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2021-07-29 05:15李丹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及其品牌项目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是中国成功融入全球化后文化上影响全球的人文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契相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平台和生动载体,中外共建孔子学院为增进国际理解和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语言桥梁、消解文化隔阂、奠定人文基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成为世界多元文明共同体、文化教育共同体、人文共同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关键词: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2 - 0041 - 0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形势变化高屋建瓴地提出的“中國方案”。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以教育为本、语言为媒、文化为桥、经贸为线,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育共同体、人文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独到的作用,尤其是遍布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培养各类学员超过1200万人的孔子学院,在其16年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开展语言教育、深化国际理解,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跨语言、跨文化能力的国际人才,团结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维度,成为致力于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共商共建人文共同体的中国案例。

一、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契相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时代的命题,代表了历史潮流与趋势,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而提出的治理方案。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讲话明确指出了人类生活的未来走向。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在与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与人沟通很重要,国与国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2]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点明了语言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语言表达、传递是文化沟通了解的前提,文化沟通了解是人文交流理解的前提,这些都是国与国包容相处、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更加明确地阐述,“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各国人民需要加强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3]这次讲话不仅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特点——“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而且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加强友好交流”“文明交流互鉴”“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2015年9月,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专题讲话《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论证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将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视为五大核心内容之一,与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量齐观。[4]他还特别提到,“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路径,“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勾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前景。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5]这标志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正式出台,“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方案的三大维度之一。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陷入低谷,生产下降、贸易萎缩、贫富分化进一步暴露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难民危机、民粹主义、地缘冲突等不断挑战政治全球化的短板,恐怖主义、排外主义、种族主义更是动摇了文化全球化的底线,逆全球化、贸易脱钩、反智主义风浪更加凸显了对话、沟通、理解的重要性。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人文合作在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消弭冲突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路径、人文维度得以彰显。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旨在向世界提供语言教育服务和文化公共产品,无疑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重要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实践举措“一带一路”提出之时,正值中国语言交流合作转型之际,也是孔子学院人文交流品牌声誉鹊起之时。2014年是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在当年的孔子学院大会上,刘延东副总理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人生十年曰幼学”,过去10年孔子学院有了良好的开端,面向未来要开辟孔子学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6]她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加快推进本土化,促进融合发展;不断强化质量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拓展人文交流功能,促进多元发展;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6]融合发展、内涵发展、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对孔子学院的全面升级、综合优化要求,主要体现为从量的扩增到质的提升、从单向推行到双向互动、从简单功能到深耕细作、从政府拨款到多元筹资,等等。正如原汉办主任许琳指出,未来十年孔子学院将继续推动本土化,重视融入当地文化,让当地的人民、学生、家长、政府都对孔子学院满意。[7]孔子学院在大中小学、社区企业开班设点,为学生、民众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为当地政府、学校、普通民众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每年组织夏令营、汉语桥等活动,让学员、老师、议员实地考察中国,切身感受中国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艺术展演,为中外各界深度交流和合作提供中介桥梁;进行“语言+技能”培训,切实为当地年轻人就业排忧解难……通过高质量办学,满足各方需求,孔子学院在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能力上不断得到改善与提升。为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化、多元化、精深化的发展需求,教育部设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多家高校、企业等发起成立了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共同支持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中文国际教育项目。[8]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与遍布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理解、推动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其本质要义都是开展语言文化教学、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外友好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主旨上是一脉相承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在共同命运,基础在共同利益,关键在共同责任,前提在坚持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民心相通,增进人民友谊。孔子学院的职能是开展汉语教学,使命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各国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度契合。”[9]

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于发展国家友好关系,而“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如果说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是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刚力,那么人文交流则是民众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只有使两种力量交汇融通,才能更好推动各国以诚相待、相即相容”;“文化在增进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11]習近平主席多次将中国为世界作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主张中外文化互鉴的中国的文明观联系在一起。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12]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世界的重要性,“和羮之美,在于合异”;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5]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13]。还阐明了我党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文明观、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个超越”的重要观点:“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和总体目标,是解决全球问题、促进人类福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彰显了中国的国际软实力和话语权。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更加频繁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的现实,勾画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尤其是越来越强调文明对话、文化互鉴、人文交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写信鼓励意大利罗马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师生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意大利媒体撰文《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浓墨重彩盛赞中国和意大利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千多年来的友好交往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2019年5月,中国领导人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呼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4]。

