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鹏欢,袁艾东,胡争波,成冬,李文虎*
(1.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关节、运动医学科,广东 韶关 512000;2.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韶关医院创伤骨科,广东 韶关 512000)
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由于运动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也日益增多,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其中最常见的伤病之一,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患者的运动和生活产生很大影响。ACL损伤常常合并膝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目前对MCL Ⅰ度、Ⅱ度损伤,保守治疗即可[1-2],ACL断裂和MCLⅢ度损伤的治疗,一致认为需要重建或者修复缝合韧带[3-4],但是MCLⅢ度损伤的治疗存在不同的手术方法[5-9]。我院原创的半腱肌转位悬吊技术在治疗陈旧性MCL损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0],但是对于早期手术治疗急性MCLⅢ度损伤,还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前瞻性研究ACL重建手术联合半腱肌转位悬吊技术治疗急性ACL损伤合并MCL Ⅲ度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ACL断裂合并MCLⅢ度损伤患者共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18~55岁,平均(29.6±14.6)岁;左膝22例,右膝23例;交通伤15例,运动伤12例,重物砸伤18例。患者通过入院顺序依次被分为A、B两组,A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55岁,平均(32.4±15.6)岁。B组男18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1.6±1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为伤后1周内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后行膝关节X线、MRI检查,提示ACL断裂合并MCL Ⅲ度损伤,立即行膝关节支具保护固定、冰敷,待肿胀部分消退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
纳入标准:(1)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且能耐受手术;(2)无合并开放伤、膝关节周围骨折;(3)病程小于1周,有明确的膝关节外翻受伤史;(4)前交叉韧带断裂且进行手术治疗,MCL体部撕脱断裂Ⅲ度损伤,后交叉韧带完整连续;(5)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膝关节局部压痛、活动障碍;(2)膝关节外翻应力位X线片示内侧间隙增宽明显;(3)MRI示ACL断裂合并MCL损伤。根据美国医学会运动委员会出版的《运动损伤的标准命名法》,将膝关节MCL损伤分为Ⅲ度:Ⅰ度损伤为少量韧带纤维撕裂,伴局部压痛,但无关节不稳;Ⅱ度损伤有更多的韧带纤维的断裂,并伴有严重的功能丧失和关节反应,并有轻到中度的关节不稳;Ⅲ度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关节不稳,根据外翻应力试验,X线片示内侧关节面分离>10 mm。
膝关节外翻应力位摄片方法[11]:患者仰卧在摄影台上,用1%利多卡因封闭膝MCL疼痛点处,双膝屈曲15°~30°,膝关节上方5~10 cm处用弹力绷带绑紧,踝关节处放置足够厚垫子使膝关节尽量外翻,摄伤侧膝关节正位X线片。摄片后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最宽处的直线距离(见图1)。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腰硬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下,仰卧位,大腿根部上气压止血带,术前再次检查膝关节稳定性,行前、后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进一步明确诊断,常规消毒铺单,患肢驱血,止血带充气计时,建立膝关节镜入路,探查膝关节腔内组织,明确关节腔内病变部位,有半月板损伤的根据损伤情况行半月板成形术或缝合术,然后再行ACL重建术,均为异体同种肌腱重建。(1)半腱肌肌腱转位悬吊组。取膝关节内侧纵行切口,以内侧副韧带股骨髁止点为起点,向远端切开皮肤,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通过淤血判断并显露断裂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并找到股骨髁部的附着点。自韧带附着区制造1.0 cm×1.0 cm粗糙骨面旋入1枚松质骨螺钉或者可吸收螺钉,螺钉尾端偏向股骨近端,与股骨髁水平面呈15°夹角,螺钉长度应超过6 cm,否则早期功能锻练螺钉易倾斜或拔出。尾端留0.8 cm,解剖出半腱肌远端腱性组织,肌腱近端返折悬吊于螺钉尾端,外翻应力试验调整悬吊韧带张力后,返折重叠肌腱间断缝合约1.5 cm(见图2),断裂的内侧副韧带端端缝合,放置胶片引流条,依次缝合切口。(2)锚钉缝合组。应用直径4.0 mm带线锚钉1~2枚,垂直韧带附着点的骨面拧入,直至锚钉尾部埋入骨下2~3 mm。分离半腱肌,顺半腱肌腱上、下分离至膝上保留足够长度后,切断近端与股薄肌缝合,半腱肌腱远侧段转位后,钉尾的不可吸收缝线一端编织缝合韧带断端,与缝线另一端打结固定,断裂的内侧副韧带同样加强缝合在半腱肌肌腱上。缝合全部完成后,膝关节保持轻度内翻位收紧缝线打结,使韧带与骨面紧密贴合,剪去多余缝线,周围组织可吸收线加强缝合,内侧关节囊常常同时撕裂给予缝合。膝关节外翻应力试验直视下检查为阴性后,冲洗切口,止血后逐层缝合,加压包扎。两组术中、术后均应用抗生素,术后应用抗生素不超过24 h。
