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2021-07-29 05:15马振清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新时代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科学指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也在实践中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协同推进内外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需要,要更加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

关键词: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2 - 0005 - 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1]39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需要和安全实际,把握世界安全形势新特点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自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遵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标志着我们党的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日臻成熟。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基本立场,是我们党在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为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各领域开展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因此,进一步厘清和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和重要性,才能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从历史逻辑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吸收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观点和基本主张,并在总结我国改革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经验和历史教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现实逻辑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为适应当前国内外国家安全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国家安全”一词,但在许多论述中都体现了国家安全的思想观点,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安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关于国家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安全上,由于当时并没有建立起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加上之后“巴黎公社”的失败,使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认识到,保卫无产阶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此后,列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对国家安全的思考,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列宁关于政权安全、执政党建设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的主张和论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就如何维护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当时,处在美苏争霸的国际局势和不稳定的国内环境中,为了维护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安全和稳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稳定举措,主要集中在外交、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领域。例如,在军事方面,制定了“积极防御,防敌突袭”的战略方针;为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局部战争,采取“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备战思想,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加紧研发核武器,为中国初期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安全时期。随着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对国家安全观也做出了及时地调整,加大了对经济安全的重视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根据复杂多变的世界安全形势,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11种安全,除了传统安全领域,还聚焦于科技、信息、生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真正做到了“总体”和全面,“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飞跃。”[3]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以往国家安全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涉及内容之多、涵盖内容之广,弥补了之前我国国家安全建设理论的不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新突破。

(二)新時代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遵循

当今世界大调整大发展仍在持续深入,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恐怖主义袭击、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被炒得沸沸扬扬,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际格局快速演变和不断重组,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统一的难度也在持续上升。非传统安全威胁由于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影响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亟须新国家安全观给予理论指导。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比,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地加入对新兴领域安全的关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程度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资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日益加深,加之改革过程中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威胁着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在这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之际产生的,成为指引开展各项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在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4]383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落实这一原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体系。2013年11月12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从战略高度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领导机制,为各级党委统一开展安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风险应对本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重大安全工作的决策和协调,以应对各种常规或突发的安全危机,提高党和国家应对安全挑战的能力。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政治安全。也只有保证政治安全和维护政权稳定,才能顺利推进其他领域安全工作,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在为保障非传统安全奠定了坚实政策保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科技、生物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重性逐渐显现,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被空前放大。例如,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深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民生安全都带来了较大的负面作用,更加凸显了非传统安全对国家总体安全的深刻影响。正是在这次疫情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党中央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打好打赢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安全保障。”[4]381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中華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鸦片和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国力迅速衰落,中国政府不得不签订数个不平等条约,以换取短暂的“安全”。辛亥革命后,军阀间长期混战、国共之间的内战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进而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内环境才逐渐趋于稳定。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但相对安全稳定的内部环境为中国赢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只有保障好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才能更加顺利地走上复兴之路。当前,我们无比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要保障安全,要始终全方位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时间的安全稳定。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安全的国际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支撑。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各民族利益往来越来越频繁,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国际社会逐渐成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虽然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国际性问题严重影响着世界安全,但求合作、谋发展仍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夙愿,和平发展的机遇还在。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这些国家利用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故意制造边境摩擦,甚至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借此减缓我国的发展速度。为消除不利因素,我们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全方位强化国际安全合作,促进国际共同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全面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总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突出的特征体现在“总体”上,这是其核心所在。作为一个科学、开放、完整的思想体系,“总体”体现在内部各要素涉及领域的全面性。从横向维度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11个领域,将威胁国家安全的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并且各安全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例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科技安全的治理尤为重视,但是维护科技安全并不是只做好科技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就可以了,需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生态、信息等影响因素,推动各领域协同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从纵向维度看,11种国家安全要素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种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所有要素中,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是基于时代发展的实践需要而提出来的,是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这也体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

“总体”体现在维护国际共同安全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强调内外平衡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自身安全固然重要,但国家间的共同安全也不可或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有可能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地独自发展。因此,维护好国家安全,不是只做好本国各领域安全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尽最大努力推动国际共同安全,做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安全才是真的安全。当前,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我们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与世界上多数国家进行国际安全协作,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通过打击恐怖势力活动、提出国际禁毒合作方案、倡导多边主义等举措,中国正通过自身努力为世界共同安全做出贡献。这种“总体”眼光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心怀天下的宽广胸襟。

(二)“人民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显著特征

维护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5]党和政府只有始终将人民安全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新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方面,人民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传统国家安全观主要强调政权安全、国土安全,关注人民安全的内容相对较少。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了人民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所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最终追求。一切国家安全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利益和人民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营造安全稳定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人民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舒适的安全体验,并依靠法律制度保障人民安全的实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维护国家安全的根基和力量在于人民。国家一旦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其政治的稳定性和政权的合法性将会受到影响,从而波及国家安全形势。例如,党和国家一贯十分重视政治安全,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关键和根本,但是政治安全说到底是由人民安全所决定的,只有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与人民生活最相关、最实际的合理诉求,继续将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覆盖到更多人群,人民才能更加衷心地拥护党的领导。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蕴含着丰富、科学的思维方法。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问题的具体认识,自然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优秀典范,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因此,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所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将其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关键。