作为语言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和先行力量,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一直以实际行动成为语言教育的师者、人文交流的使者、文化互鉴的载体。作为语言传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是中外双方沟通的良好媒介,孔子学院的院长和老师堪比专业的翻译人才,外方院长和员工作为地道本地人,更是不可多得的语言文化“百事通”;作为非营利民间机构,孔子学院不具有官方色彩,不涉及利益争夺,在处理跨国家、跨语言、跨文化、跨宗教的问题时能起到解码器、调解器作用;作为中外合作机构,孔子学院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中国企业、出国公民和留学生的“娘家人”“亲友团”,也是当地人了解中国、与中国打交道的向导,有时还充当了外方高层了解中国的“直通车”,成为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涉华顾问”,如2010年奥地利总统访华、2011年德国汉堡市市长组团访华,孔子学院师生代表都是正式成员;作为中华文化使者,孔子学院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和而不同、平等沟通,注重以“和”感人,不说教、不灌输,开放、耐心、真诚地和当地人沟通。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寻求交流的“最大公约数”。[15]这些都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源自中国,汇聚着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使命。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把‘天下大同作为毕生理想。今天的孔子学院,需要彰显自身独特优势、肩负起更多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作用。”[16]刘延东副总理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明确了孔子学院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崇高使命和伟大理想上的使命、作用、作为。“倡导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智慧。孔子学院作为世界各国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承载着面向全球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的使命。要坚持以语言为桥,用文化交融,以心灵沟通,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科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要以自身实际行动,积极引导各方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源自中国,面向世界;孔子学院来自中国,属于世界。二者同根同源、同目标同方向,立足点都是中外合作,落脚点都是造福世界。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本质上就是中外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的过程,在满足当地需求、进行密切合作、增进理解沟通的过程中,日益结成利益融合、责任共担、命运与共的教育共同体。因此,孔子学院、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在推动构建人文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方向、要求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语言交流合作服务于并最终通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三、中外语言文化合作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交流沟通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契合了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诉求。中国既是这一理念的提出者,更是坚定不移的践行者、推动者。文明对话、人文交流、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黏合剂和连心桥。语言是沟通的中介,文化是理解的桥梁,孔子学院以语言交流为纽带,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是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开放包容人文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平台。十几年来孔子学院“搭台”,中外合作伙伴“唱戏”,舞台越来越大,“戏”也越唱越精彩。“孔子学院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共同呵护,呈现出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和促进者。”[16]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首次推出了“孔子学院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论坛,来自亚、非、拉、欧洲的5名大学校长畅所欲言,嘉宾们一致认为,孔子学院既能够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表示,孔子学院以中外院校合作办学为基础,适应当地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活动,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集中体现,契合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海一家”“和而不同”的基本构建思想。哥伦比亚波哥大塔德奥大学校长塞西莉亚·怀特表示,包容与仁义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思想之一。孔子学院在当地分享的不只是语言,更是中华民族长年积淀的哲学思维,这种价值理念的交流至关重要。阿联酋迪拜大学校长伊萨·巴斯塔基表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加强联系和合作是大势所趋,孔子学院有能力、有责任助推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技术合作、经贸往来和教育交流,实现成果共享、互惠互利。[17]孙春兰副总理在2018年12月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语言在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促进合作、深化友谊中的独特作用。[18]她还指明孔子学院做贡献的具体方式是发挥“四个平台”的作用:“孔子学院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打造汉语教学权威平台。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发挥汉学家的文化使者作用,培育人文交流综合平台。要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要坚持开门办学,发挥双方办学优长,培养更多熟悉对方国家的优秀人才,构建国家友好交往平台,为深化中外友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18]汉语教学权威平台、人文交流综合平台、务实合作支撑平台、国家友好交往平台——这“四个平台”从微观到宏观高度概括了孔子学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贡献。孔子学院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平台,中国的和平、和睦、和谐、和合、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文化基因浸透在它的语言文化教学、人文交流项目之中,无不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髓;同时,孔子学院也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平台和渠道,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孔子学院可以发挥语言的先导作用、文化的浸润作用,担任翻译官、先遣队、连心锁的角色。从实践来看,语言文化畅通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化解冲突和“水土不服”的问题。

孔子学院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人文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效益。虽然中国已在200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资本输出仍处于发展阶段,投资增长效应仍要低于美日欧等一些发达国家。有学者统计,孔子学院显著地推动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向建立孔子学院比较多的国家资本输出额也较大。[19]例如,在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诸多亚非国家和孔子学院集中的地区,中国的投资效益明显更高,这里存在着洲际差异。有的学者通过定量研究已经证实了:通过建立和运行孔子学院,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都显著增加,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大于贸易。这是因为“有几个因素决定了非汉语学习汉语的成本和效益,包括中国人口众多、中国财富和收入的巨大增长以及中国与其潜在合作伙伴之间的工资差异。孔子学院的建立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支持和制度框架。孔院还向中国和东道国的商界人士提供重要的市场准入信息。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20]。

