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服务中进行道德学习

2021-07-29 08:48胡金木
中国德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道德教育

摘 要 道德学习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需要立足于真实的社会实践。与之相契合的是,服务学习关注“做中学”,能够有效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整合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促进道德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服务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与现有课程相衔接,允许所有学生的民主参与其中,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关注持续反思与分享激励。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实践环节主要有主题确立、方案制订、服务行动、持续反思与评估分享、激励等五个环节。

关键词 实践育人;服务学习;道德教育;道德学习

如何实现德育的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德育课程的亲和力,是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服务学习来解决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之间的断裂,在学生具体的活动中培养知情意行,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最终实现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整合。

一、在服务中学习:德育的一种可能方式

服务学习是一种把社会服务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的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与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倡导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尝试一种建设性的或试验性的学习,通过主动实践来不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1]这一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德育,能够有效沟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有效整合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动,促进道德学习走向深层。它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以社会服务来促进道德学习,社会服务是手段,道德成长是目的。中小学校利用社区的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践行已学习的道德知识。二是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以生活体验为基础。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关注社会的真实需求,在服务社会中,体验不同的道德场景。三是融合了主体性、合作性与反思性的综合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服务方案的制订、讨论、规划、修订,高度重视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借助反思,提高学习效果。反思是针对服务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对经验进行回顾与评价,是服务学习能够发挥出成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这就要求德育活动要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向社会大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加強活动育人与实践育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要利用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场馆、军事博物馆、科技博物馆、文化艺术场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还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4]。

这些德育要求与服务学习的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强调活动育人与实践育人,学习场域从学校教室转向社会,引导中小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家庭、服务他人中磨炼意志、砥砺德行,提升公民参与意识与能力,培育负责任的社会态度、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等。

二、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实践要求

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兴趣、着眼于社区的真实需求与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在所有环节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开展行动、总结反思、表彰展示,等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服务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很难发挥作用的。首先,在服务学习的主题选择上坚持学生的兴趣导向,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学生兴趣不高的活动尽量少开展,除非特别有价值。其次,在服务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开展行动、总结反思。再次,在服务学习的任务难度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设定不同的任务,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最后,教师在整个服务学习中不能越位指挥,而应该主要进行辅助指导,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服务和学习成果的评价者以及行动中纪律的维持者。

(二)与现有课程相衔接

服务学习是以学习为目标,服务为手段,它不能脱离现有学校的课程而另起炉灶,需要充分考虑现有课程内容和目标。服务学习是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的结合。一方面,只有把课程学习的内容及目标要求深度地融合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深化课程学习;另一方面,只有把社区服务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放在课程学习的大框架内,服务学习才能更有价值和意义。

(三)所有学生的民主参与

服务学习过程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离不开参与学生自由民主地协商讨论,不能是一部分学生支配或者指挥另一部分学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参与学生的主体性,服务学习很难做好。在服务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每一位参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开展行动、总结反思。

(四)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

服务学习若要取得成效,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多种组织的协同,不能是学校的“独角戏”,也不能是家庭和社区的表面配合,要深度围绕学生价值成长而协同育人。协同育人要发挥学校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校以及教师在活动中是服务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监测者、协调者、评价者。

(五)关注持续反思与分享激励

反思是服务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在此类活动中,反思不仅要在服务结束后开展,而要渗透在服务前、服务中与服务后的所有环节。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个人总结、小组讨论、录像录音回顾、照片展览、档案、信件、文章以及研究报告等。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服务学习所取得的成果,以赞许学生在服务学习中的优良表现,使学生为他们所做的事感到自豪,且能增强他们的自尊感,使他们以后更愿意继续参与服务学习活动。

三、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实践环节

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实践一般包括五个流程: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社区需求与教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主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订服务学习计划;学生以主动参与的姿态进入真实问题情境,执行服务学习计划;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之中的持续性、批判性的反思活动;服务之后需要对行为进行评估、反馈,并展示学习成果,举行庆功会。下文将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例具体阐述基于服务学习的德育实践环节。

(一)主题确立:德育要求、学生兴趣与社区需要相契合

服务学习需要把德育基本要求、学生兴趣与所在社区需要结合起来。当前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提升各类人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结合这一德育要求与社区方面的迫切需要,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數学生对于垃圾分类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能够学习相关环保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因此,我们确立了“‘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回收的社会服务学习”主题。在小学低年级,服务学习主要在学校与家庭中开展,通过“小手牵大手”,改变家长的垃圾分类知识、行为习惯,以此来服务社区;在小学高年级,依托学生社团制作宣传画报,走进周边安全性较好的社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监督社区居民不文明的垃圾投放行为,协助社区保洁员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二)方案制订:教师、家长协助下的学生自主

主题确立之后,需要制订服务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计划,也要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和能够给予的支持。例如,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查阅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多次讨论、协商行动方案,共同形成此次活动的计划表,填写活动背景、活动流程、预期目标、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征求家长意见。当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方案都是在家长与教师主导下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与服务对象进行充分沟通,确定服务学习方案、具体流程与方式,设计服务学习所要完成的教育目标。

(三)服务行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综合活动

服务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依照之前的服务学习方案,以主动参与的姿态进入执行计划、参与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利用周末,轮流在社区内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更特别的是以学生带动家长进而带动整个社区,促使社区成员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中。根据活动的不同难度,小学低年级学生负责搜集垃圾分类知识或标记,与家长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家长戴卫生员黄袖章在社区街道分类投放垃圾,向居民讲解垃圾怎样分类;所有学生都可以与家长一起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使用环保材料制作符合环保理念的日常工具,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站在“前台”,教师与父母不能越位指挥、代替学生。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遇到问题要及时讨论、一起想办法,探究性地解决行动中出现的问题。

(四)持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与完善

积极地反思是服务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道德学习走向深层的关键。反思要围绕服务主题与学习目标开展,是一种持续性的反思,贯穿于服务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服务前、服务中与服务后都需要及时地反思。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围绕生态文明与垃圾分类这一目标进行反思,看看行动有没有脱离这一目标,学生自身有没有充分参与进来,过程民主与否,有没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出现了哪些偏差,又如何改进,自己做得如何,等等。学生在事后将反思的成果以讲述分享、反思日记、纪念册等形式进行整理,总结自己在行动中的收获。

(五)评估分享:学习结果的分享展示与激励

服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分享,师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诊断活动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及需要改进的问题,以便为后续的服务学习活动提供借鉴。评估之后,尽量邀请家长、社区管理人员等人参与成果分享会、庆功会,尽可能地通过学校、家长与教师的微信、QQ等自媒体宣传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展现学生的风采,以赞许学生的优良表现,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增强自信与自豪感,积极地参与下一次活动。

服务学习强调“做中学”,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将道德教育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输出”社会服务和“输入”道德体验、认知相统一,贯通知情意行,形成“德育要求—社会服务—主体参与—实践体验—反思澄清—价值内化”的道德学习链条。

参考文献:

[1]胡金木,杨淑雯.服务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1(1):85-89.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21-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责任编辑︱庞 雪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以“耕读会”为依托探索实践育人新思路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