1.2.2 术后康复 两组患者常规术后14 d出院,发放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告知患者根据指导手册进行康复锻炼,定期电话随访康复锻炼情况,并督促、指导术后康复。康复内容如下:膝关节保护支具调至30°,固定2周。术后第1天,即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第3周,行膝关节被动屈伸功能锻炼,达到90°;第4周开始,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训练,屈曲角度争取达到100°;第5周,佩戴膝关节保护支具,逐渐下地负重行走,练习肌力及屈伸活动度。3个月后去除支具,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
1.3 疗效评价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门诊随访复查,同时指导康复锻炼,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
45例患者中,失访3例,2例因意外致同侧膝关节再次损伤,影响功能评估,故未纳入最终分析。40例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中,A组18例,B组22例,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7.6±4.3)个月。随访期间,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无渗液,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膝关节X线片示螺钉无松动、断裂,MRI显示悬吊韧带在位,愈合良好。Lysholm评分优22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5%。术前内侧关节间隙宽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A组分别为(10.3±2.2)mm、(35.5±3.7)分、(35.8±4.3)分,B组分别为(10.8±1.4)mm、(34.4±2.70)分、(39.5±6.4)分;术后2年随访各指标,A组为(3.5±0.2)mm、(91.6±2.1)分、(83.0±3.4)分,B组为(1.9±0.1)mm、(93.9±1.3)分、(85.0±3.6)分。经过统计分析,两组患侧膝关节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侧间隙宽度,A组各同期指标大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同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典型病例为一56岁女性患者,2015年8月重物砸伤右膝关节,诊断ACL断裂合并MCL Ⅲ度损伤,行ACL重建+半腱肌返折悬吊手术,术后2年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见图3~6)。
图3 术前MRI示ACL中断,MCL股骨止点完全断裂
图4 分离半腱肌远端腱性组织 图5 返折悬吊半腱肌于螺钉尾端
图6 术后MRI示ACL重建位置良好,半腱肌返折悬吊
膝关节ACL断裂常常合并MCL损伤,重建ACL治疗ACL断裂没有争论,对于MCLⅠ度、Ⅱ度损伤保守治疗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但Ⅲ度损伤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上存在争议。治疗方式上,有学者[12]认为保守治疗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提倡膝关节固定4~6周,然后逐渐功能锻炼。另外学者[13]认为,内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应及时修复MCL,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从文献[13-15]分析来看支持手术治疗的占大多数,普遍认为韧带损伤后,治疗不当可导致韧带对胫骨的制导和限制作用缺失,可继发韧带松弛、膝关节不稳定及骨关节炎。我们认为,内侧副韧带是维持膝关节内侧稳定性的主要韧带,应及时手术恢复内侧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内侧副韧带断裂位置,手术方式也各有不同。对于股骨止点断裂,朱亚斌等[14]采用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于其股骨髁止点,而马骁等[9]用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固定韧带断裂止点,以上两位作者认为各自的固定方式简单可靠,可即刻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对于韧带体部断裂,由于直接缝合困难,有学者[5]采用新鲜冰冻异体肌腱重建内侧副韧带,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朱威宏等[15]认为自体肌腱中的骨-髌韧带-骨及腘绳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效果良好。