首先,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对关系是对辩证思维方式的具体表达。例如,五对关系中要统筹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只有国家安全、政权稳定,才能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健康的经济会持续不断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国家安全的實现。其次,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要求我们对待国家安全,不仅要关注当前安全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用长远的眼光注意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再次,总体国家安全观还体现了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思维能力,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最低目标,做最坏打算,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做好国家安全工作。

三、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

(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实践需要

国家安全事关改革成败、国家兴衰,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安全都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其他各项工作起到基础保障性作用,直接影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国家安全治理的成效尤其考验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水平,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能力不足的危险。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就是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遵循,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6]

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被检验才具有科学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发展,并且在实践中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抵御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实现国泰民安。科学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水平的实践需要,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最好的呈现。因此,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在全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内容要素的基础上,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认识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作为治国理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无疑会推动我们党在其他领域工作的开展,进而全面增强治国理政的水平和能力。

(二)协同推进国际共同安全的现实需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之际提出来的,是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安全新特征的发展,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求,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谋求发展的利益诉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变革期,世界新军事革命逐步深入,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调整时期,这些不安定因素使国家安全形势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大。

具体来看,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完全消散,正当各国加速恢复国内经济之时,新冠肺炎疫情又毫无征兆地席卷全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经济也在不断向好发展。但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疫情防控不力,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人数居高不下,对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这也增加了对中国的敌视,加速了对中国的打压。另外,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时刻影响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印、中日、中韩也时有边境摩擦。面对这些不安定的国际环境,我们更应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秉持合作、共赢、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强化国际安全合作,促进国际共同安全。

(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迫切需要

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各式各样的风险,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面临风险的威胁性会更大。虽然风险只是一种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但是一旦风险转化为真正的危机时,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将不可估量。因此,在风险还未形成巨大破坏力之前,我们就要及时把握风险的根源,树立忧患意识,将风险化解为最低程度,防患于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1]219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越是在这样的重要节点,越要注意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重视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和安全威胁,做好防范工作。在政治领域方面,国外敌对势力制造舆论抨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不断造势企图影响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在我国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地通过扶持“代理人”,妄图破坏我国领土完整以及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方面,中美贸易战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严重。在文化领域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企图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意识形态领域交锋愈演愈烈,他们利用网络大肆宣扬其价值观的优越性,通过普世价值、民粹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企图引发国家认同危机。此外,我国还面临着科技、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风险危机。因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是我们党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举措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既表现在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上,更彰显在实践中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效果上。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间尽管并不长,但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已经得到很好的检验。新时代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从宏观上继续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又要在微观上关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一)更加强化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从古至今,我国都将政治安全问题列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维护政治安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政治安全是根本性安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安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无论是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其效果最终都要体现在国家政治安全上。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重视政治安全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内清除反动分子,对外多次打赢边境自卫战,在巩固国家政权的同时又营造了良好的政治安全环境。此后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性,尤其要“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7],保证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对内表现在维护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对外表现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具体说来,首先要维护政权安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政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只有保证政权稳固,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才能有效抵御外部环境的冲击。其次要稳步推进深化改革。改革越是深化,越要注意处理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防止矛盾激化所带来的政治风险,以提高人民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为中心,守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安全底线,防范国家政治安全威胁,巩固国家政权。

(二)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衡量国家安全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追求和最终目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的不同诉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8]。虽然人民安全并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内,但强调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反映出维护人民安全是所有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其他安全工作成效的终极标准,时刻以保障人民安全、维护群众安全权益为本质要求。

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目标是要保障好人民的安全利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宗旨,调动一切资源尽可能救治感染人员,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扩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保障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为此,要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重要抓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高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各地学校、企业、机关要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切实保障人民安全。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以《国家安全法》为核心,以《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核安全法》等法律制度为补充,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今后,要在相关法律制度中更加凸显民本精神,推进构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既赋予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职责和责任,又明确公民个人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形成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风气。

(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底线思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准则。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底线,底线一旦失守,就不是国家安全的问题,而是民族存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9]。底线思维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要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客观系统地分析问题的主要矛盾,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要加强科学理论修养。科学的理论往往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揭示了国家安全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国家安全工作的认识,只有全面、准确、系统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特质,才能真正把握国家安全的底线,走出传统国家安全觀的误区,科学地增强忧患意识。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重点领域的重点问题。当前国家安全局势复杂敏感,任何一个领域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上升到国家高度,并且不同问题之间还具有联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坚持底线思维需要厘清关键问题以及可能涉及的领域,格外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三要以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当前国家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斗争精神要求面对国家安全威胁时,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敢于迎难而上,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主动出击,紧紧依靠群众,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

总之,在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的今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内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其内容体系、内涵特征、实践应用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因此,在各项工作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要求,对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健康幸福至关重要,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0.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1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力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N].人民日报,2016-04-15(1).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2.

[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17.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Era Significanc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Ma Zhenq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a scientific guide for national security work in the new era.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not only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national secu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also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work in practice. To implement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i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overnance, promo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ecurity,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solve major risk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absolute leadership over national security work, adhere to the people-centered and bottom line thinking.

Key words:national security;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view;new era

責任编辑:陈文兰

收稿日期:2021 - 01 - 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LLKDA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振清,男,黑龙江伊春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

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政治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新时代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