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
摘 要: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词大国,有无数经典作品。高中诗歌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独立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开发自己的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阅读积累。但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无法体会诗歌中丰富的情感等。因此,如何转变方法和观念开展诗歌教学,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方法
一、学会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诗歌具有独特的构思,蕴含丰富的情感,语言凝练充实,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原始经验自主朗读诗歌,做到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的语言形式就是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把朗读作为诗歌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朗读诗歌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结合诗歌的特点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用朗读方式。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完全可以做到自主诵读,分析和体会诗歌情感。
二、抓住意象与意境,联系生活,体悟诗歌情感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诗,只要是诗歌,作者都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意象寄托情感,隐喻思想。学生要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理解诗歌意象入手。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共通点,当然对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也要进行了解,再对诗歌意向有准确的把握,站在作者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诗歌情感,就能很好地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接受诗人的情感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不能一味去灌输诗句该怎样理解,用语文教学中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诗歌情感,产生自己的思考。
三、分析比较,赏析词句,把握诗歌语言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诗歌是语文艺术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还要鼓励学生品味诗歌中语言的韵味,所以,教师要注意比较和分析,对诗句进行鉴赏和分析,让学生在进行诗歌阅读时,有意识地、精心地品味诗歌语言,学会充分发挥想象,细心揣摩语言表达,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意蕴。诗歌作品的创作,往往先是作者有了强烈的情感冲动,而后通过语言文字抒发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味出作品语言的内涵,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靈。而对于诗歌的理解,尤其要注重赏词析句。
四、拓展延伸,模仿写作
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诗歌写作能力,再通过诗歌写作深化诗歌阅读,让学生敢于用诗歌语言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进行诗歌创作,如此有助于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甚至是可以去写诗歌,让学生深刻感受语言魅力在诗歌中的融合,也可以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现代诗歌情感丰沛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模仿练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在仿写和改写过程中,体会诗歌语言的表达形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领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国内革命发展形势和毛主席的雄心壮志,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在完全把握整首诗歌的情况下进行仿写,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所创造的形象和其中的意义。除了课本诗歌的教授外,教师还可以将课本外的诗歌介绍给学生,如毛主席其他同词牌的诗歌,让学生离开课堂也能保持对诗歌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学习诗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陶冶自身情操、培养自己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教会学生欣赏诗歌,学会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和健康美好的人格,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从而培养审美情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上等.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7(7):23.
[2]张文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神州,2017(10):154.
[3]黄冲.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几点思考[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5):61.