张鹏等[16]采用半腱肌腱肌结合部完全切断,断端固定至股骨内上髁附近,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而丛华等[17]将半腱肌及半膜肌肌腱部分纵行切断,游离的断端通过骨隧道固定在股骨内髁偏前方。以上手术方式,费用高或者创伤较大,对半腱肌肌腱的血运有损伤,锚钉修复韧带虽然手术简单,创伤较小,但是术后支具固定时间久,康复锻炼晚,易造成关节僵硬。我院原创的自体半腱肌肌腱转位悬吊技术,只需植入1枚螺钉,在不损伤半腱肌肌腱血运情况下,将半腱肌转位悬吊至股骨内髁的内侧副韧带止点,即刻恢复膝关节稳定性。通过随访,两组患侧膝关节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是远期效果来讲,因为重建的韧带位置都在股骨内上髁,经过长期康复锻炼,可以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半腱肌起始于坐骨结节,止点在胫骨内侧髁,作用是屈膝和伸髋,在肌腱重建手术中,自体肌腱常常取自半腱肌。有研究显示,半腱肌在屈膝伸髋作用中是次要的,半膜肌起主要作用,并且半腱肌是可以再生的,再生率在77%左右[18-19]。因此,肌腱转位悬吊后虽然改变了肌腱的解剖止点,由于其功能不显著,并不影响屈膝伸髋功能,并且从目前我们随访患者来看,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需要远期随访进一步观察。术后各期随访的内侧关节间隙宽度,锚钉修复组大于半腱肌转位悬吊组,原因可能是半腱肌转位悬吊组没有切断肌腱,血运和张力依然保持,可以让关节间隙宽度尽量保持正常,然而锚钉缝合组的肌腱被切断后,血运变差,经过牵拉后,张力下降,导致内侧关节间隙较大。
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意见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在患者早期(3周内)进行手术,也有学者认为应在延迟期(大于3周)进行手术,我们两组病例均早期同时处理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手术效果好,末次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基本恢复正常。刘旭等[20]认为,2周内一期行ACL重建+MCL带线锚钉缝合手术,可以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出现膝关节僵硬,效果优于分期手术组。Bin等[21]认为,应分两期重建MCL和ACL,先重建MCL,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后,再重建ACL,这样会降低膝关节僵硬的风险。而Harner等[22]通过对比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的疗效,发现早期手术并不会引起膝关节僵硬。赫明亮等[1]认为,延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早期手术组,并且可以降低伤口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我们研究发现,早期同时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应用半腱肌肌腱转位悬吊技术,及时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大大降低了膝关节僵硬的风险。
半腱肌肌腱转位悬吊术治疗急性MCL Ⅲ度损伤的临床应用体会:(1)MRI结果提示MCL Ⅲ度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优先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如外翻试验仍阳性,再行半腱肌肌腱返折悬吊术。(2)螺钉尾端偏向股骨近端,与股骨髁水平面呈15°夹角,并在返折处间断缝合,目的是防止返折悬吊的半腱肌肌腱从螺钉尾端滑落。(3)术中对于返折肌腱张力的调整以内、外翻应力试验为参照,通过调节韧带牵拉松解的长度和螺钉位置的微调来达到内、外侧韧带张力平衡。(4)术中配合膝关节屈曲来缓解肌腱张力,否则容易损伤肌腱。(5)由于上、下两端不切断,故不影响该肌腱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反射,可保留本肌腱的本体反应。(6)钉尾可能对局部组织造成疼痛刺激,尽量选用可吸收螺钉,螺钉吸收后,疼痛风险降低,同时避免再次手术取出。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联合半腱肌肌腱转位悬吊技术,早期治疗急性膝ACL断裂合并MCL Ⅲ度损伤,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获得很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由于我们严格遵循纳入标准,研究样本量较小,下一步会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同时进行动物模型的生物力学研究,为该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打下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