在个人层面上,孔子学院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康可(Cameron Patterson)、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茹丝(Ruth Njeri)、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本土教师如意(Karsai Zsuzsanna)、蘇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李灿(Ghofran Shamseldin Babiker Ali)、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康可米(Kamila Carter)都曾深情讲述过孔子学院成就他们的学业、点亮他们未来的故事,他们精彩的学业、事业乃至人生都是在孔子学院这个平台上得以展开和绽放的。孔子学院通过满足汉语学习者的共同需求,使五洲四海的人们因为共同兴趣、爱好、理想而走到一起,成为孔子学院大家庭的一员。“在孔子学院,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努力。孔院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家庭里不断成长,能认识新朋友,学到新知识。我爱我的孔院,我爱我的老师和朋友们。”[2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远大理想、一项长期目标,需要从人与人交往、文化与文化交融、国家与国家交流的点点滴滴做起,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主席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5]。在这一时代大合唱中,孔子学院这样的语言交流合作项目像一股清流滋润心田,穿越时空、连绵逶迤,通过一节节课堂、一项项活动、一个个学员,像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遍及全球的540所孔子学院、1154个孔子课堂,现有的4万多名中外专兼职教师、累计培养的1200万各类学员[22]正在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编织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路径,搭建着通向“天下一家”的心灵阶梯。

四、中外共建的孔子学院是语言文化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范本

孔子学院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是语言文化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范本。十几年的披荆斩棘,孔子学院不断克服种种困境与不适,逐渐与国外民众学习汉语的意愿、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了解中国现实的需求、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热望结合起来,从一个外来的陌生者变成了邻家人和求学就业的好帮手,其间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共同体精神。2016年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就提出,“要以语言为媒、文化为桥,既‘走出去又‘请进来,广泛开展艺术团组互访互演等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要努力推动全球孔子学院和课堂及其所在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孔子学院建设成为更富魅力的国际教育文化共同体”[23]。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指出,孔子学院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包容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全球语言文化共同体之一”[24]。刘延东副总理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主旨演讲中回望13年发展历程时,说孔子学院“奉行质量第一、内涵发展,打造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球教育共同体”[16];在闭幕式上,教育部长展望未来时指出,“希望各国孔子学院和全球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诚合作、砥砺奋进,努力将孔子学院打造成为全球著名的教育文化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独特作用,作出重要贡献”[9]。在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副校长、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艾萨克·姆贝奇在发言中指出,“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由点到面地启发、影响和参与推动中肯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进程,成为肯尼亚乃至非洲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成为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姆贝奇自豪地宣称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为蒙内铁路的开通运行作出了贡献:“我们的学生艾瑞克是首列列车的车长,他干得非常出色,最近又提升到了客运部的‘二把手,成了高管。”[25]他以实例说明了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外语言交流的园地、中外教育合作的结晶,他说内罗毕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像支持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更加重视孔子学院的发展。如此深情的告白,将孔子学院视为孩子一样,这样的血脉联系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是交流,而文化教育的基础也是交流。加强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国际学校间的合作共赢,高校教育合作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中国作为世界教育大国,教育有着传承人类文明和国际文化相互理解贯通的重要力量。”[26]孔子学院和其他语言交流合作项目是中国致力于促进语言交流、文化理解、文明对话的教育版、文化版的中国方案。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人类面临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的今天,需要国家、团体与个人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孔子学院能做什么?正如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凯思·博内特爵士(Sir Keith Burnett)指出的:“孔子学院如同照亮彼此的一束光,让我们相互倾听、互相学习,这会使全人类、全世界都受益。”[27]让中外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的孔子学院在这位大学校长的眼里就是一座桥梁,像他母校校训“欲成领袖,先成桥梁”的寓意一样,通过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这座“桥梁”,中英合作从语言、文化领域发展到商业、工业以及健康产业,促进中英两国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界的相互了解,进而加深两国商业合作伙伴之间的理解。在工业领域,孔子学院配合谢菲尔德大学将英国先进工业创新模式(AMRC模式)引入中国;在商业领域,孔子学院为当地商务组织提供中国商务文化介绍,帮助他们与中国合作伙伴在日常沟通以及商务谈判中能够自如交流;在医疗保健领域,孔子学院宣传中英两国医疗理念,为中英医疗互通服务,向全英学生医疗协会推介中医理念;也通过孔子学院这座“桥梁”,谢菲尔德大学与上海航天局、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加强三方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因为在中英合作交流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凯思爵士于2014年、2016年两次被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并于2017年在谢菲尔德区域-霍瑞西斯(Horasis)中国商务年会中获“最佳中国合作奖”。[28]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王永利公参对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一直以来在语言教学、文化推广及商务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孔子学院立足自身特色,继续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同时扎根谢大,服务当地,联动中英,共促语言互通、民心相通,实现两国多维度的纵深发展。[29]这正是孔子学院凭借其独特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和切实路径。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0]“通过人文交流,中英两国文化中的精华正在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30]这种“化学反应”就是心灵相通、相知、相友,这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秘密通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于全球化时代,倡导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风潮激荡之际,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发展趋势,是中国进一步推进新型全球化的思路和方案。“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作为,中国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是打破文明冲突魔咒、加强不同文化间交流融合的方向,是促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通互鉴的动力。”[31]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孔子学院是中国与全球化良性互动的产物,是中国全球化的人文华彩篇章。“几个世纪以来,汉语一直吸引着外国人。无论是八世纪的日本僧侣、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神父,还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外交官,他们都认为掌握汉语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与历史上的汉语热潮不同,如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报名人数继续呈指数级增长。外国人发现他们在时尚、科技、建筑和娱乐等行业都需要汉语,汉语技能并不仅仅在中国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已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并与占主导地位的当地企业展开竞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中的日益深入,汉语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这也是语言软实力的巨大体现。”[32]在人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像一只梭子不断在中外之间穿梭,以语言文化为经纬编织着人文交流纽带,结成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的绚丽锦缎,使古老的丝绸精神焕发出新的光彩,铺就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33]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中外语言交流、文化合作、文明互鉴指明了方向,构建人文共同体离不开孔子学院以绵绵之力铸久久之功。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为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也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2).

