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玉娟
摘 要: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作业中和平时的文字表达中都会出现非常频繁的错别字现象,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的错别字问题进行分析,避免错别字影响到未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别字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索减少错别字出现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分析
(一)汉字本身丰富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同一音节可以有许多汉字,大量的同音字和高频率的同音度,会直接干扰学生对汉字的识别和选择,也会影响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使用。
(二)教师对汉字教学重视度不够
在当前的小学高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出现错别字并不会得到教师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在新的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只能用死记硬背的形式来记住汉字的字形。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会对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内容进行辨析式教学,影响学生对汉字的解读。
(三)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为高年级学生布置周记作业,但是学生对作业却没有秉承认真严谨的态度,错字和别字时有发生,书写内容潦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过的字隔天再次出现也不一定会记得,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所以只有老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自身存在的错别字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就错别字相关问题制定专项的以专业知识为导向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同时具备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和语文课程知识,利用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知识培训来丰富教师对汉字的积累,并为其设置汉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音近字辨析课程,虚词教学等课程内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剖析高年级学生汉字学习的特征与典型错误,并构建专项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通过识字写字教学的课程案例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经验相结合,从导致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着手制订专项教学计划。
(二)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
很多时候导致学生难以对形近字、音近字进行辨析的原因是教师没有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方法方面也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因为所有的汉字都是音形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所以,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汉字的读音和外形,也要了解其中的意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字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建立将外形与含义相结合的学习意識,所以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相联系的指导,通过对汉字进行注音、对其笔画结构进行梳理以及组词造句进行含义解读三种形式来进行汉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汉字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建立起对错字和别字进行辨析的思维逻辑,从而推动学生对汉字进行有效的解读,并正确地学习和书写。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虽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要素,但是归根究底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为了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有效识字和写字教学,最大化地减少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情况,除了要从教师方面着手之外,也要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汉字书写习惯和汉字解读习惯。
汉字的书写习惯在于很多错别字的出现都是因为学生书写不规范造成的,所以,在错别字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自身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与良好的书写态度,一笔一画地对汉字进行规范性书写。而在对汉字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养成及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的习惯,为了防止遗忘,对于每次学习的生字词应该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在发现对已经学过的汉字出现遗忘时,要加倍地对该字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汉字学习效果。
三、结语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重点已经从生字词学习转变为合理语言表达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再出现频繁的错别字现象,必然会影响未来学生学习与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须就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错别字问题展开细致研究与探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来探索有效的错别字问题解决对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纠正错别字。
参考文献:
[1]刘观乐.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及其纠正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26-27.
[2]侯可田.浅析中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及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