学经验;而后者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由于工业机器人专业属于跨学科新专业,需要教师重新掌握其他多门学科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案。许多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上显得不足,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理论及实践技能相当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

2.3 专业教学模式机械,现有模式创新角度有待改变

目前市场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职校开设了该专业。但目前很多高职校在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上几乎没有创新,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且存在一些高职校为了规避学生操作机器人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实际操作工业机器人,学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激发,缺乏主动性。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时几乎没有实践经验,需要从零开始,间接增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社会负担。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急须大胆创新。

2.4 教学内容轻实践,实训设施场地投入有待加大

高度实践性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需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真正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然而,与事实相反,大部分高职校教授的理论知识陈旧,实践内容缺乏创新性,导致工业机器人教学内容滞后于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进程。与此同时,大部分院校“产教融合”意识不强,忽视校企合作对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此外,高职院校有限的教育资源,也制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发展,如实践学习和锻炼平台场所设施不完善,专任教师很难开展有效实践教学,以至于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策略

3.1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益

众所周知,“职教20条”的出台表明国家更重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应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及深度。首先,高职院校邀请相关企业资深员工或其他院校资历丰富的教师参与制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人才技能培训、人才培养机制。其次,推动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增进学生对企业工业机器人工作岗位内容和要求的了解,有效提高其就业素质。最后,联合当地企业建设一个“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为一体实训基地,以此,来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效益。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素养

为有效落实“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需积极探索并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专业素养。首先,学校可组织开展教师的企业技能培训,增加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其次,有效结合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教师实践技能的评价比重;最后,有效结合“走出去”政策以及“引进来”政策,听讲座及经验分享以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专业能力。

3.3 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拓宽现有模式创新角度

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高职院校需要精准把握市场形势,创新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拓宽现有创新角度,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机器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措施有:第一,高职校根据“1+X”证书制度重新定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教学考核评价,合理区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第二,依照“1+X”证书制度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创编教学课程,协调实践课程教学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总课时中的比重;第三,依据学历证书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高质量的认证,促进高职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达到“课证融通、书证融通”[6],以此,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

3.4 教学内容重于实践,加大实训设施场地投入

为实现“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的有效教学,课程内容必须侧重实践。这不仅要重构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还要配备开展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必须加大对实训场地的投入。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融入企业管理文化,共同构建企业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结合每个高职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1+X”试点申报类别,将“1+X”证书制度作为建设实训基地的依据,完善实训条件,依照“基础+职业(X)+创新”的模式,建设一批集实验教学、技能大赛、科研及“X”证书考证于一体的复合型实验实训基地[7]。高职院校只有兼顾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才能提升工业机器课程的实践教学。

4 结语

“1+X”证书制度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重视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对专任教师进行“1+X”证书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善教学环境,开放现有教学资源,深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升专业能力;努力做好“1+X”证书的培训、认证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职校证书工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工业人
我的职校我的梦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工业4.0”之思考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