[2]习近平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 强调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4-03-30(1).

[3]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2).

[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

[6]刘延东.迈向孔子学院的新10年——在第九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孔子学院,2015(1):20-29.

[7]赵婀娜,魏哲哲.助力中国文化“自信出海”[N].人民日报,2014-12-11(17).

[8]赵晓霞.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7-17(11).

[9]田学军.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J].孔子学院,2018(1):66-77.

[10]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2).

[11]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05(2).

[1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14]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5-16(2).

[15]吴兢.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交流、互鉴、合作新平台——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拥抱世界[N].人民日报,2012-08-10(1).

[16]刘延东.深化合作 创新发展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在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孔子学院,2018(1):8-12.

[17]孔子学院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孔子学院,2018(1):40-41.

[18]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成都召开 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J].孔子学院,2019(1):6-9,24-25.

[19]谢孟军.文化“走出去”的投资效应研究:全球1326所孔子学院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7(1):39-49.

[20]LIEN D,OH C H,SELMIER W T.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 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2, 21(1):147-155.

[21]康可米.康可米致辞[J].孔子学院,2019(1):22-23.

[22]马海燕.孔子学院未更名 改由基金会运行符合国际惯例[EB/OL].(2020-07-06)[2020-10-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7-06/9230535.shtml.

[23]刘延东.适应需求 融合发展 为促进世界文明多元多彩贡献力量——在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孔子学院,2016(1):22-31.

[24]刘延东.创新 合作 包容 共享 携手并肩开创孔子学院发展新局面——在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孔子学院,2017(1):12-21.

[25]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成都闭幕[J].孔子学院,2019(1):44-45.

[2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高校教育合作——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N].中国教育报,2019-04-25(8).

[27]凯思·博内特.孔子学院:照亮彼此的一束光[J].孔子学院,2016(6):38-44.

[28]桂涛,王思佳,倪彦.专访:“大学是英中两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访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伯内特[EB/OL].(2017-07-25)[2020-11-1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7/25/c_1121375941.htm.

[29]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王永利公参一行到访谢菲孔院[EB/OL].(2019-07-01)[2020-11-12].http://ci.blcu.edu.cn/art/2019/7/1/art_6885_1141635.html.

[30]習近平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N].人民日报,2015-10-23(1).

[31]李丹.孔子学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J].对外传播,2018(7):50-52.

[32]辛保罗.软实力与基于国家利益的语言教育[J].文化软实力,2019(1):87-96.

[33]习近平.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 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11(2).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Sino-Foreign Languag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Li Dan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Fujian,China)

Abstract:Sino-foreign languag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proj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re the result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a symbol for China to integrate itself into globalization successfully and exert influence on globalization culturally,playing a uniq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Sino-foreign languag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oincid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it is an important force and an effective platform and vivid carrier for China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co- construc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has enhance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built a language bridge for human destiny,cleared up cultural barriers and laid a humanistic foundation. Sino foreign languag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hain of the world's multi civilization community,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mmunity and humanistic community,and will certainly show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sino-foreign language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onfucius institute

责任编辑:王廷国 孔九莉

收稿日期:2020 - 12 - 1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02)、

國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6AGJ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 丹,女,河南南阳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中国外交。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第三方介入研究:基于美国的分析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汉语热”面面观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